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新颖的观点是文章的灵魂,严谨、透彻的论证是文章的筋骨,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具备站得住脚的论点以及逻辑严密的论证。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呢?
一、吃透材料,不确定非主流观点
从当前议论文命题趋势来看,命题者大多会给出具有思辨色彩的材料,让作者根据材料或者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完成作文。在作文课堂上,教师会告诉我们要“创新”,表达独特的观点,但多数同学往往很难把握好创新的度,甚至提出本身就站不住脚的非主流观点,导致作文一塌糊涂,可谓弄巧成拙。如下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吃苦耐劳的传统,近年,社会上有声音说吃苦没有意义,认为吃苦不能改变命运。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面对这则材料,需保持清醒,对“吃苦”有正确的理解,这样才能确保提出的论点合理。我们常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基于这一主流观点,立论绝不能全盘否定“吃苦”,而是应当阐明“吃苦”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反驳社会上的片面观点。例如,可以写如何科学地“吃苦”,不为了吃苦而吃苦,但绝对不能否定奋斗的价值,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立论之“正”。
二、深入思考,提出创新性论点
在保证立论之“正”的基础上,要提出更具创新性的观点,即便不能在总论点上求新,也应当积极尝试在分论点上有所突破,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获得启发。观点之新来自日常学习的“厚积”,以及临场发挥的“薄发”,前者需要多看多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后者需要掌握技巧,大胆思考。如下题:
师傅带徒弟行至山林,见一老翁在伐木,于是徒弟问师傅:“为何那棵歪树不伐?”师傅答:“伐来无用。”夜晚将近,到一老友家投宿,老友欲杀鹅招待,仆人问杀哪一只,老友答:“杀那只不会叫的。”树因为有用而被砍伐,鹅因为无用而被吃掉,这充分说明条件不同,环境改变,那么结局也大不相同。
请以“环境和结局”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和条件对事情的结局以及个体命运有着重要影响,智慧的人需要为自己创造或选择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即便无法改变环境,也应当顺应环境,从而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在立论时,可以从改变环境、选择环境以及顺应环境三个角度思考,从中选择更加擅长、更容易创新的角度写作。例如,可以提出“审时度势,顺时而动,方能拥有好的结局”这一较为新颖的论点。
三、多元论证,全方位辨析
在论证观点时,要从不同角度思考,做到全方位辨析,增强文章说服力。例如,在论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这一论点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述“我”身边的健身案例,显然是片面的,最好引入学者观点、具体数据、生活案例等,这样才能让读者认同这一观点。
可用多个分论点论证总论点,从而确保论证的严密性。例如,在论证“奋斗是成功之母”这一论点时,可以从自我效能、克服失败、坚定理想三个角度思考,得出以下分论点:奋斗能够唤醒自身潜力、奋斗能够让我们战胜失败、奋斗能够让我们坚定信念,从而让读者对“奋斗”这一抽象的概念更加具象化。
严密的论证不仅需要正面论证,也需要反面论证,即论证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例如,列举了大量通过奋斗取得成功的正面案例后,还可以运用方仲永、吴王夫差以及刘禅等反面案例展开论证,证明“不奋斗往往会走向失败”的观点。
四、入木三分,由浅表走向深邃
议论文写作是对某一话题或观点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好文章不仅要写清楚大家能够想到的,还应当融入更多自己的思考,由常见的观点深入讨论,达到入木三分的目的。在写作中,一方面要确保文章立意的高度,将深度思考体现在题目和总论点中;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递进式分论点,由浅入深地剖析问题。如下题:
随着互联网的冲击,部分网友提出了“读书无用论”,他们认为读书只会耽误时间,早早踏入社会才能更好地赚钱。从我们的生活来看,忙碌之余更多人喜欢选择网上冲浪消遣,对于纸质书籍的兴趣逐渐消退,这引发了我们对读书价值的思考。
请以“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对于这一话题,必然需要肯定阅读的价值,驳斥“读书无用论”,那么阅读的价值该如何论证呢?可以先指出阅读对个人增长知识技能、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论证阅读对社会氛围的营造、精神文明的建设的作用;最后,讨论阅读经典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时代进步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论点更加深刻。
两千年前,一支笔、一盏残灯、一个佝偻背影,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司马迁花费一生心血著书立说,究天人之际,终于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千年前,江山破碎,苟安半壁,金兵虎视眈眈;马蹄南去,目光北望,许国之志终成憾。岳武穆曾指天盟誓,纵使肝脑涂地,身陷九幽地狱,精忠报国之心不死,护我山河之志不馁!
一百年前,天翻地覆,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华孱弱,列强虎视眈眈铁蹄蹂躏。南湖红船,希望之始;一诺既许,不负生民。共产党人带着信仰,毅然冲向了革命的战场。
时至今日,将一生奉献给大山的张桂梅老师,冲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将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的守边战士等英雄人物,他们仍然在追求物质利益之外的东西。
对于这些英雄人物,有的人会称赞其为理想主义者,也有的人感慨他们在“精明”的逐利者面前显得笨拙执拗,但不得不承认这世间的伟大和奇迹多由“执拗”的他们所创造。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理想主义者”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题目明确要求以“理想主义者”为话题写作,因此要明确何为理想主义者。材料中分别以司马迁、岳飞、共产党人以及张桂梅老师为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理想主义者的特质,相较于精明的逐利者而言,理想主义者始终有超然物外的追求,这种浪漫和魄力也往往能够得到回馈,创造了许多奇迹。
立论首先要肯定理想主义者这一大方向,保证论点之“正”,尽量不要为了“求新”而提出非主流观点,去讨论理想主义者身上的问题和局限性,这样很容易把握不好尺度,导致偏题、跑题。在保证立论“正”的同时,要尽量提出新颖的观点,比如从对理想主义者的定义、如何成为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对于时代的意义等角度确定立意。
在确定论点之后,再确立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完成论证,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辩证关系,要确保对总论点进行“严而透”的讨论,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同,引发正向的思考。同时,回忆所学知识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与理想主义者相关的素材,做到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避免空谈。最后,结合个人发展以及时代发展进一步升华主旨。
我们的时代需要理想主义者
人们常说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值得怀念的,因为年轻的生命总是憧憬未来,相信世间有我们所追寻的一万种可能。但是随着岁月的流转以及经历了挫折,很多人放弃了坚守,懂得了“务实”。他们为权势放弃了善良,为金钱放弃了良知,为生存而放弃了生活,最终活成了自己最厌恶的样子。
而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总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勇敢面对生活,不论时光如何洗礼,依然永远年轻、永远浪漫。我想我们的时代是需要理想主义者的,也必然存在接纳理想主义者的土壤。
理想主义者总是在逆境中自强不息。范仲淹划粥充饥,终成大学问,有大作为,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试问他如果在儿时就放弃读书和理想,那么怎么能成就文坛千载佳话?1949年在美求学的钱学森听到新中国成立了,带着满腔赤诚和一身才学,突破了美帝的重重阻拦,毅然回到祖国,成为了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的伟大奠基人之一。试问他如果以“理智”的眼光审视祖国当时的科研条件和工业基础,那么又怎么能做出归国的选择,并创造出这惊天动地的奇迹?面对经济建设的困局,中国共产党大胆地选择改革开放,让我国踏上了WTO的列车,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试问如果没有坚定的自信,又怎么会有这种人类历史上的壮举?正是这些浪漫而勇敢的理想主义者,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了无数奇迹,成为了时代永恒不灭的星星。
理想主义者总是在危急时刻勇于奉献。面对肆虐华夏大地的新冠疫情,他说“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但是第二天他自己火速奔赴抗疫前线,提起祖国和人民,他的眼里总是噙着泪水,他叫钟南山。他是一名身患渐冻症的医生,结婚28年的妻子身患新冠肺炎他无暇顾及,一边偷偷抹泪一边投身于抗疫工作中,他叫张定宇。这些原本默默无闻的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展现出了理想主义者的“傻”。他们的奉献就像三月里的暖阳,解冻万物;就像盛夏的一片绿荫,遮蔽烈日。试问我们的时代怎么能缺少这样无私奉献的理想主义者?虽然我们无法做到每个人都是大英雄,但是积小流亦可成江河。捐出多余的衣物和课本,就可以让山区的孩子收获温暖和希望;多捡起一块垃圾就能让环卫工人少弯一次腰;少爱慕一次虚荣,就能让父母减少一分劳累……
理想主义者总是在关乎民族兴亡之际挺身而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一介书生李贺的戎马梦,是他铁马冰河的爱国心。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面对到处侵略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敢于亮剑,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主义者的勇气和浪漫。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怀念这些理想主义者,需要理想主义者,但我们是否有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勇气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上了网络快餐文化,对网红靓丽的身影充满了向往,却对时政要闻敬而远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热衷不劳而获,对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屑一顾。我们不否认时代在进步,新的事物必然要冲击固有的文化和习惯,但是有些底线永远不能淡忘和背弃。心怀浪漫和勇气敢于以身许国,是奔涌的后浪不能忘却的使命。
故今日之理想主义者,不是无端妄想的空想主义者,更不是为个人前程而放弃底线的自私自利者,就像坚持吃馒头喝矿泉水的数学天才韦东奕,只顾着向科学高峰进发,哪管世间芜杂。当然,我更希望我们的祖国和社会能够容得下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不去嘲笑他们的特立独行、不去否定他们的不顾一切,我想这样的时代一定是好时代。
点 评
文章论点清晰,论证严密,熟练运用古今事例,让读者为理想主义者鼓掌,并向他们看齐。在提出论点之前,先指出失去初心、放弃理想的后果,寥寥数语,引人深思;紧接着,提出了核心论点——“我们的时代需要理想主义者,也必然存在接纳理想主义者的土壤”;随后,以三个分论点指出了理想主义者身上具备逆境中自强不息、危急时勇于奉献、在民族兴亡之际挺身而出的特质,肯定了他们的精神品质以及对社会和集体的奉献;最后,进一步说明,理想主义者并不同于空想主义者,并呼吁包容理想主义者的特立独行。通读这篇文章,能深刻认识理想主义者身上的特质,理解理想主义者同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