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化学:C2、C3齐头并进新能源贡献业绩增量

2024-09-18 00:00:00王柄根
股市动态分析 2024年17期

卫星化学(002648)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公司以丙烯酸及酯业务起家,目前已形成C2+C3双产业链的完整布局,确立了以乙烷、丙烷等轻烃作为原料,以低碳化学新材料作为核心产品的发展战略,构建了以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材料及新能源材料三大产品为主导的体系,一体化竞争优势持续增强。

2024年7月18日,卫星化学发布2024年半年报。公司2024上半年收入为194.00亿元,同比下降4.59%;归母净利润为20.56亿元,同比上升12.51%;扣非净利润为22.34亿元,同比上升14.46%。对应公司2024二季度营业收入为105.96亿元,环比上升20.34%;归母净利润为10.33亿元,环比上升1.06%。

后续,公司将加快完善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塑造烯烃产业链的新质生产力。

C2、C3齐头并进

当前,卫星化学已形成C2、C3双产业链布局,公司拥有国内首套进口乙烷综合利用装置、首套丙烷脱氢装置,是国内最大的丙烯酸及酯生产企业。

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6月,C3方面,卫星化学拥有年产90万吨丙烯、189万吨丙烯酸及酯、45万吨聚丙烯、182万吨双氧水、15万吨高吸水性树脂、21万吨高分子乳液、2.1万吨颜料中间体、40万吨环氧丙烷装置;C2方面,公司拥有年产250万吨乙烯、80万吨聚乙烯、219万吨环氧乙烷、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60万吨苯乙烯、40万吨聚苯乙烯、1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1000吨α-烯烃装置。

2024上半年C2业务价差回升。2024年上半年,原料乙烷均价142美元/吨,同比下降15.7%。公司C2相关产品环氧乙烷、乙二醇均价同比分别上升2.0%、10.3%。环氧乙烷-乙烷、乙二醇-乙烷价差扩大,分别同比上升7.3%、26.8%。C2业务价差回升,或为公司半年报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

公司在C2业务方面具备众多优势。一是公司乙烷资源具备先发优势。在美国通过自建码头、管道获得乙烷资源非常困难,公司在美国市场深耕多年,上下游供应链配套已经非常完善和成熟,国内同行想要复制同样路线难度较大。二是公司乙烷资源具备原材料成本优势。美国油气开采量大,乙烷供给量大,但美国乙烷出口设施能力有限,乙烷供大于求,预计价格有望维持较低水平。低成本原材料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三是相比于石脑油裂解制乙烯路线,乙烷裂解制乙烯具有收率高、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乙烷制乙烯的收率能达到80.5%,远高于国内传统石脑油制乙烯的35%收率。

公司C2产品正向高端化布局。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向下游延伸布局高端聚烯烃(mPE)、聚乙烯弹性体、聚α-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新材料,上述材料受制于高碳α-烯烃供应、催化剂等问题,存在进口依赖。根据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及第一材智数据显示,项目总投资为26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250万吨年α-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5套10万吨年α-烯烃装置、3套20万吨年POE装置、2套50万吨年高端聚乙烯(茂金属)、2套40万吨年PVC综合利用及配套装置、1.5万吨年聚α-烯烃装置、5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副产氢气降碳资源化利用装置、LNG储罐等,其中一阶段建设内容为2套10万吨/年α烯烃(LAO)装置、1套9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5×2)、1套4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一套12/年万吨丁二烯抽提装置、一套26万吨/年芳烃处理联合装置及配套的200万吨/年原料加工装置(含WAO配套装置),仓储、LNG储罐、公辅设施、厂外管线等工程。

项目一阶段已经开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25年底中交,2026年初投产。项目二阶段预计会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各类手续办理,2026年底建成。分析机构认为项目的建成将丰富公司自身产品矩阵,实现我国高端聚烯烃材料进口替代,并形成一定的市场先发优势,利好公司未来业绩增长。

公司已在相关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研发成果,如公司自主开发的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高纯1-辛烯技术解决了高碳α-烯烃原料依赖进口的问题;公司α-烯烃(C4、C6、C8)、POE中试产品达到国际标准,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催化剂、低氨比临氢胺化催化剂等研发成果达到工业化要求,实现技术瓶颈突破。

同时,公司加强C3产业链原料一体化布局。2024年7月,公司披露平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顺利建成,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一阶段装置经投料试生产后已成功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利用丙烯生成多碳醇,有助于实现丙烯酸酯的核心原材料自供,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的产业链闭环。

C3产业链相关产品,如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当前价差已经跌至历史底部,预计未来下降的空间有限,盈利能力有望随经济复苏而逐步修复。公司还有多个C3项目在建,年产26万吨高分子乳液项目,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建成;年产20万吨精丙烯酸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建成投产。

新能源业务贡献逐步加大

随着氢气正式对外销售,卫星化学新能源板块也逐步为业绩贡献增量。主要产品价格方面,iFind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乙二醇/环氧乙烷/HDPE/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均价分别为4526.87/6773.85/8535.08/6524.04/8868.65元/吨,同比变化分别为8.44%/2.75%/-2.64%/-6.19%/-10.35%。原材料方面,2024年上半年乙烷/丙烷均价3634.55/5312.65元/吨,同比变化分别为3.88%/1.05%。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9.19%,销售费用率为0.31%,同比下降0.02%;财务费用同比上升56.67%,财务费用率为2.83%,同比上升1.08%;管理费用同比下降6.39%,管理费用率为1.17%,同比上升0.01%;研发费用同比上升10.25%,研发费用率为4.10%,同比上升0.56%。

公司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卡脖子”技术。根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披露,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7.95亿元,同比增长10.25%,未来5年内计划投入研发100亿元。在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下,公司取得多项成果,上半年公司申请专利115件,获授权专利63件,α-烯烃(C4、C6、C8)、POE中试产品达到国际对标标准,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催化剂、低氨比临氢胺化催化剂等研发成果达到工业化要求,实现技术瓶颈突破。

公司自主开发的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高纯1-辛烯技术、乙烯高选择性二聚制备1-丁烯绿色新工艺解决了高碳α-烯烃原料依赖进口问题,为下游生产高端聚烯烃提供稳定原料支持。

公司未来研发中心项目已正式启动,后续计划五年内投入研发100亿元,加大引进人才,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发展战略,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产业落地。公司α-烯烃/POE及EAA等产品有望于2025年起陆续投产,在实现国内突破并完善产业链布局的同时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长城证券认为,卫星化学在“卡脖子”技术方面的持续研发投入,未来将助力其在新材料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