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与大自然共舞,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经历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季节轮回。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我们逐渐将自然界的恩赐视为理所应当,甚至妄想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征服大自然。
在现代社会的钢铁森林里,我们享受着人造世界带来的便捷与舒适,也离大自然的怀抱越来越远,深陷在雾霾、冰川消融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危机中。面对这个全人类都不得不正视的永恒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书写人与自然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探索如何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技巧写好关于“自然”的作文。
一、探索自然之美:品味独一无二的乐趣
(一)绿意盎然:种植、呵护、品味植物
提到自然,我们很容易想到大草原或者野生动物,但更贴近日常、更容易体验和描写的,是身边的植物。从家里的盆栽到校园的花坛,从种子到花朵,植物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通过种植、呵护、品味植物,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成长和变化,也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
当笔下的主角是植物时,可以通过细致观察,生动地描述其从萌芽到繁盛凋零的生命历程。比如:
一夜风霜紧迫,门前梧桐树的落叶如残破凋敝的枯蝶,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只能任由残酷的西风摆布着、裹挟着,被扬起又坠落。一时间,昨日还是黄叶满树,欣欣然一片金黄茂盛的秋景,今日竟只剩下萧疏寥落的几片残叶挂在枝头,在秋风的威胁下苟延残喘,颤颤巍巍,全无昔日傲立枝头的尊严。
在描写植物和自然时,借鉴古典诗文中的词语,如郁郁葱葱、铺青叠翠、苍翠欲滴、绿毡铺地、柳烟花雾、姹紫嫣红、花明柳媚、佳木葱茏、枝繁叶茂、葱蔚洇润、森森芊芊等等,不仅能丰富作文内容,还能让作文更具诗意和传统韵味。如人民论坛《用心呵护自然之美》中的一段:“红日初升,光芒万丈;月涌大江,悠远静谧;夏之原野,苍翠欲滴;雪后山川,纯洁无瑕。”作者运用四个排比句,依次描绘了红日、月涌大江、夏季原野和初雪山川这四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大自然的多彩和环境的多样性。
(二)和谐共生:与动物的趣味交流
与动物的趣味互动,常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种跨物种的奇妙交流富有趣味,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不管是教给鹦鹉几句简单的人类语言,与小狗一起在阳光下嬉戏,还是静静地触摸猫咪柔软的毛发,这些简单的行为都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自然界中我们无与伦比的乐趣。想要精准地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趣味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动作描写,并巧妙地融入个人情感。如张秀亚《老屋与猫》中的文字:
一天,我正在椅子上发闷,破篱的缝隙里传来了柔弱的咪唔声,是一只猫儿啊,好似夕阳临照的湖水,眼睛里,正像那才擦亮了的黄铜门环。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外祖家看到的那只猫,那只在窗帘下进出的猫。我当时想抱它而又不敢抱,如今,我可以抱起这只猫了。我并不用它捕鼠,只用它驱逐去那朋友所说的老屋中“寂寞的情调”。
我轻轻地将猫抱了起来,猫儿像一把小烫斗似的偎在我的怀里,又突然像一个毛线球似的滚落在我的足边。我举起了它,那明亮的眼球中,映出了窗外一片飘动的绿色,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在她的秋水里,碧绿的草地经过着。”
我拉开了抽屉,拿出那许久未曾触动的针线盒,找了一条花绸,为猫儿系在颈际。那小动物在屋中兜圈子,绸结在夕暮的阳光中发着亮。我感到一阵心跳,生活中的一滩死水被搅动了,在那粼粼的细浪中,我似又看到我钓起过,又跳入水中的闪光的小银鱼。
作者以“我正在椅子上发闷”开始,为读者设置了场景和氛围。详细的动作描写,如“我轻轻地将猫抱了起来”和“我拉开了抽屉,拿出那许久未曾触动的针线盒”,串联起整体的叙事结构。这些动作不仅描绘了场景,还逐渐揭示了作者与猫之间日益亲近的关系。在描写动作的同时,作者嵌入了深刻的情感和回忆。通过清晰的叙事线索和丰富的情感描写,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作者与猫儿之间从陌生到亲近的全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自己的行动为主线,辅以猫儿的情态和自己的回忆与感受,巧妙地将抒情与叙事相结合。这种写作方法让文章内容丰富,同时保持了清晰的线索,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融入故事中。
(三)大自然的奥秘:观察与解析自然现象
自然界的美妙之处,正等待着我们去深入探索。春风如何唤醒万物,秋霜如何赋予绿叶红装,冬雪如何点缀树枝,星光如何照亮夜空,夕阳如何将大地染成橘色……这些美丽而神奇的自然景象,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如何以独特的视角,赋予自然景物以新意,表达真挚的情感?
一是选择一个季节中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描写,或者记录同一景物在四季中的变化,以凸显时间的层次感,有助于表达流逝岁月中的浓浓情感。例如:
活在这可贵的人世间,细细品读这里的每一寸时光与泥土。秋日温柔,像老舍一样观赏济南的秋天,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亲近自然,感知这世间的山水多情,于忙碌生活中辟悠闲一隅。
二是不仅要描写自然现象,还要融入人物的活动,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自然。例如:
乌云倏忽攒聚在城市上空,翻滚成浪涌,迅速向蔚蓝处席卷,暴雨将至。人们察觉到这突然的变化,被雷声催促着慌乱地寻找遮蔽物。孩子们吵嚷着在路旁飞奔,街边的小摊被迅速撤下,不慎掉落的几个果子注定将在雨中颠簸。一些早有准备者并不慌张,悠悠撑伞,但在狂风的威压下,伞亦如暴雨中的红莲一般单薄无力,摇晃不止。
三是善于联想,将景物和地点并置,引发读者共鸣,使其仿佛置身其中。例如:
又是一年梅雨时节,最难忘的还是飘落在家乡老街的那一场场细雨。雨落时将街道冲洗透亮,乌黑的石板路莹莹有光。道路两边错落的人家从屋檐泻下一道道水帘,经年累月留下深深浅浅的坑洼,落花季节总有花瓣回旋其中,如漂浮在湖面的一叶小舟。雨轻如纱,街口的柳树常在雨中飘摇,似一幅迎风招展的旌旗,目送着每一个过路人。
二、灵魂的启迪:从自然中寻找生活智慧
(一)大自然展现出的生命韧劲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事物,展现着生命的顽强。只要用心感悟,积极探索,就能够发现这些令人赞叹的作文素材。写自然时还可以升华立意,指出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让我们学到了真知。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于微小之处见大智慧,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找到连接小瞬间与大道理的交汇点。具体来说,要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要善于联想:从物联想到人,从物联想到事件,从当下的场景联想到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这种联想能够让作文更具深度和内涵,让读者在细微之处感受到深邃的人生哲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面临挫折和困难,经常感到沮丧和困惑,可以结合自然这样写:
我仔细聆听蒲公英迎风绽放、欢唱飞翔的自由之声,那是豪迈激扬的;林中独居的花朵不甘屈服秋风,发出抵抗的嘶吼,那是坚强不屈的……小花看似柔弱的身躯,却对抗着横扫千军的秋风;眼前的万物生灵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对抗困难,它们同样经受无尽的挫折,我无法凑近倾听,但风把这些自然坚韧的细语灌入我的耳朵。我呆呆地站在原地,思考着记忆里那一幕幕解题的场景,脑海中又时时响起风的声音,心中的火焰被再一次点燃。告别这里,我回到家中,我的心越来越平静,我不也是秋风中渴望突破挫折的生灵吗?怎能不持坚韧之心面对重重困难?
(二)从抽象和哲学的角度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抽象和哲学的角度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表达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抽象的、哲学的思考,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复杂而深刻的关系。例如:
当我们站立在坚实的大地上,直起腰杆眺望浩瀚的星空,我的视野愈发开阔,我发觉我并没有拘泥于眼前小小的土地,而是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苍穹之下。随着不快与绝望逐渐消散,仰望星空赋予我们绝望中逆风翻盘的机会,浩瀚的星空就是一处桃花源,让我们在喘不过气的现实中获得一丝庇护,它将我们从无助绝望的深渊拉出来,为迷茫疲惫的我们注入新的活力。人生路上,我们无法避免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汗水和脚步是脚踏实地的见证,那么满天星河就是对旅行者漫漫求索的抚慰。
这段文字从一个更加抽象和哲学的角度描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对人类身心的治愈力量,以及自然环境为什么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人类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可以通过仰望星空获得启示和力量,将眼光从狭小的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宇宙。这种角度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星空的宏伟,激发出人们的勇气和力量。
三、环保行动与思考:节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一语中的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不再将自然视作无穷无尽的资源,它是我们生存和繁荣的基础。因此,我们描写自然时,既可以表达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也可以表达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写环保可以从人物具体实际出发,如“珠峰的守护者次仁旦达”“雪域精灵的温情保镖余建华”,等等。例如:
不是所有价值都能够用物质衡量,不是所有热爱都能够被世界理解,不是所有道路都有人陪伴。总有一些人,因为热爱而孤单启程,却在道路中越走越坚定,越行越坚强,在燃烧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天地生养万物,为而不矜,作而不恃,是为天地之大德。”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虽然渺小,但也可为自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护林员余建华,放下曾经的猎枪,深入山地,躬身笃行,温情守护国宝滇金丝猴二十余年,让雪域精灵可以在雪山绿林自由游荡,使其更长久地陪伴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