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热”带火文旅经济

2024-09-18 00:00
理财·收藏版 2024年9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当下,正值暑假期间,以青少年学生打卡、年轻人热门关注为主的各大博物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这种“文博热”消费场景使博物馆脱离了传统“冷门”的标签,成为一种比较新潮的文化消费方式。其快速兴起及其带动文旅经济的发展,既 体现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追求, 同时也反映出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新的重要变化。

认真观察“文博热”的背后,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的现代体现,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以及海外游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探求,成为广大消费者提升生活质量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一种新趋势和新需求。 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也反映出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民族文化自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旺盛, 文旅消费热也将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复兴。所谓盛世兴文,我们已经从中可见一斑。

实际上,博物馆作为各地历史和文化的承载体, 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娱乐选项,特别是在年轻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社交媒体上的打卡和分享进一步激发了公众的参观热情,像 抖音、 小红书等平台上的大量相关视频和笔记, 为激活博物馆重要文物价值带来了新的活力。 同时, 很多博物馆创新“打开方式”也是“文博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创意化表达、 举办特色活动等方式, 吸引年轻人参与,并从中体味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要文物见证历史,承载传统文化精华,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滋养。目前,全国各地博物馆更是积极探索新颖的、符合游客多元需求的展示方式和具体措施,如数字化智能化展示、深度互动体验、短视频+直播、沉浸式感知、文创产品开发等,让更多游客更加深入、真切地了解过去、感悟真谛、展望未来,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穷魅力的同时,激发踔厉奋发、再创现代文明的激情。

然而, 要让“文博热”可持续发展, 必须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不断地注入现代生产要素的活力与动力。通过深化专业研究,挖掘文物背后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让更多文物活起来,甚至让部分文物火爆出圈,为文旅经济发展赋能助力。因此,要通过持续不断创新,让更多消费者满足精神消费的新需求, 促进文旅经济可持续繁荣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文化转向”的关键节点,文化和旅游将成为引领消费升级的主战场,各地文旅产业已进入供需两旺、繁荣可期的新阶段,对助力经济发展高质量、满足人民生活高质量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本期特别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文博系统负责同志,结合实际,就“文博热”带火文旅经济的话题进行探讨交流。

文博旅游是以文化为核心、以博物馆为载体,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模式,它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知识和文博知识,让游览者感受到各类传统或独特的地方文化。今年暑期,不少地方的“博物馆游”火热,博物馆成为人们假期出行的首选,古老的历史以现代的方式精彩呈现,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和历史文物的兴趣。

“博物馆游”具有一些显著特点:一是文创新表达,让文物“活起来”。各文博景点深挖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创新阐释渠道,将文博元素深度融入文化产品、旅游路线中,丰富文化供给。二是优化服务体验,让文物“走出来”。专业讲解是影响文博游体验的重要环节,当游客观察和探索的眼界宽了,才会对历史文化形成独立的判断与思考。文博游深入发展需要博物馆讲解员、导游等众多从业者创新讲解模式,让游客在吸纳文博知识的同时具有体验感、参与感和收获感。三是服务再升级,让文物“亮起来”。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地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不断创新升级。

究其“文博热”缘何成势,这既有时代呼唤文化的足音,又有文博事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和文化市场需求的释放;既有文物资源魅力的吸引,又有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捧;既有现代科技与创意使得千年文物活泼起来、历史故事显于灵动,又有主办方服务渠道的延展、服务水平的提高,让凝固的历史走向大众,以亲民来“破圈”,引燃文旅市场的持续火热。

“文博热”的升温,带来了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和城市新消费升级。纵观今年春节期间,河南省累计接待游客5021.6万人次,旅游收入297.7亿元。我省多个城市和景区“上榜”多个文旅产业榜单:抖音平台发布的《2024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显示,郑州、洛阳双双入选十大热门目的地;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洛阳市旅游总接待人次在全国排名第十。应当看到,“文博热”彰显出文化自信,体现着模式创新。当前,将文博资源富集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已成为人们的选择,文博单位把以文博来吸引游客作为工作重点,各地博物馆深挖文物藏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把具有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融入文创产品。

当前,文化和旅游成为引领消费升级的主战场,文旅文创出圈出彩将成为新常态,文旅产业正在成为政策风口、经济增长点,以及河南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全省文旅产业已进入供需两旺、繁荣可期的新阶段,对助力经济发展高质量、满足人民生活高质量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

“博物馆的夏季”已经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文创人期盼已久的一年一度的暑期又来到了。河南博物院上午9:00准时开启大门,每天通过线上预约的观众破万。特别是在暑假期间,孩子们渴望了解历史、实地体验考古乐趣的热情再度高涨,一票难求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的是,“豫博文创”在暑假期间为来参观的孩子们、青年观众、中老年观众、爱美人士准备了近百种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依据院藏文物的美学元素研发的文创产品,有的承载奋发立志、情感志趣主题,有的承载美化生活主题,等等,深受市场欢迎。

守正创新是河南博物院文创人的根本宗旨,文创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前所未有的。暑期的河南博物院熙来攘往的热闹现象,充分体现了文创人、藏品、文创产品与广大观众朋友的寻梦之旅以及审美情趣产生的共鸣,也使得河南博物院文化创意活动发挥出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公共服务的作用。

今年入夏以来,在美团平台上,沈阳博物馆暑期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超过至少15倍。随着沈阳文旅产业的不断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和服务充满奇思妙想地跨界融合,比如文创冰淇淋是消费热点,盖章打卡更是不必说了。博物馆热、文化游的不断升温,使文创产品迅速成为市场宠儿,也带动了经济发展。人们走进博物馆,尤其是一些家长特别愿意带着孩子到博物馆里拓展视野,也希望把博物馆里有特色的东西带回家。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创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多业态跨界合作的文创产品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更为文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沈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受沈阳文旅市场火热的行情带动,今年第一季度,沈阳市规模以上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企业达到91家,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京东平台上,辽宁地区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交额占比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六位。文旅产业的火热推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带动了传统核心商圈的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展览(展陈、社教、文创)整体带动文旅消费约12.47亿元(石家庄市域外观众105.41万人,人均消费1183元),成为文博带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文旅消费的背后反映的是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要求博物馆人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公众日益高涨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抓牢这一波流量。从社教角度出发,一要改善接待服务设施,提升导览服务水平,为观众提供更便捷的参观体验。二要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推出多元社教项目,深挖文化资源,拓展研学社教新视野,创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性教育项目,如河北博物院“文物成语号”“河北大地上的文明印迹”,都能吸引大批外地游客研学旅游。三要构建讲解体系,开展立体化讲解服务,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的便捷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本土故事。可见“文博热”和经济火是双向赋能的过程,文博产业更应提升文化服务质量、优化文化消费环境,抓住快速发展时代带来的机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文博热”的坚实支柱。从这漫漫时光长河中传承下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是华夏子民无法割舍的精神命脉,而文物和文化遗产则是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重要载体。因此,随着我国博物馆体系逐渐优化,全国各地涌现出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博物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博物馆寻找历史记忆和情感归属。

首先,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赋予文明生机与活力。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博事业努力探寻“让文物活起来”的实践路径,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博物馆。不少博物馆选择拥抱科技。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相继推出数字化特展、VR实景参观、AI讲解等项目,以强化互动性提升游客参观体验。除了运用科技,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在文博热季期间还推出“浪漫商都·文创市集”满足文博游多样需求,深受游客欢迎。

其次,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盘活文旅资源,释放消费动能相辅相成。一方面,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借“文博热”,博物馆面向全世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邀请中法著名音乐家共同演奏经典小提琴曲目,为文化出海提供有利窗口。另一方面,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研学游、文化游等新业态助推文旅消费转型升级。例如,郑州今年推出“商都记忆”国际旅游线路,全方位展示商都特色文旅街区及文旅消费新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潜能。

未来,文博场馆的热度将留下持久温度,文旅经济将逐渐驶入具有持久动力和耐力的发展快车道。

“文博热”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其背后是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是政治重视。作为文化自信的窗口——博物馆免费开放,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充实了百姓的精神食粮。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统计数据,1978年我国共有博物馆349家,2023年我国拥有博物馆数量是6833家,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是经济推动。包括“文博热”在内的旅游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会迎来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阶段。4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经济基础。

三是社会需求。一方面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需求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的学历结构催生了超大的文化产品消费群体。这个群体是文化产品消费的主体,是博物馆热的主要推动者。据统计,1978年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只有约百万级,而2023年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是12.9亿人次。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社会基础。

四是科技助力。“博物馆+科技”,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丰富文化遗产的展现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增强游客满意度。AI技术的应用科技感十足,对中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人工智能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科技基础。

目前出现的“文博热”虽然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更有可能是我国旅游业重拾繁荣之路的前奏。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居民的旅游意愿会不断增强,必将持续推动旅游业长期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