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身处一个动荡不安、变乱交织的时代”。俄乌冲突未了,巴以冲突正酣,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希望摆脱动乱状态,过上安全、稳定、富裕的生活。但是,由于民族、宗教、地域、资源等种种因素,加上美西方势力挑拨、偏袒、拱火,矛盾难以化解,和平难以实现。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大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对于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一向秉持劝和促谈的立场,去年以来,我国促成了沙特和伊朗的复交、巴勒斯坦各派的和解,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又为俄乌冲突的调解提供中国方案,在国际上赢得了尊重和声誉。
中国斡旋促成沙特和伊朗复交
在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沙特是逊尼派的领袖,伊朗是什叶派的领导,两国长期存在矛盾。2016年1月,由于沙特处决了一名什叶派神职人员,伊朗爆发针对沙特的抗议示威活动,示威者袭击了沙特驻伊朗大使馆,随后两国宣布断交。此后,为缓解紧张局势,两国进行了漫长的谈判,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不断施压沙特,要求沙特增产石油,以便纾解因制裁俄罗斯而导致的欧洲能源供应短缺。但沙特坚持自己的立场,并未屈从于美国的压力。而美国对俄罗斯的盟友伊朗的制裁有增无减,导致伊朗的处境更困难。如果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那么两国的困境将得到缓解,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将遭遇挫折。
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下,沙特、伊朗的代表在北京经过谈判,发表中沙伊三国联合声明,沙特和伊朗愿意响应中国的和平倡议,恢复两国间的外交关系,在两个月内重开双方大使馆,互派大使,通过对话方式化解矛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主持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闭幕式后强调,作为一个善意、可靠的斡旋者,中方忠实履行了东道主职责。我们将继续根据各国的愿望,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大国担当。
不到一个月,4月6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和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在北京举行会晤,这是两国外长7年多来的首次正式会晤。两国外长讨论了重启外交关系以及启动其他协议需要采取的步骤。在中国的主持下,沙特与伊朗握手言和。这一切说明沙特、伊朗信任中国,这也有利于中东地区与世界和平。
在地区问题上,中国一直奉行劝和促谈,而中国与沙特和伊朗的关系都不错,由中国出面,让两国和解,符合两国的发展利益,有利于地区和平。中国能够促成沙特和伊朗重新恢复联系,与中国的调解特点有关:一是中国不偏不倚、不针对任何一个国家;二是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别国内政。
随着沙特和伊朗在中国的斡旋之下和解,形成示范效应,中东地区掀起了“和解潮”。叙利亚重返阿拉伯联盟大家庭,卡塔尔与巴林、阿联酋,叙利亚与突尼斯、沙特,土耳其与埃及等纷纷复交或实现关系正常化。各方普遍认为,中国推动沙伊和解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中国决定趁热打铁,让更多海湾国家与伊朗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据外媒报道,中国正在考虑在北京举办一场海湾国家与伊朗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峰会,通过中国的“劝和促谈”改善海湾地区的紧张关系。
阿联酋《海湾时报》称,中东地区近期出现了很多和解的努力,令人欢欣鼓舞。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已发表声明,对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表示欢迎,强调其对中东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说,沙伊之间的睦邻关系对海湾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阿拉伯议会发表声明说,协议不仅有助于恢复中东地区的稳定并努力解决悬而未决的危机,也有助于维护全世界人民的和平安全。
在国际舆论看来,沙特与伊朗和解,有利于中东稳定,这是中国的“巨大胜利”。美国的战略围堵被打破,美国霸权根基被动摇。二战以来,美国取代英国经营中东,并建立了美元石油体系,美国不断挑起冲突与战争,便是维护其中东战略和石油美元体系。沙特和伊朗都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两国和中国展开积极的能源合作,有效地削弱动摇了美元的霸权根基。
中国斡旋促成巴勒斯坦14个派别和解
2024年7月23日,为期三天的巴勒斯坦各派内部和解对话在北京闭幕。在中国斡旋下,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共同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宝贵希望。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而巴勒斯坦实现内部和解是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中东和平稳定的重要一步。
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大和解,是巴勒斯坦解放事业中的历史性时刻。王毅外长在闭幕式致词中指出:这次对话达成的最重要共识是实现巴所有14个派别的大和解、大团结,最核心成果是明确巴解组织是所有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最突出亮点是同意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最强烈呼吁是要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实现巴勒斯坦真正的独立建国。
在巴勒斯坦内部,有多达十数个政治和军事派系。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Fatah)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Hamas)。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由于历史演变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和组织特征,并因此产生诸多矛盾,使得巴以问题更加复杂。
法塔赫于1959年在科威特成立。1967年,法塔赫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等8个成员共同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法塔赫是巴解组织的主导政治力量,法塔赫领导人同时兼任巴解组织主席。1974年,巴解组织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阿拉伯国家联盟峰会确认巴解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1993年,“奥斯陆和平进程”开启后,巴勒斯坦以巴解组织为核心组建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法塔赫领导人也成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主席和巴勒斯坦国总统,同时在立法委员会等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哈马斯成立于1987年,脱胎于上世纪20年代末在埃及成立的“穆斯林兄弟会”。哈马斯由加沙地带多个穆斯林组织合并而成,它既是一个宗教组织,也是一个政治组织,更是一个军事组织。哈马斯的宗旨是驱逐并消灭以色列,解放整个巴勒斯坦领土,建立巴勒斯坦国。这个组织成立伊始,就带有浓厚的激进主义色彩,其军事组织就是著名的“卡桑旅”。在巴勒斯坦政治格局中,哈马斯是第二大政治派别,尽管在以色列和美西方国家眼里,哈马斯被视为“恐怖组织”,但在不少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民众眼里,哈马斯是“不屈的战士”。
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尤其是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的和解十分困难。坚持“武斗”、不承认以色列存在合法性的哈马斯,与作为世俗民族主义力量主导巴解组织的法塔赫之间的敌意由来已久。
1987年12月,以军坦克碾压巴勒斯坦车辆,造成4名巴勒斯坦工人死亡,导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爆发。哈马斯在这次抗议中崛起,因主张坚决抵抗以色列赢得了民心。1993年,美国促成巴解组织与以色列和解,并签订《奥斯陆协议》。哈马斯因拒绝承认以色列、反对巴以和谈而被巴解组织边缘化。2006年,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大选中获胜,引发巴政坛地震,随后宣布不再执行巴以停火协议。
此后,哈马斯与法塔赫围绕组建联合政府展开艰苦谈判,但两派之间的分歧并未得到解决。2007年,双方爆发激烈冲突,哈马斯武力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法塔赫只能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陷入分裂。此后的17年中,沙特、埃及、卡塔尔等地区国家以及联合国一直试图弥合这两个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分歧、促成双方和解,但始终困难重重。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哈马斯作为冲突当事方受到重创,法塔赫则缺乏对加沙地带的实际控制权而无能为力。因此,结束巴勒斯坦内部派系矛盾的呼声重新高涨,但由于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派系弥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公理一边、正义一边。在此次北京和解对话会上,为走出当前冲突困境,中方倡议“三步走”:第一步是推动加沙地带尽快实现全面、持久、可持续停火,确保人道援助和救援顺畅准入。第二步是秉持“巴人治巴”原则,携手推进加沙战后治理。第三步是推动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并着手落实“两国方案”。以上“三步走”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为巴勒斯坦走出当前困境贡献中国智慧。
王毅在巴勒斯坦各派内部和解对话闭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巴勒斯坦14个派别秉持民族大义齐聚北京,这是巴勒斯坦解放事业中的重要历史性时刻。他说,巴勒斯坦各派只有用一个声音说话,正义之声才能更加响亮,唯有携起手来并肩前进,民族解放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王毅强调,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从没有任何私利。我们看重的是道义,主张的是公正。
当前,加沙冲突仍在延宕,外溢影响不断扩散。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遇刺,使得中东局势更为复杂多变。哈马斯和伊朗誓言报复,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也加大了对以色列的打击。而以色列准备加紧反击,美军航母打击群火速开往中东地区帮助以色列防御。中东地区战云密布。在这种情况下,巴勒斯坦各派别抛弃分歧、凝聚共识,切实落实《北京宣言》,更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巴内部各派的和解进程不能因此而半途而废,必须团结统一,才能实现和平建国的愿望。
中国斡旋俄乌冲突,致力于推动危机政治解决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已经持续了两年半了,战场上至今硝烟弥漫,酣战未止。国际社会为此进行多次调停而无果。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和立场,就是4个字“劝和促谈”,中方将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
2024年5月23日,中国和巴西双方就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达成包括:有关各方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的局势降温“三原则”;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加大对相关地区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等和平核设施;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六点共识”。表示欢迎国际社会成员支持并加入以上共识,共同为推动局势降温、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
6月15日,瑞士主办的“乌克兰高级别和平峰会”开幕,共有92国参加。会议拟定的《关于和平框架的联合公报》强调:《联合国宪章》包括尊重所有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原则,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不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以及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作为国际法原则,得到78个参会国家的支持。印度、墨西哥、沙特、南非、泰国、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和巴西等国未签署联合公报。在峰会结束之后,甚至有国家退出联合公报的签署。
俄罗斯未受邀参加和平峰会,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如果没有我们国家的存在,任何严肃的讨论都缺乏前景”。
中国没有派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重视瑞士举办首届乌克兰和平峰会。中方始终坚持国际和会应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这三个重要要素,否则难以为恢复和平发挥实质作用。
7月24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访问中国,这是自俄乌冲突2022年2月爆发以来,乌克兰外长首次访华,也是自那以来到访中国的最高级别乌官员。王毅在广州同库列巴举行会谈。
王毅指出,中方认为,所有冲突的解决,最后都要回到谈判桌前;一切争端的化解,总要通过政治途径实现。近期乌俄双方都不同程度发出愿意谈判的信号,虽然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但我们支持一切有助于和平的努力,愿继续为停火止战、恢复和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始终坚定致力于推动俄乌危机政治解决。
库列巴表示,乌方重视中方的意见,认真研究了中国巴西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他同时表示,有必要结束乌克兰的战争,恢复和平,并加速乌克兰的重建。乌方愿意并准备同俄方开展对话谈判。
据俄媒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月24日表示,“库列巴的相关表态与俄罗斯的立场一致,俄方从未拒绝与乌克兰进行谈判”。
然而,正当俄乌双方释放出愿意和谈善意时,乌克兰军队近日攻入俄罗斯本土库尔斯克州,造成部分平民伤亡。乌总统泽连斯基称:俄将战争带到乌克兰领土,现在应感受到其行为的后果。与此同时,俄总统普京则调兵遣将予以反击。俄乌冲突又有变数。
中方呼吁俄乌各方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局势降温“三原则”,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保持沟通,为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