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游记有妙招

2024-09-19 00:00苏文英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8期

游记是记录旅行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文体,既包含游览所见之景的绚丽多姿,也包含了作者游览时的内心感受。写游记可以记录照片不能记录的深刻的思想和当时的感受。下面探究将游记写出彩的方法。

一、交代游踪

写游记重在于展示行程经过,串联起全文的内容。但交代游踪并不是记流水账,只是起到串联全文的作用。所以这部分只需简略描写,有所交代即可。如:

一进大门,便能看到这般美景:岷江水奔腾不息,碧绿如玉。高山与树木倒映水中,山势雄伟。虽是冬日,树木依然挺拔,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见证了岷江历经的风霜雨雪。丛林间隐藏着亭台楼阁,如入仙境。不一会儿,我们便抵达了索桥。踏上桥面,摇晃的桥身令我心惊胆战,桥下江水呼啸而过,令人心生寒意——仿佛桥即将断裂。我连忙穿过索桥,奔向鱼嘴。此处已人潮涌动,人们摩肩接踵,纷纷涌向围栏。此刻,宏伟的岷江之水仿佛受到神秘力量的驱使,自发地一分为二,分界处泛起洁白的浪花与层叠的涟漪,那景象甚是迷人。据导游介绍,此处为分水堤,位于岷江之中,将江水划分为外江与内江两部分。外江为岷江主流,内江用于灌溉。转眼间,我们又来到了飞沙堰。站在堰上,看着清澈的江水轻轻拍打水坝,像抚摸一般,完全感受不到水流的湍急。然而,导游告诉我们:“飞沙堰是分水堤和宝瓶口之间的一道低矮的滚水坝。在洪水季节,会利用水流的回旋原理将内江超量的水流及泥沙排到外江,确保灌区安全,避免渠道堵塞。”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仿佛目睹了洪水季节江水在此处奔腾、分流的壮丽景象。我对古人的智慧深感敬佩,想象着李冰当年修建都江堰时的艰辛与毅力,感叹古代科技工程的卓越与辉煌。走过飞沙堰,我们来到了一个狭窄的瓶颈状缺口处。这里密布着错综复杂的渠道系统……

本段是对都江堰的记录,交代游踪的语句穿插其中,并且都是简单交代,例如“一进大门”“不一会儿,我们便抵达了索桥”“纷纷涌向围栏”“转眼间,我们又来到了飞沙堰”“走过飞沙堰,我们来到了一个狭窄的瓶颈状缺口处”,介绍了游览轨迹,并引出后文对该处景色的描写,以及情感的抒发,详略得当。

写作之前,要简单回忆游踪,并做好规划,以游踪为主线统筹安排全文,但不能以交代游踪为重,寥寥几笔即可,因为游踪只是为了将全文串联起来。

二、描写景物

与略写游踪相对,描写景物需要细致,要生动、形象,避免读者感到枯燥乏味。描写景物时,还要注意细节刻画,以增添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避免重复冗长。

1.抓住特征,详略得当

描写游览所见之景,虽然要详细描写,但并不意味着要将一路上见到的所有景物都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而是要有重有轻,选取最具特色的景致,或者是自己最难忘、感受最深的景物详细描写,呈现其独特之处。描写要具体,要细致,不能泛泛而谈,尽量将双眼所见复刻下来,让读者能切身体会到该景致。如:

一踏入叱石山的山门,高耸的山峰映入眼帘,四周花草树木茂盛,充满生机。微风拂面,大树仿佛在向我挥手致意,野花向我点头微笑。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草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攀登,两旁松林密集,这就是著名的“叱石松涛”。我正看得入神,妈妈催促我继续前行,前方还有更美的风景。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观羊亭”。远眺,那些石头犹如一群群栩栩如生的羊在嬉戏。走近仔细观察,惊奇地发现这些石羊形态各异:有的静立远眺,有的悠然漫步,有的趴在地上酣睡……我数了数,一共有38只,令人叹为观止!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奶奶口中的“叱石成羊”的神奇之地。我忍不住对着石羊大喊几声,希望它们能苏醒过来,和我一起玩耍,引得妈妈和周围的游客捧腹大笑。不久,我们来到金碧辉煌的叱石寺,寺内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枝头挂满了红花,宛如燃烧的火焰,美得动人心魄。我们在寺庙右侧的读书亭休息,水顺着石壁汇成小溪。触摸溪水,凉意传遍全身。参天的劲松、逼真的石羊、清泉,构成了叱石山的独特风情。

本段描写了进入叱石山后所见的景物——山峰、松林、石羊、木棉树、小溪等,但对石羊着笔墨最多,突出了石羊的独特。描写石羊时,又加入一个小趣事,侧面烘托石羊造型的逼真,极具画面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时详略得当,既兼顾了其他景色,又将石羊作为描写重点。石羊富有特色,而且与叱石山联系紧密,选取石羊作为详写对象非常恰当。

详细描写重点景物,简短描写其他景物,不仅使文章点面结合,轻重分明,详略得当,而且能突出重点,使文章内容丰富的同时又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运用修辞,美化文字

除了注意详略,描写景物时还要运用修辞,使语言更优美,将景物写得生动形象,以突出景物的特别之处,让读者产生画面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

我穿过蜿蜒的小径,来到西湖之畔,仰头便能捕捉到天际与云朵共舞的绚烂彩霞。那色彩非常丰富,宛如将世间所有柔和色调融为一体,美得令人陶醉。登上桥的最高点,湖面上的一群小鸭子映入眼帘。它们在水面上宛如一幅画,自在从容。位于西湖中心的绿色小岛尤为突出,如同一条卧龙静卧在湖面上,分外醒目。不远处的闽台缘博物馆周围点缀着点点灯火,特别温馨。继续前行,走过长桥,此时天空洒下了绵绵细雨,雨滴轻敲水面,发出淅沥之声,宛如正在演奏一首古朴的音乐,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与周庄相似的水乡韵味。

本段运用比喻修辞,将“绿色小岛”比作“一条巨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绿色小岛的突出和醒目。同时,运用拟人修辞,将彩霞、雨滴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彩霞之美、雨声之优雅,表现出别致的静谧美。语言优美,文笔细腻,读者仿若置身这宁静中,悠闲漫步。

描写景物时,适当运用修辞,如比喻、排比、拟人等,不仅可以让语言更优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突出、更形象,有利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起读者的共鸣。略写景物时运用修辞,不仅表意更明了,而且言简意赅。详写景物时运用修辞,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表达更优美。

三、表达感受

游记中除了介绍游踪、描写景物外,还要表达感受,描写自己当时的心境。

1.情景交融,表达所想所思

表达感受不能简单地惊叹,应该将情感与景物交融在一起,以景喻情,以情融景,这样才能让文章浑然一体。写作时可以运用以景衬情的技巧,不仅能让情感抒发得更加自然,而且营造了独特的氛围,使景更美,情更深。不仅如此,情景交融还可以让语言更优美,情感更丰富。如:

我仿佛步入了一条时光倒流的通道,顺着时间的轨迹回到了某一天。走在这经历了历史考验的“古老”土地之上,穿梭于蜿蜒的小巷,轻触那些精雕细琢的窗棂。是在追寻遥远的回忆,还是在聆听一段古老的传说?我不能确定,但内心始终被一种莫名的感动充盈着。是因为这里难得的宁静吗?此处宛如一片寂静的天堂,只是缺少了上帝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青黑的屋瓦、暗紫色的墙壁、精美的窗户、古老的屋檐、质朴的石桥,以及贯穿小镇的那条幽深的河流。河水呈现出苍绿的色泽,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它静静地流淌着,从容地将整个镇子串联起来,也串联起了宛若歌曲般的岁月。正是这条河流,滋养了千年的乌镇,使之生生不息。那轻盈的乌篷船,静静地在水上集市、人间仙境中穿梭。高耸的桅杆依旧伫立在斑驳的船头,素净的印花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似清新脱俗的水墨江南风光。摇橹声跨越千年时光,虽然遥远却感觉近在咫尺。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将景物幽静致远的特点细腻地描写出来。将贯穿小镇的河流拟人化,营造了淡定、从容和高雅的氛围。作者将自己的感觉投射在景物上,也渗透在情感中。通过对乌镇水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之情。水是乌镇的灵魂,静静地流淌,也流过了如歌的岁月。这般描写水,不仅展示了乌镇水乡的独特风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通过对乌镇沧桑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将景物与感情融合在一起,不仅让景物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景物的美妙之处,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且主题更加鲜明。

2.巧用典故,丰富内容

很多文人墨客喜欢游山玩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让人大饱眼福。还有许多传说流传下来,成了一方胜景。这些诗篇与传说为景物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去参观。而在游记中加上文学典故,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景物,丰富阅读体验。如:

在阳光明媚的清晨,我踏上了寻找桃花源的旅程。桃花源,这个充满诗意和传奇色彩的地方,一直是我向往之处。据《桃花源记》记载,这里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人们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为了探寻这个美丽传说,我背上行囊,开始了探险之旅。一路上,我穿过了蜿蜒曲折的山路,跨过了清澈见底的溪流,终于抵达桃花源的入口。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时,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绽放,粉红色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让我感受到了这里人们的幸福和满足。在桃花源中漫步,我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那个隐士,他远离世俗纷争,选择在这里安度晚年。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桃花源还有许多古建筑和遗址。我参观了一座古老的庙宇,里面供奉着当地的守护神。据说这座庙宇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见证了桃花源的兴衰变迁。我还游览了古代民居和农田,感受到了这里的人淳朴的生活方式和勤劳的精神。

本段引入“桃花源”这一典故,表现了作者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除此以外,还提到了陶渊明的诗歌,与前文幽静淡雅的景物相衬。作者还深入挖掘和介绍了桃花源的人文历史,通过参观古老的庙宇、民居和农田,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纯朴的生活方式和勤劳的品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在文章中加入与景物相关的典故,不仅为景物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景物成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提升了景物的立体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而且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背景知识,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从而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文章中加入诗词,也能提升文章的文学性,使文章读来更有韵味。

歌德说:“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到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同学们可以用上述的方法写游记,回想当时的感受,用文字留住这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