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开进购物中心,在北京商业中比较少见。记者近日获悉,崇文门菜市场将在今年底入驻合景·摩方购物中心B2层,“老崇菜”回归之后会与摩方场内商户在宣传营销上加强联动,以此带动整个项目的客流量与转化。商场B1、B2层引入超市已经成为商业惯用的招商逻辑,但引入菜市场还是少数。未来,定位潮流的购物中心如何与菜市场对应的民生需求结合,进而在商圈中脱颖而出,仍是购物中心运营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菜市场进驻购物中心
摩方想用“老崇菜”的回归活跃场内氛围。据商场人员透露,崇文门菜市场将在今年底回归,最终在商场B2层呈现。目前B2层整体区域已经全部围挡,处于装修阶段。
针对崇菜与摩方的分工,崇文门菜市场董事长庄大雷表示,崇文门菜市场的整体设计规划由双方共同完成,品牌输出及部分经典摊位的招商由崇菜负责,大众化的摊位招商及业态组合则由摩方统一操作。庄大雷还透露,在未来的运营上,崇文门菜市场的档口可能会与摩方楼上的餐厅相结合,设立特色产品的专柜等。
据了解,崇文门菜市场的商户将统一使用菜市场的营业执照,并进行统一收银,按照租金与扣点的模式,两者取高收取费用,这也是品牌进驻购物中心时双方采用的常见合作方式;在宣传营销上,将采用潮流场景打造、联动商场商户等方式。
目前,大部分购物中心的地下楼层通常以超市、小吃商户及生活服务等类型品牌为主,如与摩方相邻的新世界百货,其B1层开设了新世界超市、美发美甲和米村拌饭、马记永牛肉面等简餐品牌。不过近些年来,地下楼层由于连通地铁、美食城的聚客能力等因素,逐渐成为商场内客流旺盛的区域,也吸引到一些快时尚服装、黄金珠宝品牌“下沉”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在购物中心地下楼层打造菜市场的模式并不多见。在摩方运营的六年时间内,原规划的电影院和B2层空间一直未对外开放,这也导致场内不少面积处于空置。在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潘好龙看来,此举或是为了盘活场内空置面积,而且由于当下许多大型卖场面临转型难题,该位置引进传统商超并不一定理想。
区别于一般的菜市场,在购物中心地下楼层经营的菜场难免会存在一定限制。潘好龙认为,“菜市场经营首先要有烟火气,除了水果、蔬菜、主食、熟食制品之外,还需要有美食、小吃,而地下二层对于现场制售食品可能会有所限制。”
在国外市场,也有菜场进驻购物中心的尝试。比如,日本伊势丹百货在地下楼层打造了各种蔬菜商店、水果商店、甜点店,以及各类炸物、海鲜等门店,其模式类似于菜市场,出售消费者日常所需的食品,但环境较干净、整洁,售卖的食品中熟食占比较高,这为国内菜市场开进购物中心提供了思路。
双方需要深度磨合
如今,在北京鼓励“一圈一策”的发展下,崇文门商圈将建设特色主题街区,进一步改善交通人车环境,让崇文门成为活力时尚的美质生活商圈。传统菜市场与现代潮流购物中心尝试融合,有望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购物选择。
潘好龙认为,崇文门周边有着密集的居民区,摩方若打造符合民生需求的菜市场,将对崇文门商圈的消费内容进行补充,有利于促进商圈业态的复合度。
“老崇菜”将在原址回归,满足消费者情怀与期待,摩方则通过老北京符号进行引流,进一步盘活场内资源。毋庸置疑,此次合作有望为双方带来相关价值,但菜市场进购物中心要考虑租金、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等因素,物业方也要考虑菜市场与场内其他业态的融合,双方合作能否实现良好经营仍是未知。
如何弥合菜市场客群与商场整体客群,值得项目方深思。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菜市场通常以社区、中老年客群为主,而摩方其余楼层的品牌未必与之匹配。同时,摩方内部的业态组合缺乏内在联系,餐饮等大店将楼上的面积分割之后,留给消费者的可逛空间较少,消费体验感大打折扣。如果菜市场开业后无法与其他楼层的品牌有足够的互动,或者场内业态组合无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体验感,对整体的客流、业绩帮助就不大。
此外,生鲜经营相比其他零售而言具有更大难度,也是对项目方运营能力的考验。赖阳认为,菜场的招商有许多讲究,如何进行商户的组合、其价格竞争力与品质如何等,都是需要深思的内容。同时,菜市场属于低毛利领域,对于项目的直接贡献是有限的,因此摩方需要进一步思考客群的一致性以及业态组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