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秋,当三公山上枫叶红遍的时候,安徽省无为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负责人左华也收获了属于他的荣誉:全国 “十大红色文物保护感动人物”。这个称号的背后,凝结的是左华数年如一日为传承新四军铁军精神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满腔热忱征集红色史料
2013年前后,坐落在无为县(2019年12月撤县设市)红庙镇涧边村的“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布展工作进入了关键时刻。县里派出几支队伍远赴北京、上海等地,征集布展需要的革命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但由于多数新四军老同志的革命文物已被国家级或者省、市级纪念馆多次征集,剩下的已非常稀少,所以征集工作收获很小。身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左华得知这一消息,主动请缨,凭着父辈的战友关系和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红色历史文物、资料的征集工作中。
左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那些健在的老首长、老战友。左华的父亲左双山是1941年入伍的新四军老战士。几十年来左双山和不少老战友经常走动,左华因此对父亲的这些老战友也比较熟悉。开国少将,曾担任新四军七师57团团长、巢湖独立团团长,南京工程兵学校原校长顾鸿就是其中之一。以前顾老每次来无为,都去左家小住一段时间,左华自然就成了他的“勤务兵”,老少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14年初,年已过百的顾老看到“勤务兵”上门为七师纪念馆征集文物,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少将服和当年去延安学习的皮箱、草席等非常有纪念价值的革命文物捐了出来。
随着征集工作的不断深入,左华了解到七师的老战士大多离世,文物散落在其子女手中或流落异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不尽快征集,将可能永远失落。于是,他想方设法与老战士们的后代取得联系,通过电话问候、登门拜访等方式,热情邀请他们来无为寻访父辈当年的战斗足迹,并在此过程中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开国中将、原皖江军区司令员兼七师代师长谭希林已去世多年,左华与其女儿谭晓鹏多方联系后,2018年,谭晓鹏终于和丈夫来到无为参观七师纪念馆,临别时将父亲1955年授衔的中将服、呢大衣、皮箱等赠送给了纪念馆。开国中将、原七师参谋长、武汉军区原副司令员林维先,抗战时期就是左双山的老领导,其子林军、林毅曾多次代表父亲来无为看望左双山,与左华关系甚好。2017年,左华专程赴武汉拜访林毅,收集到了中将服、望远镜、军号等林老当年使用过的珍贵历史文物。原七师挺进团政委、安徽省军区副政委彭胜标的女儿彭晓露,写了纪念爸爸的回忆录《远去的身影》,左华根据书中的信息,找到了在解放军105医院当内科主任的彭晓露,主动向她介绍七师纪念馆的相关情况。半年以后,彭晓露和丈夫专程来到无为,当看到纪念馆内父亲的塑像和展出的两幅照片,激动万分,后来主动捐献了父亲的少将服及回忆录资料、文稿等。
对父亲的一些老战友及其子女保存的、舍不得拿出来的“宝贝”,左华只要得到了信息,也是不厌其烦地多方做工作征集,不断丰富纪念馆的馆藏。曾担任过七师55团营教导员、巢无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的原山东军区副政委彭嘉珠的夫人方羽飞,是左双山在七师卫校的同学。左华听父亲说过彭嘉珠生前曾珍藏1支勃朗宁手枪,于是积极与其子彭京生联系。几经努力,彭京生把这支父亲喜爱的遗物捐献给了七师纪念馆。芜湖军分区原顾问芮胜,曾担任无为县人武部部长,和左华父亲是老战友,两家也是多年的邻居。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芮胜曾缴获1把日军指挥刀,一直珍藏在家。如果能征集到这把指挥刀,对丰富新四军抗战史的研究和纪念馆馆藏,都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只可惜芮胜已去世多年,指挥刀被其子芮进西收藏。左华多方打听,找到芮进西,几次上门表达愿望,终于征集到了这把指挥刀。
千方百计丰富展品内容
“铭记先辈英雄事迹,传承弘扬光荣传统,不仅要让人们了解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还要不断加强国防知识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在征集馆内革命文物、历史资料的同时,左华还把目光投向室外军事武器展示平台上。
新四军老战士、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金星沐是无为人,也是左华父亲的老战友。当左华得知金星沐的姨侄任职于南京军区装备部计划部,“手里掌握着武器”时,便立即登门拜访90多岁的金星沐。左华向金星沐汇报了无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七师纪念馆布展工作遇到的困难,请求帮助协调有关部门划拨一些退役武器装备,以丰富纪念馆的展品。金星沐对家乡的事情非常热心,当即表示愿意帮忙。
军队的武器装备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即使是退役报废的军械也需经多级政府和军队相关部门审批方可划拨。左华在金星沐的鼎力相助下,带着县里的申请报告,不厌其烦地跑市政府、省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南京军区装备部……经多方协调并逐级报批,最后得到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为七师纪念馆征集到了59式坦克1辆、双37高炮1门、122榴弹炮1门、迫击炮10门、步枪若干支,不仅丰富了馆内的展品,而且在纪念馆外开辟了一块展示新中国军事武器发展历程的国防教育平台。
为使馆外军事武器展示平台的展品更加丰富,左华利用出差的机会,找到了北京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分会的王小戬、李湘滨、乔宇龙等同志,请他们帮忙征集一架退役飞机。由于这几位老同志多次到无为寻访革命故地,亲身感受到无为人民和左华传承新四军精神的热情,对他的请求给予了积极回应,通过协调各方关系为无为争取到了一架退役飞机的指标。左华又立即马不停蹄地跑县、市、省和空军机关,层层报批审核,终于要到了1架退役的强五飞机。
左华始终把打造七师纪念馆这个红色教育基地放在心上,不放过任何一个能给纪念馆添砖加瓦的机会。2017年的一天,他偶然听到一个消息:有一枚废弃的鱼雷一直存放在芜湖造船厂仓库里。他立即驱车来到芜湖造船厂,请求厂方将鱼雷送给七师纪念馆。该鱼雷的所有权属于海军,厂方做不了主。左华又不辞辛苦找到海军驻芜湖和上海军事代表处,几经周折终于把鱼雷运回七师纪念馆的国防教育广场。
通过左华的不懈努力,无为市的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内展品琳琅满目,馆外的国防教育广场上武器装备熠熠生辉,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和青少年学生参观浏览。一些兄弟省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同志参观后由衷赞叹道:“作为县一级的纪念馆,无为市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规格之高、展品之丰富,实属少见。”
让三公山的红旗高高飘扬
近年来,随着文旅事业的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无为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昆山镇三公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力度。2021年,左华得知昆山镇将在三公山上建设“抗战红色广场”的消息后,便主动出谋献策,积极为广场设计和布景提供第一手资料,让三公山游击根据地的创始人——孙仲德、林维先、彭胜标的高大塑像和三支队挺进团开辟皖西的战斗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人面前。两年来,前来这里旅游观光的市民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的映山红盛开和枫叶红遍的季节,更是游人如织。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三公山的光荣革命历史,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
2022年10月,为呼应三公山景区的抗战红色广场,左华找到民营企业家、圣达农宝公司董事长方宝锋,动员他在三公山脚下投资建设“三公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革命史迹陈列馆”,拓展“精品民宿+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方宝锋的两个舅舅是新四军老战士,内心有着服务红色宣传的情怀,于是在左华的帮助下开始了民营企业创办红色展馆的探索之路。
方宝锋常年在江苏发展,陈列馆布展的设计与建设等相关工作就落在了左华和研究会同志的头上。他们多次赶赴庐江、枞阳、桐城、泾县等地查阅历史资料,编写布展大纲;辗转于安庆、合肥、蚌埠等地,征集展存文物。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左华和同事们的努力,三公山陈列馆共征集到将军服、望远镜、文件箱、马褡、军刀、炮弹筒、勋章、纪念章等珍贵的革命文物100多件。
2023年10月,一个投资300多万元、展厅面积达360平方米的“三公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革命史迹陈列馆”终于建成开放。此馆呼应了三公山风景区“抗战红色广场”,使三公山风景区的红色元素更加丰富、靓丽,为芜湖市的红色教育增添了新的资源。目前,陈列馆已被无为市委党校列为研学基地。
从第一次为七师纪念馆征集文物,至今已10多年过去了,左华仍然用他火一样的热情在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铁军精神的战线上忙碌着。前年,他98岁的老父亲生病在床,他仍坚持去外地征集文物,姐姐和爱人都埋怨他“心里只装着飞机大炮”。但每当他看着红色展馆里琳琅满目的革命历史文物,看到一批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他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能为传承新四军精神,发展红色文旅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足矣!
(编辑 余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