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经济的资本逻辑(一)

2024-09-11 00:00:00韩志国
经济导刊 2024年7期

内容提要:

20世纪后,在经济运行与发展方面的最重大变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取代了传统市场经济。传统市场经济是一只手——“看不见的手”调节,现代市场经济是两只手——“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共同调节。

从传统市场经济转为现代市场经济,企业制度、政府功能与市场秩序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重大变化。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只有经济好股市才能好——这是传统市场经济的资本逻辑;股市是经济的发动机,只有股市好经济才能好——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资本逻辑。在社会的优质资源高度汇集在股票市场的情况下,没有股市的健康发展,就难有经济的生机勃勃。要在经济全球化的群雄逐鹿中使股票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就必须让股市具有超凡脱俗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应当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把股票市场从随机漫步式的发展模式提升为国家战略。

关键词:现代市场经济;股市核心竞争力;积极股市政策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在经济运行与发展方面的最重大变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取代了传统市场经济。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企业制度、政府功能与市场秩序上,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引擎——社会资本流动的主渠道与资源配置的主机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重大转变;现代股票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最耀眼标志登上了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主舞台。

从对经济的依附地位转变为枢纽地位,是股票市场发展进程中的革命性变化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先进技术、先进趋势与先进潮流都将首先体现在股票市场上,绝大多数一流企业都把股票市场作为持续发展与不断跃进的主战场,成为股票市场的中坚力量。正因为如此,股票市场的功能与作用才能日益强大,股票市场的变动与演进才更加瞩目,日益成为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的主导环节与驱动力量。①

通过横向竞争、纵向竞争与立体竞争,股票市场给社会经济提供了一个资源配置与再配置的优化场所,最充分也最有效地利用与整合了社会资源。

股票市场疏导整体经济。从货币的角度来说,它是从资金向资本转换的枢纽;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它是从发明、发轫向成熟转换的枢纽;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它是从初级向高级转换的枢纽;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它是从无序向有序转换的枢纽;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它是从预期向信心、信任与信仰转化的枢纽。

一个具有较高关注度、较宽辐射度、较大影响度、较厚响应度与较佳美誉度的股票市场,对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

股票市场锻造现代企业。股票市场既是训练场又是竞技场,企业在进入市场、从事市场活动与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中,都要接受健全、健康、严格与统一的规则。

从宏观到微观、从行业到企业、从生产到消费,现代企业制度的熔炼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理念与企业范式,进而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微观基础。

股票市场形成了与自然人所有权完全不同的法人所有权,进而使得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风险社会化与经营社会化在上市公司中实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没有股票市场的创新、发展与完善,就没有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崭新的企业形式。

股票市场引领资金流向。在运动中实现增值,在竞争中寻求发展,是资本这种现代市场经济最稀缺资源的显著特点。如果没有股票市场,或者股票市场不规范、不健全,对社会公众没有吸引力,社会资金就只能躺在银行里,而不能较快地从资金转化为资本,资本的生成机制、组合机制、竞争机制、增值机制与创新机制都无从产生并有效地发挥作用。

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股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分为内部配置与外部配置。内部配置机制在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最有效地利用市场环境与市场资源,在聚财→用财→生财的过程中整体有效、有序、有力。外部配置机制在于,资本在市场上流动性的好坏将使社会资源通过价格信号在各个企业间流入与流出,使企业在运用资本与资本机制的同时,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市场调节,进而使稀缺的社会资源流向最有效率也是最有前景的行业与企业,形成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转与良性循环。

股票市场整合社会预期。股票市场的本质就是预期。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人多面广,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因而其运行最能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大众对国家发展的预期与对社会稳定的预期。

从本质上来说,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未来的一种公共投票。对股市预期向好,协调机制就会产生并对社会经济运行起积极作用;对股市预期向坏,紊乱机制将会形成、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破坏作用。

利用股票市场来引导预期、稳定预期、转变预期、整合预期与强化预期,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宏观管理的主要途径与重大课题。

股票市场制衡宏观政策。股票市场的运行是千百万人在利益驱动下的合力结果,它对宏观政策的反应最及时、最真实、最深刻也最准确。决策科学,市场会以昂扬向上的态度做出正面反应;决策失误,市场会以决绝果断的方式做出负面回应。股票市场在整个社会的高关注度、高响应度与高扩散度,使得宏观政策不可能过深、过久、过大地偏离社会经济的运行轨道,从而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失误的发现机制与错误的矫正机制。

股票市场矫正企业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有序运行来源于科学与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投资者可以通过双重投票权来及时、准确、客观地表达对公司决策与发展前景的鲜明立场。

在股东大会上,投资者可以通过用手投票来对公司决策进行表决,“少数股东权”机制的引进保证了每个投资者正当权利的有效行使;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卖出股票来“用脚投票”,特别是在公司决策出现重大偏差时,“用脚投票”可能会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挫,进而促使公司尽快矫正走偏行为,重回正常发展轨道。

股票市场培育金融意识。股票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它可能带来很高收益,也可能蕴含巨大风险。投资者进入股市,即从工资劳动者变成了市场投资者,实际上也是进入了“雷区”,必须审时度势,谨慎选择。

在当今社会,没有任何阶层比投资者更加关心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也没有任何人比投资者更注重宏观政策的变化乃至世界经济的总体趋势。这支队伍越发展壮大,就越有利于培育整个民族的投资意识、投机意识、利率意识、风险意识与信用意识,进而也越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股票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如此广泛的功能与如此巨大的作用,这是在传统市场经济中根本无法想象也完全无法做到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只有经济好股市才能好——这是传统市场经济的资本逻辑;股市是经济的发动机,只有股市好经济才能好——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资本逻辑。在社会的优质资源高度汇集在股票市场的情况下,没有股市的健康发展,就难有经济的生机勃勃。

我们说股票市场的“晴雨表功能”已经被“发动机功能”取代,并不是说股市的晴雨表功能已经彻底消失,在某些情况下,股市的晴雨表功能还在或明或暗地发挥着作用,只不过其主体功能已经被发动机功能所取代。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4月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球GDP总量约为104.79万亿美元。① 这年年底,世界股票市场市值前10名企业的总市值约为15.4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量的14.74%,约占美国GDP的56.47%,约占中国GDP的87.48%,约占德国GDP的346.61%。② 股票市场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助力、推力、张力与扩散力。很多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都得到了依托于股票市场的天使投资基金的支持、并得到了各类投资机构的持续投入,才得以快速而又持续地发展起来。微软公司在近十多年间,股票价格上涨了十多倍,几十年来,它以一张巨型的网络,推动了整个世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与升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难以估量的重大贡献;苹果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不但促进了全世界电子消费品市场的智能化飞跃, 而且其股票市值也在2023年底以3.07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特斯拉公司成立于2003年,股票上市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由于它代表了世界汽车领域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与新势力,因而股票市场一直以巨大的包容性推动其股价上涨,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与精神激励。直到 2019年以后,特斯拉才开始进入持续盈利状态,不但其股票市值跃进全球前十,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意义深远的电动车革命。

英伟达公司曾经面临破产边缘,依靠一笔巨额的天使投资才得以摆脱困境,并且在芯片与人工智能领域逐步实现了弯道超车,近年来在股票市场上表现亮眼,特别是在2024年上半年,股票价格涨了一倍多,其股票在市场上的每一次波动都给全世界的相关股票带来重大影响,对推动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与更迭换代实在是功不可没。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票市场的好坏,取决于股票市场能不能成为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2008年,美国遭遇了历史上空前的次贷危机,经济与社会面临崩溃边缘。依靠强力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政府迅速稳定了市场预期,股票市场在危机中走出了持续16年迭创新高的超级大牛市,巨大的财富效应不但帮助美国经济走出了次贷危机,而且还出现了持续的经济繁荣。日本在经历了“失去的20年”以后,也是依靠前无古人的宏观政策激活了股票市场,不但股价指数在35年后创出了历史新高,还引领经济走出了长期停滞的阴影,经济与社会开始重新出现生机。而在印度,长达20年、涨幅近20倍的大牛市给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与能量,经济增长速度更是跃居全球之首,股票市场的发动机功能与加速器作用一览无遗。

股票市场要成为经济全球化群雄逐鹿中的“大国重器”,就必须具有超凡脱俗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好的股票市场,其基本制度与运行规则必须符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制度底线与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准则,并且是螺旋式上升的制度型牛市而不是指数型熊市,更不可能是长期在低位徘徊的牛皮市。没有股票市场的波澜壮阔,股市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股票市场,必须是法治化的市场。法治给市场信心,制度给市场前景。法律的稳定性进而投资环境的稳定性是股票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来源于对市场法律环境与基本制度的辨析与信赖,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发展趋势与游戏规则了解得越多、越深、越具体、越透彻,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就会越强,参与市场的热情就会越高;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完善与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市场就会陷入混乱无序的偏狭状态,投资者就会对市场的变化原因与发展趋势感到无助、无奈与无力,这将会大大降低投资者对市场的评价度、信任度与参与度。

建设法治化的股票市场,必须把握好三个重要的基点。一是股票市场的法律必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充分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并且要覆盖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与监管端,进而把股票市场的所有领域与所有行为都置于法律的调节与制衡之下。二是现代股票市场是一种国际化、开放性的运行体系与发展机制,国内的企业要出去,国外的资本要进来,因此,股票市场的法律制度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要在制度制定中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广泛地向社会经济的每一个领域扩散的宏观背景下,很难想象会有一个与国际惯例完全相悖的股票市场及其法律制度。三是股票市场的法治建设必须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理念,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作为重中之重。监管机构不仅要依法行政,而且本身更要受法律的强力约束,不存在任何的“治外法权”。类似于限售股转融通这样的政策就明显违反了《证券法》的制度约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因而根本就不应该使其有任何的存在空间。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股票市场,必须是市场化的市场。市场化是股票市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有效股票市场,扩张应该是市场的自我扩张,收缩应该是市场的自我收缩,协调应该是市场的自我协调,选择应该是市场的自我选择,市场机制应该在运行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地发挥主导作用。消除市场中的利益积弊,引领成长中的产业导向,积蓄发展中的社会动能——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产业的升级换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如果股票市场的市场化基础与机制被侵蚀甚至取代,市场的正常机理就会发生错位甚至扭曲变形,其运行就难以避免会出现重大的机制走偏。

一个行政色彩极其浓烈的股票市场,不可能按照市场化原则来配置资源,股票市场本应具有的内在机制都会被破坏殆尽,进而会使股票市场从发展因素变为迟滞因素,从稳定因素变为紊乱因素,从正面因素变为负面因素,不但不能助力国民经济,反而会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拖累与主要羁绊。

建设市场化的股票市场,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融资与投资的关系。一级市场是进入股票市场的台阶,二级市场才是股票市场神威凸显的广阔舞台,股票市场的功能、地位与作用大都体现在二级市场上。如果把发展的重心与重点过多过久地放在一级市场而忽视甚至放弃或放任二级市场,就把股票市场变成了不需要还本付息的融资场所,这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股票市场不以投资者为本而以融资者为本,那就是将股市发展战略的逻辑颠倒了,这样的股票市场就很难有持续的存在价值与发展前景。道理是不言自明的:投资者既是市场资金的提供者,又是市场交易的参与者,更是市场风险的承担者。没有投资者的付出,融资者不但得不到直接融资,更不可能享受市场倍数,正因为有溢价融资与溢价交易,才必须给投资者以相应回报。如果只有一级市场有财富效应,二级市场的财富效应丧失殆尽,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都亏损累累,股票市场的发展就是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市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上市与退市的关系。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来源于充分竞争与优胜劣汰,一个只进不出或大进小出的市场,本质上不可能具备股票市场的核心功能与积极作用。最近5年,中国股市上市数量达到1840家,平均每年368家,而5年退市的企业只有100多家。①市场的盲目扩张使得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市场机制严重紊乱。在一个垃圾遍地的股票市场上,风险识别与价格定位都将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混乱。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上市还是退市,都应该是市场自我选择的结果,而不能是行政机制下的人为导向。在投资者损害赔偿机制极不健全的情况下,退市给投资者带来的只是灾难而不是福音。因此,打通退市机制的关键是建立与完善上市公司的违法惩戒机制与对投资者的损害赔偿机制,没有这样的机制,上市与退市的关系就不可能真正理顺。不尊重市场的供求关系,人为地进行股市扩容的“大跃进”,股票市场就会从资源配置的载体变为社会寻租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不但IPO的积极作用会被完全扭曲,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内在制衡机制也会严重变形。其结果,就是积极功能被大大削弱,消极作用被无限放大。在这样的股市生态环境下,企业上市的目的就很可能不是为了公司发展而是为了高价套现,财务造假、市场操纵与五花八门的怪象也会层出不穷。

(编辑 季节)

①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正式确认了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这是对资本市场地位与作用在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①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4月发布的报告,世界前三大经济体2023年的GDP总量分别为:美国,273578亿美元;中国,176620亿美元;德国,44574亿美元。

② 新华社东京2024年2月15日电讯:根据日本内阁公布的数据,2023年,日本GDP实际增速为1.9%,名义增速为5.7%。

① 最近5年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数量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