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亦是敦煌莫高窟艺术最为闪耀的组成部分。敦煌莫高窟壁画历经千年,跨越多个朝代,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多元融合、民族化的重要产物,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在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和转化中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语言体系。新时代,我们应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进行研究,分析其色彩运用呈现出的民族性、统一性、装饰性、象征性等特点,以及多元融合、传统五行的色彩观,启示当今中国画艺术发展应在传统优秀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为当今时代中国画创作中色彩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当今时代,我们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篇章。迄今为止,敦煌莫高窟保存洞窟共735个,另有45 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 000多身彩塑。壁画艺术可谓敦煌莫高窟艺术最为闪耀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今,人们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的运用表现越来越丰富,体现了人们对传统绘画艺术的认同,同时从中汲取精华,融入现代生活,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运用的特点及观念,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发展,以及当代绘画艺术尤其是中国画创作色彩运用实践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特点
色彩作为造型艺术的重要形式语言,是绘画艺术尤其是壁画艺术最为重要的语言载体。汉斯·霍夫曼说:“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表现力量。”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视觉艺术而言,色彩是视觉感知中最敏锐、最直接、最具张力的视觉语言符号,其在绘画艺术尤其是壁画艺术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力,是重要的绘画语言载体。敦煌莫高窟壁画有着丰富的表现内容及色彩语言体系,整体来看,其色彩运用呈现出了民族性、统一性、装饰性、象征性的艺术特点。
(一)色彩的民族性
敦煌莫高窟壁画从十六国至元代历经多个朝代,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壁画艺术。敦煌莫高窟壁画充分展示了中国绘画从原始艺术到佛教艺术再到世俗艺术的整体发展轨迹,从其题材内容、形式语言和艺术观念上亦可明显地看出中国绘画艺术传统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庞薰琹在《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一书中指出,关于色彩,不同朝代的绘画色彩的运用方法在传承的基础上又有时代的差异性。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在不同时期略有所差异,可谓每个时期都有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整体以域外或新疆绘画风格为主,色彩以红、黑为主调,多以赭红色为图案底色;西魏时期与传统艺术结合,色彩以白粉铺底,蓝绿色、松石绿色多有使用;隋唐时期内容丰富,用色绚丽多彩,常见有石青色、石绿色、土红色、白色、朱砂色。由此来看,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整体运用为赭石色、松石绿色、朱砂色、石青色、黑色、白色等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谱系,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民族性的特点。
(二)色彩的统一性
从艺术本体来看,艺术是主题内容与形式语言的统一。色彩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语言之一,其运用往往与所表现的题材内容紧密联系。色彩的色相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动静对比等,都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敦煌莫高窟壁画注重色彩的色相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尤其是对比色的使用,既有反差又和谐统一,构成了画面的整体协调效果。例如:第257窟西壁中层的《鹿王本生图》,以红色为主作为底色,马和鹿施以白色,人物为黑色,绿色作装饰点缀;第55窟东壁南侧的《流水长者子》大面积采用石绿色,以黑、白、红进行点缀,使画面整体呈现出统一的色调,可以看到浓烈而又和谐的色彩对比、深沉而又明亮的色彩调子、丰富而统一的色彩效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敦煌莫高窟壁画多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与黑、灰、白等无彩色巧妙搭配,单纯而简洁的用色反映出热切而淳朴的审美愿望,通过色彩运用的统一性,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三)色彩的装饰性
从艺术作品的表现性来说,特定的内容要求特定的形式,所以相对抽象的内容通常需要象征性的图像来表现,其往往亦需要装饰性的色彩进行描绘。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以人物题材为主,画面情节表现没有时空的限制,许多画面基于特定的环境,利用山水、树木、花草、动物、建筑等描绘环境,并与内容相结合构成装饰性图案。早期壁画中有大量装饰,几何纹、云纹等纹样相间,是适合用于洞窟建筑、壁画和塑像的。如第257窟《鹿王本生图》《须摩提女姻缘》,以及第249窟中表现的阿修罗王等。第428窟东壁的《萨埵那太子本生》用一座座山顺序排列组成圆弧形、梯形、三角形、斜方形等空间,让故事中的人物反复在这些空间出现。山峦一起一伏,有规律地排列着,用土红、青、黑、赭等色相间涂染,在白底色上特别明显,使得群山包围中的各个情节也十分突出,其色彩整体呈现出了装饰性的特点。
(四)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直接的语言,不同的色彩能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及心理体验。色彩具有的情感功能和象征意义,往往因民族区域、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古至今,人们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理解,普遍认为其具有突出的象征作用。在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体系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等级,其中,最高等级是纯朱红色,为统治者专用。从儒家思想来看,色彩美学与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有密切联系,不同的色彩有特定的思想、等级、道德、情感所指。儒家把“五色”视为正色,把其他色彩视为间色,并赋予其尊、卑、贵、贱以及君、臣、民等不同等级的象征意义,在日常生活、社会制度、礼仪风俗等涉及色彩的运用时,不可颠倒、混淆使用。由此看来,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色彩更具有等级象征的意义。此外,色彩可以象征生命,象征宇宙天象,象征时间、空间,象征各种情感,也能象征冷和暖,人们赋予了色彩更多的象征性。《绘画色彩学》一书写道:“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表情作用,而且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等颜色都有其各自的象征意义和情感体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白色、黑色的菩萨,以金色、红色点缀的服饰,绿色的马,五彩缤纷的火焰和云彩,以及石绿色、赭红色的山川树木,其色彩上的夸张和变化有助于表达物象的内在精神,从而给人以特殊的美的感受和心理体验。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色彩观
色彩观,即观色彩后所生的种种“念”。中国色彩的观念依附于道,其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性思想。“道可道,非常道”,不知其然而遵循于道,并以此释疑解惑,不自觉却又自觉地遵道以行,举手投足,都不离乎道。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观念即思想,且承载着相对统一的思想倾向。色彩观念的形成亦反映出色彩运用的基本规律及所承载的特有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运用及特点的分析,从其色彩规律及思想观念的角度来看,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整体呈现出多元融合色彩观和传统五行色彩观。
(一)多元融合色彩观
敦煌莫高窟壁画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将多种文化融会贯通,在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以及转化过程中产生独具特色的色彩语言,且不同时期的壁画艺术亦有着独特的时代特色。因多元文化的融合及所绘内容形式的多元化,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色彩运用呈现出了多元融合的色彩观。
在颜料的使用上,敦煌莫高窟壁画综合使用矿物类颜料、植物类颜料、动物类颜料,体现了赭石、石青、石绿、朱砂、花青、胭脂红等不同质地颜料混合使用的面貌。在纹饰的使用上,几何纹样、祥云纹样等纹饰图案时有出现。从色彩的运用来看,色相上,灵活运用原色、间色、复色;明度上,明暗、黑白、深浅变化丰富;纯度上,不同纯度的色彩多元综合运用。在技法上,敦煌莫高窟壁画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一方面,采用西域传来的表现技法,以明暗晕染表现主体感。具体来说,以肉红色涂肉体,以赭红晕染眼眶、鼻翼和面部四周,使明暗分明,最后以白粉涂鼻梁和眼球,表现高明部分。另一方面,采用中国传统壁画技法,即色晕法。其方法简单,与西域技法相反,只在面部两颊及上眼睑渲染一团红色,既表现红润色泽,又有一定的立体感。敦煌壁画色彩常用明快的石青、石绿、赭石、白、土红等色与黑色均匀配合,呈现出淳厚、浓艳、清淡、幽雅等多元的画面视觉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敦煌莫高窟壁画基于多元文化融合,通过颜料、色彩、纹饰、技法的综合运用,体现出了其色彩运用的多元融合的观念。
(二)传统五行色彩观
五行色彩作为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体系,它的形成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紧密相关,赋予了色彩更多的象征性,影响更为深远。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五行色彩观形成于古代人民自身的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是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色彩观念体系。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色彩本身则是形成宇宙的重要因素。五行具体指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的方位为: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同时,其还分别有对应的四时与四象:东方谓之青(青龙),为木主春;南方谓之赤(朱雀),为火主夏;西方谓之白(白虎),为金主秋;北方谓之黑(玄武),为水主冬。基于五行学说,形成了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色彩审美体系——五行色彩观。《周礼·考工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由此可知,五行分别有对应的色彩:金对应白色,木对应青色,水对应黑色,火对应赤色,土对应黄色。五色同为五行、四时、四象的象征,彼此相克相生,又同为一体,是天地万物本身色彩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五行色彩观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绘画采用的颜料主要是从矿物和植物中提取,最初较为单一,而后才逐渐延伸出青色、黄色、赤色、白色、黑色五种常用颜色。敦煌莫高窟壁画用色大胆鲜明、厚重强烈,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早期的壁画多运用深浅不同的色彩进行晕染,以表达人物的不同形象。西魏、北周时期,喜用白色,色调趋于雅致,洒脱的风格已具有中原的风貌。隋朝、唐朝喜华丽的色彩,运用金属色和其他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整体运用的传统绘画主色,与中国传统五行色彩观是完全契合的。
三、结语
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跨越多个朝代,承载着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熠熠生辉。敦煌莫高窟壁画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并逐步完成了民族化转化,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敦煌莫高窟壁画有着丰富且独特的色彩语言体系,具有民族性、统一性、装饰性、象征性的艺术特点,以及多元融合、传统五行的色彩观,对于当今绘画艺术的研究,尤其是壁画、中国画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养分,有效运用到当代艺术创作实践中,亦是当下及今后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希望本文能提升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传播度,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历史学、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真正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敦煌莫高窟壁画具有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天民.绘画色彩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万庚育.谈谈莫高窟的早期壁画及其装饰性[J].敦煌研究,1982(1):13-21,200-202.
[3]段文杰.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4·敦煌壁画上[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4]姜澄清.中国人的色彩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刘倩,硕士,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