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饮食健脾胃 处暑润养正当时

2024-09-13 00:00:00安然
中国食品 2024年17期

8月22日是处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虽然白天炎热,但早晚凉意渐浓,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变化。处暑后雨量减少,燥气开始生成,容易出现皮肤、口鼻干燥等不适,此时正是润养的好时节。同时,处暑仍处在三伏之中,白天暑热盛行,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咽部不适等症,我们应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维护健康。8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全桂、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志宏、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处暑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处暑后,天气渐凉,但湿气还是存在,如何通过中医食疗祛湿健脾?有哪些推荐的食材或药膳?

刘清泉:“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从处暑这一天开始,炎热的气候逐渐消退,而秋凉的气候逐渐起来了,这是寒和热的一个交替阶段。实际上,暑热的消退不是说处暑一过马上就凉了,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暑热所导致的气候特点,容易把热转化成一种燥,加上暑的余气,温燥之邪就渐渐出来了。处暑也是最后一伏的节气,还有可能突然出现很热的状态,俗称“秋老虎”。暑热过程中,我们的脾胃功能会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加之暑热、出汗,我们会吃一些寒凉的食品进行消暑,也会伤耗脾胃之气。此时秋燥、温燥的来袭,很容易出现呼吸道的症状,如咽喉不适、咽干、咽痛。

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这时千万不要吃更多温热、温燥的食品,立秋以后有秋季进补,但在处暑阶段,还是以清淡为主,保护脾胃的运化。比如莲子、芡实、薏米、冬瓜等,这些既是食品,也有一定的药性,健脾和胃,可以煲汤煲粥,也可以做成其他的食品。同时,要减少食用冷饮,在暑热天吃一些冷饮可以防暑降温,但处暑要少吃冷饮。进入秋季以后,水果越来越多,但也尽量少吃凉的,尤其是冰箱里冰过的寒凉食品。

我给大家推荐两个食谱:一是莲藕炖排骨,莲藕偏凉性,排骨偏补性,两者一起炖可以达到健脾的作用,也可以提升营养。二是百合莲子老鸭汤,百合、莲子可以健脾运脾,因此这种汤可以保护脾胃。

记者:处暑之后秋燥渐显,如何预防秋燥伤肺?中医上有哪些推荐的养肺润燥的方法或者食材?

刘清泉:饮食方面,要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和烧烤食品,多增加补充津液的食品,比如粥、水,喝水量要比平时增加,以保证身体津液的充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较多,如银耳、百合、莲子、雪梨、甘蔗、玉竹等,还可以用菊花、金银花来清热解毒,同时滋润肌肤。运动方面,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做一些适量的运动,但运动量不宜过大,可以选择平缓的项目,比如八段锦,在办公室坐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以后,可以打一段八段锦或者练几手太极拳,晚上或者早起可以快走、慢跑,不仅锻炼身体,还能缓解我们的情绪。

这里推荐几个代茶饮或者食疗的方子,比如桑菊饮,桑叶、菊花和适量桑葚子,喝茶时放一点就可以,最好是绿茶或者茉莉花茶,这样喝起来味道更好一点。也可以用雪梨、银耳、适量冰糖炖水喝,起到润燥的作用。

记者:请问秋季为何易发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该如何预防?

王全桂:在秋冬季节,咽炎发病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秋季干燥,干燥空气会刺激咽部黏膜,使防御功能降低,秋季昼夜气温变化又比较大,人体的抵抗力也会降低,所以容易诱发咽喉部的炎症。另外,秋季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特别是过敏性鼻炎,发作后大量的鼻涕倒流会刺激咽部,引起咽部不适,再加上鼻黏膜肿胀,患者感到鼻塞后就张口呼吸,不洁和干燥的空气直接刺激咽喉部,从而引起咽喉部的炎症。其他诱发因素主要是一些不良的嗜好,如抽烟喝酒、喜食辛辣食物,加上熬夜打游戏,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都可能引起咽炎发作。

咽炎包括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起病比较急,病人突然感到咽干、灼热,进而发生咽痛、吞咽痛,咽唾沫的时候比较疼痛,吃东西时疼痛会缓解一些。这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病程一周左右,有时候伴有全身症状,比如发热、全身酸痛、乏力。慢性咽炎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每个病人的主诉都不一样,有人感觉咽干,有人有异物感,这个异物还一直来回动,还有清嗓、干呕、嗓子有痰、干咳等不同症状。

预防咽炎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要改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吃辛辣食物,秋冬季节多吃润肺的食物,如雪梨、银耳,以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注意不要熬夜,适当运动,劳逸结合,使身体抵抗力达到一个平衡,可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二要改善空气环境,保持湿度,有条件就用加湿器,或者用一杯热水熏熏咽喉部,保持咽喉的湿润。三要控制过敏,尤其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一定要及时控制好,咽部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当然,还有其他的诱发因素,有一些病人有咽喉反流、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食管炎,也会引起咽部不适。这类病人要先到医院诊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因进行规范治疗,然后再注意饮食生活,应该能够很好地控制慢性咽炎。

记者:在中医观点里,处暑时节应该如何安排起居作息,以顺应自然变化?

刘清泉:依据节气来养生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处暑这个时节,凉慢慢来了,热慢慢下去了,也就是说自然界的阳气由原来的疏泄变成了收敛。这时候的作息应该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顺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改变,建议大家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天平均多睡一个小时。早睡可以避免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损害,保证阴精的收敛,也有助于舒展我们的肺气,而养秋气,对缓解燥热的损伤是非常好的。

中医非常讲究“子午觉”,子时是深夜,午时是指中午11-13时,这个时间午睡是非常好的。秋天的正午时光,暑热气候仍然存在,这时候我们稍稍休息一下,避免暑热对人的侵扰,可以达到养心神、补心气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子午觉”的基本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也就是说子时要有充足的睡眠,要睡好,中午的睡眠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半个小时就够了,如果时间过长,就会打乱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影响健康。

记者:随着天气向秋季过渡,早晚温差逐渐加大,慢性疾病人群该如何调整饮食或者生活方式?还有哪些预防疾病的建议呢?

王志宏:现在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降低,环境也比较干燥,非常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肠胃炎、感冒等。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抵抗力下降,容易加重病情。对于一些慢性病人群,推荐以下食养原则和建议:一要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二要科学、规律进餐,定时定量、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三要吃动平衡,作息规律,选择适合身体状况的运动形式和运动时间,同时保证睡眠时长,提升睡眠质量;四要加强自我管理,定期动态监测体重、血压、各项血脂指标,定期进行营养咨询,科学调整和管理食养和生活方式。对于超重肥胖的人群,一定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每顿饭吃到七八分饱,结合自己超重的程度,减少500-800千卡的能量摄入;少吃高能量食物,选择脂肪含量低的动物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提升膳食纤维摄入量;鼓励在家做饭,用盐勺和油壶控制盐、油的使用量。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减钠增钾,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愉快心情和平和心态,尽量不焦虑,减缓压力。对于糖尿病人群,要注意能量适宜,如果存在超重肥胖同样要控制体重;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合理加餐。对于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人群,要关注脂肪的摄入量,少油烹饪、少盐控糖。

要特别提醒大家,秋季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根据气温适时增减衣服的同时,要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有效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老年人和体弱人群秋季外出时也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和所处环境科学佩戴口罩,少去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

记者:请问中医对于处暑时节的饮食调养有哪些具体建议?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刘清泉:顺应节气,调整饮食,是中医养生非常重要的原则。处暑后秋燥开始了,润燥养阴是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百合、银耳、莲子,以及梨或者蜂蜜所做的菜和饮品,缓解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的状况。

秋天应该是收敛的状态,饮食上还要注意少辛多酸。少辛就是避免吃一些发散辛辣的食品,如辣椒、花椒、姜等,以及烧烤煎炸的食物,多吃秋季的应季食品,尤其是新鲜水果,如橘子、葡萄等。

处暑时很多地方还有余热,为防止中暑或者内热加重,应适当食用清热食品,如绿豆、苦瓜,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冰淇淋或者冰镇水果等大寒的食品,否则会伤脾胃。

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调整饮食,比如平时是阴虚内热的,感觉到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这类人群应多吃养阴清肺的食品,如百合、银耳、雪梨。还有一部分人偏阳虚,脾胃虚寒,手脚冰凉,在处暑期可以食用健脾且不伤津的食品,如百合、山药,既可以养阴气,保护阳气,又不会因为过多的温热伤燥、伤津液,导致干燥的问题。还有一部分人非常急躁,容易上火,这类人群要少食辛辣,可以多吃带芯的莲子,健脾清热,也可以吃苦瓜,降心火、清肝热,使心情保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