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为“顶流女明星”“花花”出了一本书。
别误会,“花花”是一只大熊猫,大名成和花,曾担任成都大运会宣传大使、2024年春晚特邀嘉宾,前阵子刚被成都市文旅局特聘为荣誉局长。
我花费了10多个小时,拍摄“香香”的时间总共不到10分钟,有3分钟“香香”还在睡觉
我拍大熊猫30多年了,别人都亲切地叫我“周熊猫”。除了“花花”,我还拍过另一个大明星:“香香”。
2023年2月21日,在日本生活了5年多的“香香”回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10月8日首次与公众见面。在“香香”的圈舍外,我按下快门的同时,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时间要回到2019年。为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我开启了探访旅居国外的大熊猫的旅程,每到一地同时举办《大熊猫和它的故乡》摄影展。探访的几个国家中,我一直难以忘怀在日本探访“香香”的情景。
2019年5月17日,一大早我就去了上野动物园,买票进园后又到熊猫馆前依次等候,最后看到“香香”,一共花了近4个小时。看“香香”的人太多了,现场工作人员不断催促游客向前移动,我不得不边按快门边加快脚步。
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奶奶回忆第一次看大熊猫的情景,也是排队3小时,观看10秒钟。事实上我才拍了一两分钟,就不得不与近在咫尺的“香香”告别。
但我实在不甘心,为了多拍些镜头,一次又一次重新排队。那天我花费了10多个小时,拍摄“香香”的时间总共不到10分钟。其中,有3分钟“香香”还在睡觉。
排队4小时,看了30秒。出去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愁云散去,面带笑容
我向上野动物园申请单独拍摄。但他们说不行。后来,可能是我在东京举办的大熊猫摄影展起了作用,他们同意我在休园的时候进行拍摄。
2019年7月6日,我再次来到上野动物园,天空却下起了大雨。我想糟了,人家好不容易给的机会,要是拍不到“香香”,该多么可惜。
没想到,我和“香香”特别有缘分。它被管理员放到室外玩耍,看到我,竟打破了日常的习惯。一般大熊猫吃饱了就睡,可那天上午,“香香”在室外活动了整整3个半小时。
我穿着雨衣不停地拍。一天下来,我整整拍了8个小时,按了2000多次快门。腰也酸,腿也疼,双肩已经快背不动摄影包了。
我拜访上野动物园福田丰园长的时候,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人对大熊猫如此热爱?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2011年日本大地震时,中国的大熊猫“真真”和“力力”刚运到日本。当时人们都充满了对地震和海啸的恐慌,可是依然有很多人来动物园看大熊猫,排队4小时,看了30秒。出去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愁云散去,面带笑容。
“香香”是“真真”和“力力”的孩子,日本人因此对它有特别的感情。
“大熊猫是一种能够治愈所有人的迷人生物,非常感谢中国送大熊猫来日本!”福田丰先生向我道谢。
我第一次拍大熊猫,就感受到了大熊猫的“英雄本色”
1992年,为了纪念我国发起拯救大熊猫运动10周年,成都开始筹备首届“国际熊猫节”。我有幸参与“大熊猫故乡行”活动,到雅安卧龙大熊猫保护区拍摄。
6月的一天,我第一次去卧龙,在大熊猫基地专家的陪同下,经过三道隔离门,我们二人进入成年大熊猫的兽舍里拍摄。距离一只成年大熊猫20多米远,我们把相机架起来。
那只大熊猫温驯地坐在草丛中吃着竹笋。我刚拍了几张,它突然把脸转过来,两眼紧盯着我们,镜头里恬适的画面变得充满危险。
我刚把相机和三脚架扯起来,就看到它已经停止进食,爬了起来,然后直朝我们奔过来。
我们转身往回跑,一行人猫腰穿过第一道门,冲进第二道门,大熊猫已经快追上来。来不及关那道门,我们跑到第三道门口,饲养员准备赶紧关门。我跑在最后面,紧随身后的大熊猫用前爪狠狠地抓了我的裤腿一把,我吓得一身冷汗。
我问专家:大熊猫为什么会突然发起袭击?专家说,成年大熊猫的警惕性比较高,如果感到有危险,就会反击。
那次在卧龙大熊猫保护区,我还看到另外一幕,不少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四川看大熊猫。虽然大熊猫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或者背对着人吃东西,但那些外国人特别兴奋,守在那里,舍不得走。
当时来四川的外国人是少数,但他们那种“欣喜若狂”深深触动了我:要是把大熊猫平时的千姿百态拍下来,今后编个画册,让更多无缘来四川的人了解和认识大熊猫,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事。
照片上,两只大熊猫亲密互拥,妙趣横生。评委说,《哥俩》太有人情味了
想法萌生以后,我开始拍摄大熊猫,且一发不可收。
我拍的大熊猫照片超过10万张,被制作成了明信片和邮票,也出版了近20部大熊猫摄影集。我因此获得了“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等荣誉。
2016年,G20峰会前夕,杭州举办国际摄影大赛,我挑选了4张大熊猫照片参赛。其中3张入选,《哥俩》获自然类金奖。
《哥俩》拍摄于2003年。那次,我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几只大熊猫幼崽正在玩耍,画面特别和谐,我就一直关注着。
我们搞摄影的,眼睛不离取镜框,时刻准备出击。看到大熊猫弟弟摸着哥哥的鼻头时,我马上抓拍了两张。其中一张照片上,两只大熊猫亲密互拥,妙趣横生。我到杭州领奖时,评委说,《哥俩》太有人情味了。
我拍熊猫32年,见证了大熊猫攻克繁育难关,见证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见证了大熊猫从“濒危”到“易危”物种保护的突破。
刚开始拍大熊猫的时候,专门看熊猫的人还很少,现在到四川看大熊猫的人逐年暴增,连平时都是人山人海。我能够生活在大熊猫的故乡;我能够见证大熊猫的成功繁殖;我拍了32年大熊猫,作品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