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2024活力校园;创新峰会;专家观点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8-0008-0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强调,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那么,作为教育人、体育人,如何创建活力校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同时,活力校园峰会举行之时,恰逢巴黎奥运会进行中,《体育教学》编辑部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体育教研员、学校体育界知名人士共同围绕巴黎奥运会和活力校园创建展开研讨,寻求推动改变路径,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建设性思路。
李海燕:巴黎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员在争夺冠军、赢取奖牌的高光时刻,也体现出了崇高的奥运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相互尊重……那么,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李小伟(中国教育报体育美育版主编)
奥运会就是思政课程的大课堂,不仅振奋民族精神,也提振中华儿女的士气,更将“激励一代人”。我们要将奥运会这一思政大课堂很好地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首先要文明其精神,让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永世不忘。其次,要野蛮其体魄,将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体魄强健的一代新人。再其次,要将“常赛”当作激发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动力,与“教会、勤练”有机结合,让更多青少年学会在规则之下,有尊严地输和赢。最后,要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运精神等当作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引领学校体育的课堂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俞文东(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思政元素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既具有时代感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实践。主要是通过“主题+情境”的教学设计,结合大单元教学,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我们要把奥运会的思政内容梳理提炼,在体育课上根据课时的要求和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以上奥运思政教育元素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1.爱国情怀的深刻体现。国家荣誉的共鸣:中国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每一枚奖牌的获得都是对国家荣誉的极大贡献。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不仅激励着运动员们不断突破自我,也深深感染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增强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集体主义与团队协作的生动诠释。团队力量的彰显: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等团队项目再次展现了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面对强大的对手,她们紧密团结在一起,通过默契的配合和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是中国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个人与集体的统一: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和帮助。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精神,展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集体对个人的促进作用。
3.坚韧不拔与拼搏精神的广泛传播。挑战极限的勇气: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拼搏精神令人动容。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最终取得胜利。这种精神不仅是对体育竞技的尊重,更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激励与鼓舞的作用:坚韧不拔和拼搏精神具有强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它们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鼓励人们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卓越。在巴黎奥运会上,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运动员们不断突破自我,也激励着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李海燕:此次峰会设置了课题共创环节,旨在通过汇聚指导教师、一线教师等多人的智慧,共同完成一项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这对提升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您认为,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培养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李小伟(中国教育报体育美育版主编)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其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开展体育科研活动,体育教师不仅能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提升体育教师的科研素养对于推动体育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至关重要。通过专题培训,体育教师能够学习到科研论文的撰写技巧、科研过程的规范操作以及学术道德等问题,这有助于解决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有效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本次活动将校长参与体育教师科研活动作为创新共享的一大助力,为体育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插上了“飞升”的翅膀,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师个人的成长,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牛晓(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所)
主办方点子新,策划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的研究热情。此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1.课题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思考、实践、不断积淀的过程。因此,建议一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力,学会深度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遇到问题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
2.勤于从问题出发实践探究,勇于就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实验和分析,敢于就问题以点带面开展研究。
3.体育教师在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中,首先要具备阅读的能力,不仅要多读专业书籍,还应该在优秀或相关主题的文章中读出真问题或发现研究的热点难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内容。第二要具备写的能力,善于总结撰写,并加以精炼,哪怕从一份教案、一个案例或几句反思开始。第三要具有不断反思和不断修改的能力,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反思修改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因此,要做好课题研究,就要学会沉下心来,用心读书;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要学会使用基本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不能蛮干。
4.依托高校研究资源,提升一线体育教师的科研基本素养。加强科研培训,定期组织专家讲座,针对一线教师的科研方法与技能培训。这其中可以包括数据分析、文献检索、研究设计、写作技巧等。
5.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为体育老师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支持,为一线教师提供保障。
6.强化激励机制,通过设立科研奖励,业务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李海燕:“活力校园”创新峰会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校长搭建了交流学习分享碰撞的平台。您认为该如何创建活力校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黄镇敏(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明确了学校体育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就是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这也是创建活力校园的两大抓手。那么,创建活力校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第一,强化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为学生积极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强化课外锻炼,提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平台。落实每天一小时以上的校园体育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推动青少年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第三,强化督导检查,落实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保障。为全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平台和时间保障,培养全体学生的运动习惯,推动全体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创建人人参与“以体育人”的活力校园。
牛晓(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所)
活力校园的核心是校园必须具备促进学生发展、形成自身学习动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运行机制。首先,活力校园应该是立足学校的实际和特色,以学生为中心,具有蓬勃向上的学校体育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活力校园应该是师生热情洋溢、充满朝气、积极进取的样子。其次,活力校园必须具备灵动创新的运行机制。活力的关键在于创新,校园的关键在于师生,师生能在特定的校园文化和规则中不断创新,不断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使校园保持自生性活力。如环境的创设,创造一个安全、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建设多功能的运动公园,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开设多样化的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课程;开辟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新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探索和实践。具备这样的校园生态,才能创建活力校园。
仓江(原辽宁省基础教研中心艺体部主任)
“2024活力校园创新峰会”总结了12年来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成绩,同时也看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改进?怎样解决?活力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指导将对活力校园创建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创建活力校园不是一个或几个体育教师的事情,而需要举全校或全区域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活力校园创建的更好。
激发创新活力可以采用“全体验 全比赛”的课程设计,学习重点是突出合作,强化挑战。“全体验”,打破观念上的认知,改变过去只教技术的模式,让学生“构建思维”自己去玩、去挑战、去学习,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玩的积极性;同时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去体验。通过“全比赛”的课堂让学生知道动作名称,了解简单规则,达到初步掌握方法与技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