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上妈妈手缝的书包走进校门的那一天起,我这个在家乡田野里整天疯跑的乡下小丫头,就打心眼儿里喜欢上学的新生活。我尤其喜欢那一个个方块字,惊讶于它们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奇妙效果。
不同的方块字,怎么聚合,更多接受的是心灵的指引和暗示。那些按照作者的心灵地图重新聚合起来的文字,曾滋润过多少人的心田,给焦躁饥渴的心灵带来生机和希望。
我第一次感知文字的奇妙,是在小学的一堂作文讲评课上。
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开始写作文。所谓的作文,不过是稍长的一段话,不足三百字。
我的班主任姓王,当时也就三十岁出头的样子。王老师中等个头,圆眼圆脸,经常笑意盈盈的,我和同学们都不惧怕他。王老师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县城,他调入我们村里的小学教书,星期五下课后骑自行车回家,平时就住在学校。就是在他讲授的第一堂作文讲评课上,我接受了最早的文学启蒙,明白了形象性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当,当,当……”清脆洪亮的钟声,拖着长长的尾音,给校园的喧闹画上了休止符。王老师踩着钟声,夹着一摞作文本走上讲台,让我和另一名班干部把作文本分发给同学们。分发完后,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作文本,只见一大片稚嫩的铅笔字中,多出了一行红色的钢笔字,是王老师用红色蘸水笔做的批改。我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王老师在句子中间画了一个折线,在旁边添加了这样一行字:“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的生活,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好。”我在心里默默地念着,觉得眼前这每一个红色的钢笔字,仿佛开出了世上最鲜艳、最美丽的花朵。
对生活在华北平原的农村孩子来说,芝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农作物。看着红色的钢笔字,平整的农田里一垄垄芝麻次第开花的样子,鲜活地在我的脑海中呈现出来。对于芝麻,先前我能联想到的只有香油——我知道芝麻是可以磨成很香的油的。如今,“芝麻开花节节高”和“生活越过越好”牵上了手,就好像两个漂亮神气的小女孩肩并肩站在一起,比谁更苗条、更好看。周围的世界,瞬间明亮、生动起来。
我心中的感受就这样被特别合适、特别形象、特别恰当地表达了出来。文字组合产生的魔力如此神奇,就这样征服了一个小女孩的心。我至今还能忆起自己当时反复玩味的沉醉与兴奋。
就在那一刻,我喜欢上了作文,喜欢上了文字的组合。
这份喜欢,一直伴我从小学走到中学、大学。因为这份喜欢,每堂作文课都成了我隐藏在心底的一种小小渴盼和兴奋。
平生第一堂作文讲评课,我被文学的魔力征服,希望长大以后,可以在文字的世界栽种自己的人生梦想。
哲人说,宇宙间的一粒微尘,倘若有了梦想,就有可能被点亮成星,成为熠熠生辉的存在。
梦想的神奇,在于它具有唤醒内在自我的强大力量,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在尘世的旅途中获得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有了梦想的微尘,虽然还保留着微尘的模样,但它的内心已脱离蒙昧与混沌,微尘,终不再是微尘。
(谁与争锋摘自《运城晚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