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2024-09-11 00:00:00周娴娴李启迪
体育教学 2024年8期

摘 要: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针对学校体育领域,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在阐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核心要素及体育教学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学发展策略:(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体育教师;(2)加强数字资源开发,拓展校本教学资源;(3)科技赋能课堂教学,引领体育教学方式革新;(4)优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培养拔尖创新的新质人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质劳动者;数字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8-0021-02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学校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独特功能,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2]。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与学校体育教育呈现深度交融、耦合共生的关系。它驱动体育教学手段的迭代、教学场景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变革。本文致力于挖掘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核心要素,探讨当前限制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进而提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新质生产力与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以“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材质”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阵地,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的新型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与学校体育存在着紧密融合与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的劳动资料和更广的劳动对象三要素。体育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社会责任感、规则意识及合作精神的独特育人优势,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质量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或劳动者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3]。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的革新。新质生产力主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注重创新驱动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新样态生产力,这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思路。随着新质生产力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学校体育教学正面临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数智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式转变,促使体育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式和体系的不断革新和完善。

二、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限制因素

(一)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多学科知识与多元化运动技能,还应具备推动技术、知识和管理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灵活运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适应新质产业制造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然而,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部分体育教师仍停留于传统的思维模式,难以冲破原有的教学惯习。譬如,一些体育教师不愿接受新课标的理念,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充分甚至存在偏差,导致课程理念难以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对教师的数字素养自然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体育教师对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处于“无感”甚至“排斥”态度,致使体育教师数字素养、教学创新能力、评价素养等方面能力明显不足。

(二)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不足

面对培养具有创新、合作、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高阶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要求,学校体育应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才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多元需求。可以说,在数字资源丰富和技术环境便利的背景下,教学资源更新滞后、开发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资源具有更新快、覆盖广、互动性与协同性强等优点,但学校在此方面投入不足,学生目前使用的体育教材数字化程度较低,数字体育教材较少,数字出版技术应用程度也偏低,同时缺少高质量的在线体育课程和教学平台,影响课内外体育教学质量。

(三)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不足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知识生产、知识要素与知识形态的更新,人们对知识的诉求也更加多元。这意味着传统的单向度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自然发生变革,教与学的主体及其关系亦随之发生变化。然而,当前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机械式、重复式的单向灌输与训练,很少存在教与学的互动关系。由于教师受到自身长期教学经验、自我惯习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情境创设虚化与泛化等问题难以解决,导致学生运动学习兴趣不足,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不够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带来数字化、智能化的崭新世界,致使机械性、重复性的职业被数字世界提供的算法服务所取代。这意味着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不断推动科技革新和产业升级。因此,体育教师在评价学生(教育对象)学习成效时,必须从简单的体育知识掌握、体质指标的测评,运动技能的习得转向以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创造能力以及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评价中,过分重视体质测试、运动技能等反映学生运动的外部数据,而忽略体育知识运用能力、意志品质、交往与合作、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

三、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体育教师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和ChatGPT-4、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革新,体育教育对人才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已无法适应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并在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等先进技术的赋能下,实现人才培养的跨越式进步。一是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学习、领悟体育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以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体育新课标的要求,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运用创新性思维与方法施教,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数字资源开发,拓展校本教学资源

推动基于数字化教学改革是建设高质量体育教学的时代要求。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高度依赖科技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等特点。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还强调要进行多领域和多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体育教学应紧密围绕这些特点,适当拓展教学资源,增加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譬如,加强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智能技术,培养其成为具备科学思维和高技术素质的新时代人才。此外,各类体育教师培训与体育教研活动应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数字化体育能力。

(三)科技赋能课堂教学,引领体育教学方式革新

在数字化赋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体育教学转型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校体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推动着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教师可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充分融入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4]。譬如,教师可借助体育“元宇宙”平台,将教学课件、音视频等资源上传,让学生自主练习。此外,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孪生、交互技术、环境感知技术等数智技术,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真实问题场景、游戏化场景、体验式场景、人机互动场景),为学生提供“具身认知”的运动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及创造性。

(四)优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培养拔尖创新的新质人才

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教育价值观念变革和人才培养方式革新,意味着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理应将创新作为核心目标。首先,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体育教学评价理念重在关注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的相对评价,避免长期以来的绝对化评价方式,进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定位于“强身健体”,而要基于新质劳动者深刻挖掘体育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德的独特功能。其次,扩展多元的评价内容。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质健康、运动技战术等进行综合评价,还要紧扣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能力、批判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外显评价。最后,运用科学多样的评价手段。结合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手段,采用课堂提问、任务问题、展示或比赛等方式对学生的言行等数据进行精准捕捉、收集与分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

[2]薛二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J].中小学管理,2024(05).

[3]钟秉枢.发挥体育独特功能助力新质劳动者成长[J].体育教学,2024,44(05).

[4]邵伟德,何鲁伟,邹旭铝,高嵘,董翠香,刘昕.核心素养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逻辑与策略——以2022年版课程标准为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