在日本目睹“鸣门涡潮”奇观

2024-09-19 00:00:00纪奥纱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8期

鸣门涡潮发生在日本四国德岛县附近的鸣门海峡,被称为“世界三大漩涡”之一,每年有大量游客慕名前往。

初到海峡,记者的目光就被前方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海域所吸引—平静蔚蓝的海面正在酝酿一个个漩涡,勾勒出一道道圆形纹路。大鸣门桥横跨鸣门海峡,上面有一条可以观海的步道—涡之道。这条步道距离海面45米,长达450米。鸣门海峡连接濑户内海和太平洋,走在步道上,可以同时看到濑户内海和太平洋的广阔海域。

为方便游客寻找和观赏漩涡,涡之道上每隔数米就会铺设一块玻璃地板。站在玻璃地板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脚下奔腾的海水、涌起的浪花。步道的终点处设有“展望室”,中央部分铺设着8块透明玻璃地板,方便人们从涡潮的正上方直接观察。

记者漫步在涡之道上,一步步朝展望室靠近。脚下的海水从大力拍打堤岸到逐渐沉静,接近涡潮发生地时,又变得波涛汹涌。在大鸣门桥上,风声、浪声交织,偶有大卡车经过,轰鸣声好似在催促人们快速前行。离终点越来越近,脚下的漩涡也越来越多。它们似画家轻轻勾勒的线稿,没有磅礴的气势,只偶尔翻腾出几朵白色的浪花,又好似一串平铺在海面上的珍珠。

这还不0a20f32b0faa0eeaec66cb73560ebe82是真正的涡潮。奇观总是需要耐心等待。涡潮每天产生的时间都不同,一般在满潮或退潮前后1小时内最为壮观。如果不想白走一趟,游客可以事先在景区官方网站上查询涡潮时间表。

在等待涡潮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鸣门涡潮这一自然奇观源于太阳、月球引力与地球上海洋的相互作用,以及海峡地形构造的影响。鸣门海峡作为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每日会经历潮涨潮落两次显著的水位变化。涨潮时,海水从纪伊水道经过鸣门海峡,浩浩荡荡地流向濑户内海。与此同时,海峡另一侧形成低水位。水位差使狭窄海峡内的水流异常迅猛,平均时速可达13~15公里,大潮时时速甚至可达20公里。海底地形则进一步影响了水流—海峡中央部分海底较深,水流速度更快;靠近两岸的部分受浅滩等因素影响,水流速度相对较慢。这种流速差异促使形成了壮观的漩涡潮。

鸣门涡潮的大小会受太阳和月球引力的影响,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海水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当月球和太阳同处一条直线时,它们的引力作用在同一方向,涨潮和退潮的规模较大,形成所谓的“大潮”。大潮时期,鸣门涡潮的直径可达20米,游客在此时能观赏到“巨涡咆哮”的壮观景象。

不知道等了多久,记者终于看到海面发生变化,大大小小的漩涡不断出现,鸣门涡潮逐渐展露出它的真正力量。漩涡中心涌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似乎要将周围的一切卷入其中。站在展望室中,隔着玻璃板也能感受到这些漩涡的力量之大。

除了走涡之道,观赏这种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的方式还有很多,其中最受欢迎同时也最为刺激的就是搭乘观潮船。通常,观潮船会绕过鸣门海峡潮流最强劲的地方,缓缓驶近涡潮区域,让游客近距离观察。没有了玻璃板的阻隔,急速旋转的漩涡就在眼前,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水快速流动的方向。一些观光船甚至在船体水下部分安装了玻璃观景窗,以便人们观赏漩涡。

有关鸣门涡潮的描述经常出现在日本的文学作品和传说中,与当地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已成为地方的标志与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