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4-09-18 00:00:00封志爱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包含着自然规律、科学知识等内容,与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为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但由于当下高中生物教师的文化积累有限、学科交叉意识差,很难将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难以为学生提供从生物学角度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导致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主观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对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必要性,并结合现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融合创新策略,希望能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生物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8.034

在国家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是高等中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感受文化之美的同时记忆生物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人文和科学的理解。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努力学习,实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储备,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充分应用到课堂中,进而实现学生文化素养与学科知识的大幅度提升。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当下,我国高等中学根据课程教育教学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了古诗词、历史典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和传播力度不足等问题。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专家学者对高中生物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观点形成了统一共识,旨在丰富学生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深刻剖析挖掘生物知识,提前做好功课,贯彻育德育人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互动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生物教学有机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影响人、激励人,进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中阶段,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践行教育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生物教学紧密结合,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互动,这既有助于落实高中生物课程要求,也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能够学习和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应用。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首先必须要熟练掌握生物学知识,找准高中生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通点和切入点,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1.有助于德育教学

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教师如果故步自封,仅靠自身力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会落后于时代。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会过于单薄,不利于学生系统思考能力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理念实现了飞跃式发展,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随之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是当下高等中学普遍面临的工作难点。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到落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好奇心。比如,在讲解“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章节时,教师引用“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这一诗句,通过介绍梅花与杂草的生长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积累、分解过程,掌握糖类和脂质对生物成长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落实育德育人的教学目的。

2.有助于落实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要求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提高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高中阶段,形成正确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检验高中生物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也体现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的个人品格和核心技能。纵观生物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和谐共生,为生物课程赋予了众多人文特征,比如,“雁南征兮欲寄边声,南北归兮为得汉音”这一诗句阐述了小寒时节大雁北归的自然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不同季节水、温度、湿度及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科交叉的碰撞中获得新知识,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落实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要求。

3.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完善与发展,素质教育已经取代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部分弊端还在影响着当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很多高中生物教师仍然以应试教育的教学逻辑来教育学生,只注重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很多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道德感弱化。对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看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将其与生物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抗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同时,这也能够解决当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水平。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是当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既能够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互动,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把握好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性,找准高中生物教学在新时代的立足点和发展点,根据教学大纲和生物学科知识,合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历经上千年发展,人们与大自然不断融合,形成了众多蕴含自然知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种谣、祈雨谣、晒谷谣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向大众介绍了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成活率。另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能够让生物知识更加鲜活,激发学生参与生物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路径

1.设计游戏课堂,感悟传统文化

在高中阶段,游戏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游戏课堂,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游戏课堂趣味性强,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

以高中生物“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这一章为例,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开展“飞花令”游戏,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这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植物向光性”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举办“5分钟内谁说出的知识点最多”这一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进行抢答,看哪个组回答得最多、最准确。同时,教师要为获胜的队伍准备奖励或奖品,比如获胜组可以免除相关章节知识点抄写作业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学知识,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创设具体情境,弘扬传统文化

高中生物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知识,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获得启示,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其道德品质在不同阶段会具有不同的水平,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经过千年实践而得出的重要成果,既体现着古人的智慧,也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此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由此可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是大势所趋。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前要搜集与课堂生物学科知识相关的古诗词等素材,以诗词歌赋为学生创设全新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沉浸于具体情境之中,通过寓教于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以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章为例,课本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讲述了相对性状、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等生物知识点。教师在讲解这一章节时,可以引用“霜杀冰魂百菜亡,寒门豌豆独坚强”“蚕放三眠大麦熟,含桃烂红豌豆绿”“且说豌豆出来后,却胜如大小麦”等诗句,引导学生思考豌豆的生长条件和种植价值。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同一区域内种植的豌豆有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深入了解生物基因的遗传规律。

3.开展实践活动,探寻传统文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还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和价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让生物学知识得到立体化呈现,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正确认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着客观真实的生物学知识,比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春耕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等诗句,对此,教师在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时,可以结合相关诗句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这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具象化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由此可见,设计实践活动、探寻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高中生物教学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

高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时事热点来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教师可以开设“什么是新冠肺炎疫情”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身边工具了解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症状和有效防控措施等相关内容,并形成报告。随后,教师可以和地方街道办事处联系,组织学生向社区老人、儿童等特定团体宣传防疫知识,这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应用生物知识提供机会,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高中生物“克隆技术”这一章节为例,一直以来,克隆技术的应用始终存在着争议,如何正确应用克隆技术是当下生物学界的重大议题。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在筹备与辩论中深刻了解克隆技术的利弊、明确转基因食物的种类和好坏,这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加深学生对克隆技术相关知识的记忆。另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联合当地环境保护站等相关单位,通过组团参观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学习科学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高中生物教学肩负着育德育人的双重使命,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将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立足课本,引导学生践行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升华思想、感受文化。以高中生物课本“科学家访谈”栏目为例,该栏目介绍了众多我国在生物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通过讲述袁隆平带头攻关水稻育种这一世界性难题等故事,向学生展示了科学家们矢志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爱国奉献的“种子”。

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生物教材,了解相关科学发展史,为学生提供具象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精神。比如,在讲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高中生物教师要提前调查、了解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关的科学史资料,让人物和事例对其进行教育,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科学实验,也能够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孟德尔身上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助于学生主动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代言人”。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是当下高等中学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高中生物教师要以拓宽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成效为目标,认真研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设计游戏课堂感悟传统文化、创设具体情境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探寻传统文化、学习科学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等方式,推动高中生物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既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积累,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玉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现状与实践研究》,淮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2] 罗瑢瑢、吴更新、韦兵《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中生物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甘肃教育研究》2023年第11期。

[3] 陈柏竹、刘杰《基于“生物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索及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22期。

[4] 齐艳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案例开发与评析》,阜阳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5] 周甜甜《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石河子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