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巧妙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然后探讨了在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培养幼儿的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游戏化 艺术教育 渗透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8.054
幼儿阶段是塑造个体人格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游戏化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方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还能为幼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以下几点做法和认识,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幼儿教育的趣味性,丰富幼儿教育内容
幼儿教育的教学对象是一些年纪比较小,认知发展水平还不健全的幼儿。在幼儿教育中,如果教师给幼儿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会让幼儿难以理解,甚至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对于幼儿来说,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幼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参与度。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如音乐、舞蹈、绘画、手工艺等,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尤为重要。传统游戏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幼儿通过参与和体验来了解传统文化,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如传统绘画、音乐、舞蹈、剪纸、泥塑等,指导幼儿接触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此外,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寓言、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道理,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三)有利于促进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的传统艺术文化形式消失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领域中,特别是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能够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更有利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文化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重视环境布置,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在幼儿园游戏化艺术教育中,环境布置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幼儿园环境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布置传统风格的装饰、展示传统艺术品等,让幼儿能够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接触到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1.精心布置主题墙
在幼儿园游戏化艺术教育中,布置与传统文化的相关的主题墙,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内容,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和节日等因素,以中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手工艺等为主题来设计主题墙的墙面,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元素。
以《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为例,可以根据这些故事的内容和意义,设计相应的主题墙。可以设计一个《西游记》主题墙,展示师徒四人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如在中国春节时,可以设计一个红色的主题墙,上面贴上包括福字、对联等中国特色的元素,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孩子们了解春节的特点和意义。
2.对区角进行精心布置
在幼儿园内的各个区角设置相应的传统文化元素,摆放传统的道具或物品。在阅读区放置有关传统故事的图书、画册等;在美工区提供传统的手工艺材料和工具,如剪纸、刺绣、灯笼、中国结、扇子、毛笔、墨汁等;在音乐区放置传统的乐器和音乐资料,如二胡、笛子、古筝等。这样不仅能够装饰环境,还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幼儿学会尊重传统文化,珍惜文化遗产,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精心设计游戏化艺术教育活动方式
在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关键。这些元素可以是传统的故事、民间传说、传统节日、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形式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和理解能力的文化元素。同时,在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教育方式的选择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学情,精选传统艺术内容,构建游戏化课程,精心设计丰富的游戏化艺术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方式的游戏化艺术教育活动:
1.创意手工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如剪纸、泥塑、糖画等创意手工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2.故事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或历史事件,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同时,这样的游戏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想象力。
3.传统音乐舞蹈欣赏。选取一些经典的民间音乐和舞蹈,让幼儿欣赏并模仿表演,指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发现传统文化的元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韵味。
4.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穿上汉服、唐装等传统的服饰参与到这些主题游戏活动中去,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5.民间艺术文化展览。组织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的展览,让幼儿近距离欣赏传统艺术作品,了解其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背景,这样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6.民间文学欣赏与朗诵。选取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让孩子们欣赏并朗诵。通过文学作品的朗诵,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律和语言之美。
7.传统体育游戏。引入一些传统的体育游戏,如踢毽子、跳皮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同时感受到传统体育游戏的乐趣。
设计以上的活动,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这样的活动也有助于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游戏化体验
在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游戏化艺术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孩子们的游戏化体验,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知识,更加深入地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利用多媒体资源
在教学中,通过展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向幼儿展示传统的手工艺品、绘画、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指导孩子们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瓶、壶、盘、碗等陶瓷制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造型的陶瓷制品,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风尚和文化特色,也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历史,陶瓷制品凭着独特的造型、细腻的质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又如,运用多媒体把刺绣的有关知识和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苏绣、湘绣、蜀绣等不同流派的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刺绣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服饰装饰逐渐拓展到家居装饰、艺术品等多个领域。
2.运用互动式教育软件
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互动式教育软件,如APP、小游戏等,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可以设计一款以《西游记》这一传统文化故事为背景的冒险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等角色,完成任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故事情节、民风民俗和文化内涵。
3.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如在线教育平台、幼儿园管理系统等,实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教学。例如,可以开设在线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程,让幼儿通过互联网学习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了解每个节日独特的历史背景、习俗和传说故事。在课程设计时,我们可以结合游戏化教育的理念,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各种有趣的游戏和互动活动中,比如,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扮演古代的人物,体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仪式。还可以设计一些拼图游戏、识字游戏、寻宝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4.开展模拟体验活动
在教学中,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模拟传统文化的场景和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的生活场景、建筑风格、艺术表演等。例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一个三维的古代集市庙会场景,让孩子们戴上VR眼镜就能“穿越”到古代,和那时候的人们一起逛集市、参加庙会活动。在这个虚拟的集市里,我们可以设置各种摊位,比如卖糖葫芦、糖人、小玩具的摊位,还有表演杂耍、戏曲的戏台。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想要体验的摊位或活动,比如尝试制作糖人,或者看一场精彩的杂耍表演。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传统商贸、民俗文化等内容,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家园合作,拓展游戏化艺术教育空间
在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开展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活动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家园合作,我们可以有效拓展游戏化艺术教育的空间,让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这样可以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1.举办家长讲座
在平时的幼儿园工作中,可以邀请传统文化专家或民间艺人到幼儿园为家长开设讲座,激发家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方式。这样促进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共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2.组织亲子活动
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传统文化的体验和传承活动。例如,举办亲子手工艺品制作、亲子阅读等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传统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和表演,共同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此外,还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志愿者活动,与幼儿一起策划和组织传统文化主题的活动。
3.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游戏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延伸。我们要鼓励家长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我们可以布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也能学习传统文化。例如,让家长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和孩子一起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幼儿在家中观察传统建筑、学习传统礼仪等,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作业。这样能够让幼儿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幼儿的艺术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也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培养孩子们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幼儿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帮助幼儿树立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通过在幼儿游戏化艺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还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价值和策略》,《甘肃教育》2023年第9期。
[2] 王晓芳《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的结合》,《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
[3] 宋乐《岭南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以岭南木偶戏为例》,《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