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再发力,如何拥抱“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

2024-09-19 00:00:00
记者观察 2024年8期

今年春节期间,OpenAI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横空出世,轰动整个科技圈,以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节点性突破,给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新的颠覆性变革机遇。Sora之后,它的挑战者前赴后继。

今年6月,视频生成大模型迎来又一轮爆发。中国互联网企业快手推出的“可灵’文生视频大模型,其能力对标国际领先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生成的视频分辨率高达1080P。“可灵”自面世以来,以其惊艳效果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6月21日,“可灵”正式推出图生视频功能,支持用任意静态图像生成5s视频,并且可搭配不同的文本内容,实现丰富的视觉叙事。同时,“可灵”还发布了业内领先的视频续写功能,可为已生成的视频(含文生视频及图生视频)提供便捷的一键续写和连续多次续写,视频最长可延伸至约3分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正向作用?下一步又该如何推动应用场景和商业化的应用?

01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协同互嵌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力的要素条件、发展方向、演进路径也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新质生产力是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形势下形成的新概念,突破了传统生产力在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个维度上的局限,将新技术、新形态引入生产力体系,是劳动者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基础上与自然的交换过程,要求构建新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系统。迅速发展并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科技进步。人工智能作为先进科技生产力和新型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关键核心的重要构成。

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陈智敏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新的影响。

这正说明了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与人工智能形成“互嵌”。其中,“人工智能+”行动提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即将加速落地各行各业,催牛垂直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从“+AI”到“AI+”,正在助力千行百业实现转型升级,为整个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关键的能力。

02进一步发挥好产业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相关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个标志,发达国家和众多科技公司纷纷投入巨资展开研发和布局,我国也在全力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

“应充分认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陈智敏表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制造业的优势,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球比重达35%,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营企业敢闯敢试的优势,我国民营企业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在快手研究院执行院长蔡雄山看来,进—步做大做强国产文生视频大模型,可以充分发挥短视频直播行业的优势。“短视频直播生态具有应用场景多元、机制灵活、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天然适合大模型训练和应用场景布局。”

蔡雄山介绍,“可灵”的表现来源于中国短视频企业长期的业务积累以及在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以快手为例,作为国内领先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在视频生成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是应用场景丰富。近年来,中国短视频直播行业发展迅速,创造了包括电商、招聘、本地生活服务等在内的丰富应用场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技术积累深厚,快手每年超过百亿元的研发投入,拥有业界先进的视频基础设施。三是技术创新和突破,快手通过模型设计、数据保障、计算效率和模型能力的扩展四个方面,提升了“可灵”的综合性能和用户体验。

作为新兴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体现出了更高的自主性与拟真性,尽管AI视频生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当前实践中,企业在算力资源、高质量数据集、商业化落地等方面仍需进—步探索解决方案。

03以发展人工智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新质生产力从全新视角释放的新动能和新活力,对生产力各要素提出新要求。针对当下较为突出的问题,多位专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实现数实融合,我认为这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可以促进生产关系的完善、改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表示。第一,要加强数与实的联手互动;第二,精选慎选数实融合的解决方案;第三,打通盘活数据要素;第四,对于数实融合的失误和过程要提高容忍度,允许试错。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表示,AI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和细分领域的探索,需要国家有各个行业的推动性的纲领。

“应用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将‘人工智能+’作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基本路径。”陈智敏也表这了相同的看法。他建议,通过人工智能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比如说“人工智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人工智能+中小企业”,主要解决融入大企业供应链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人工智能+医疗”,关键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实际上也是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人工智能+交通”,交通更加安全、便捷、高效;“人工智能+公共安全”,用人工智能打击犯罪、反恐,包括灭火、救火、应急处置等;“人工智能+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质量。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需要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还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陈智敏认为,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要重视加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资源、算法框架、算力资源等方面,要开展人工智能新基建,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低门槛、低价格的智能服务。同时,建议加快培育数据流通交易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打破数据的行政区划、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定位,通过大数据在市场循环来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全国的循环,构建两个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国际层面来看,我国要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规则的制定,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专家表示,应用人工智能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最突出的问题,以研发推动发展,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是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摘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