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教育界逐渐意识到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最终导致育人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既符合高中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具体要求,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传统文化视域入手,结合外研版高三英语的具体案例,从依托教学目标引入文化资源、拓展教学范围促进文化传承、开展精品阅读完善文化浸润、组织实践探究提升文化素养这四个方面,进行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期找到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 传统文化 单元整体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8.020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推动着学科教学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202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要在中小学课程的教材设计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充分体现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基于此,教师要从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成长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单元教学活动中,稳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化品格,并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实现高品质英语课堂的构建。
一、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习压力会大大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使其慢慢失去英语学习的热情,也会直接影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往往是紧紧围绕单元的教学主题和目标,来进行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落实到高中英语单元教学活动当中,能够在英文知识中增加更多中国元素,帮助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了解更多本土化、生活化的传统文化,拉近学生与高中英语单元教学活动之间的距离,增加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英语课堂上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激发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
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着中国的文化历史,还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能够将原本地道的英语教学资源进行转化,将更多元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以英语和中文的有效连接来实现高中生中英文的转换意识,培养学生的中英文转化能力,让学生在跨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对英语学科教学进行判断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既能够有效弘扬本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会促进高中英语单元教学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会为当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会让单一的学科教学变得更为多彩,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单调的学科教学方法,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有效转化,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同时,在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编制基础上,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来进行英语课程的输出设计,以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的方式,来完成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整体教学活动当中,会让整个英语课程具有主题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特点,会让教师巧妙利用传统文化来将原本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具有实效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并慢慢地感知跨文化的应用价值。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会有效解决传统文化的“失语”现象,会让学生从熟悉的角度来进行语言学科的有效探究,从而实现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意识不够强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学习的最大依靠。但是,因为升学压力和学科教学难度的增加,降低了学生的反应速度,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部分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设计时,并没有意识到或下意识忽视了这种问题,继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单向英语学科知识的输出,将考试范围内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高中生,会愈发感到学习英语的压力,忽略了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最终,这样的英语课堂会陷入功利化的恶性循环之中,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愈发薄弱,影响了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
2.课堂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新《课标》中强调,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来进行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以贴合实际生活的语言环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完成语言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科本身的人文特性,会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关注应试教育内容,忽略了对国内外语言文化的有效渗透,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脱离了语言的人文特性,使之变成应试的一种提分工具。这样的教学情况会忽略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使高中英语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也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同时影响整个英语课堂的文化氛围。
3.教师教学方法不够多元
要想提高高中英语单元教学的质量,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结构的搭建。但是,受高考的压力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旧以学习成绩为目标,以统一的灌输模式为教学方法,以题海战术为学科知识和应用的实践途径,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高中英语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让单元整体教学无法完成知识结构板块的搭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英语课堂最终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从而最终阻碍了传统文化的有效深入,影响了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策略
1.依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引入文化资源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确定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和过程的前提条件,是进行文化资源引入的重要指导。基于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出发,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引入学生会感兴趣并能够理解的传统文化,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素养的有效培养。
比如,以外研版高三上学期《Unit 1 Face values》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为例,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实际学情的深入研究,基本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
目标一:阅读并理解整个单元中的文本内容,并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强化;
目标二:选择“Face values”的相关主题内容,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完成学科思维的培养;
目标三:结合自己对“Face values”的认知和理解,以综合表达的形式来正确输出观点,实现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追溯京剧脸谱的发展历史”“中国经典动画角色的外貌分析”“中国文人对外貌价值的观点和辨析”等传统文化,引入具体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让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渗透到适当的教学环节中,既能够丰富单元教学的内容,又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Face values”的辩证分析过程,从而构建出高品质的英语课堂。
2.拓展单元整体教学范围,促进文化传承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高中阶段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不应该限制在教材的范围内,而是应该结合具体的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进行课外资源的有效拓展,尤其是应该引入更多的传统文化,使得中英文之间实现有效关联,在英语教学的平台上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切实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以外研版高三上学期《Unit 2 A life’s work》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为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探究工匠精神”这个主题进行开展,教师可以依托教材中的具体案例和编制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具体可以包括:
内容一,在介绍梅兰芳先生的生平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对梅先生的事迹进行多角度探究,同时以同一个时期为坐标,查阅和分析其他京剧大师的表现和成就,完成对京剧文化的积累。
内容二,在介绍传统工艺的小短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应的问答内容之后,组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工艺进行有效探究,可以结合“非遗”的具体项目来进行内容的有效拓展。
内容三,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探究,从书籍或网络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像紫禁城的由来、经历过多少次修缮、故宫内部的设计、建筑文化和艺术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
这些内容的拓展,会有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文化传承的效果。
3.开展单元整体精品阅读,完善文化浸润过程
阅读是高中英语单元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精品阅读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充分挖掘精品阅读的育人功效,使得传统文化更加深入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实现传统文化浸润。
比如,在外研版高三上学期《Unit 5 Learning from nature》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精读文本“Back to Nature”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首先,组织学生以个人阅读的方式,对教材文本内容中的陶渊明进行认知和理解,梳理出文章中陶渊明对“back to nature”的观点和做法,作为本次探究活动的认知基础。
其次,利用互联网对陶渊明进行追本溯源,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以及自身的观点,探寻相关文学作品,从字里行间感知陶渊明对田园山水的喜爱之情。
然后,组织学生对同一时期或同样风格的中国田园诗人进行有效探究,如被称为“诗佛”的王维、被李白奉为“精神导师”的孟浩然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不同诗人的写作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以此来完成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这样的精品阅读能够大幅提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会进一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探究,提高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4.组织单元整体实践探究,提升文化素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来设计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任务的驱动下来完成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探究。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实践探究为载体来落实传统文化,给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找到有效的触点。
比如,在外研版高三下学期《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发布小组探究任务“你眼中的最中国”,来引导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和小组分配原则,完成学习小组的有效构建,完成每个小组中成员工作和责任的划分,以此来做好实践探究的前期准备。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的认知和喜好,每个小组从多种传统文化中,选择一个“最中国”的代表,来进行相关信息和内容的探究,完成资料的整理和文本的设计,形成基本的展示框架。
然后,在小组成员共同的商讨和判断下,找准本次实践活动的展示重点,以其为发力点,利用图片、文字、短视频、音效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该项传统文化或内容的介绍,再逐步经过修改、反思和判断,直到最后的定稿,以此来完善本次“最中国”作品的内容。
最后,以班级内部交流的形式,来进行本次“最中国”作品的讲解、分享、交流和探究,在不同小组的交流过程中,充分展现出自己小组作品的优势,学习其他小组作品的优点,实现对自身知识领域的拓展,促进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
这样的单元整体实践探究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下进行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一方面能够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能够推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文化品格的有效提升。作为一名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师,要时刻谨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成长需求,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有效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和融合,让学生在实现英语学习水平提升的同时,找到学科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点,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 周汝照《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安徽教育科研》2024年第8期。
[2] 马琳《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案例研究》,《新教育》2024年第4期。
[3] 芮赛平《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实践探究》,《学苑教育》2024年第2期。
[4] 任涛、李思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高中英语视听教学实践与探索——以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Video Time板块为例》,《英语教师》2024年第1期。
(付卫玲,1972年生,女,汉族,宁夏永宁县人,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