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力量,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信息素养不仅是教师灵活掌握技术工具的必备素养,更是教师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必要前提。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能够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灵活,也将逐步加快高中语文课堂信息化进程,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充分调动,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提升高中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意义、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背景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旨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高中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一、提升高中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意义
(一)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同时为教师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精准识别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有助于设计更加切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这也将有效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课堂提供更加丰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将相对枯燥的课程内容以更加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不仅课程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而且在效率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将得到有效保障,将使教师取得更加优异的教学成果。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仅对学生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不断地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不仅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还能够使学生的培养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在提升高中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不断地革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身的专业视野,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其教学能力。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效率,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这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场景,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其对语文学习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不断提高,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信息化教学理念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同时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不仅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没有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从而无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限制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素养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而部分教师信息素养水平较低,无法熟练地掌握这些信息技术和相关工具,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不当使用甚至会对语文课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较弱
在高中语文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支持,但是部分教师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无法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表面。这主要是因为多数教师在搜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缺乏广阔的搜集渠道,导致教师对资源的开发不足,缺乏高效且生动的信息教学资源。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源之后,对资源的评估和筛选能力较弱,导致课堂教学存在冗余风险,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信息资源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不够紧密
虽然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其与语文课堂进行有效融合,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脱离教学实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搜集资源的能力较弱,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到位,从而导致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不尽如人意,甚至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助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课堂导入
要想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以兴趣为导向能够使教师后续的教学过程更加顺利、高效,同时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前提,所以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开,使导入过程更加生动,进而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点明主题的同时,为教师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青春派》电影的节选片段,并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看过这部电影呢?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吗?”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这部电影点燃了不少青春学子斗志昂扬的热情,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的青春激情。”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走进了学生内心,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奠定了本节课程内容的情感基调,将使后续的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高效导入课程之后,教师继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这首诗词的朗诵音频,使学生深入体会本首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跟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情感充沛的氛围中深化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节省了课堂的时间成本。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导入过程更加生动高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加高涨,这说明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入情境教学法,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体验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提高语文教学成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展示能力和情境模拟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大幅减少教师的相关准备工作,教师不需要再去动手准备实际的材料、道具等,只需要应用信息技术的音、画展示能力即可,而且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如果教学要求有变化,教师也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将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例如,在《登高》这首古诗授课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之前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其更好地理解杜甫的写作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并表达自身的朗读感受,使课堂情境的创设更有效。其次,教师继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在这一环节,学生能够体会到背景经历对诗人写作风格的影响,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后续的教学内容。最后,教师为学生出示诵读音频,引导其进行跟读练习,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使其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更加深刻。此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与诗歌意境相关的图片,使其更加直观地感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教师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利用音频及图片的形式,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取得了更佳的教学成果,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之上,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语文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在当今的发展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普遍,将其应用到教育领域,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也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辅助,这样,教师就能够及时利用网络环境中的海量资料深入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程知识,还能够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扎实他们的语文学习基础,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获得质的飞跃。对此,教师需要深入结合教学内容筛选优秀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诸多资源的促进下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强化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丰富素材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窦娥冤》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节选,不仅能够达到有效导入的目的,而且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如“第三折写窦娥冤押赴刑场遭害的悲惨情节可以分为三层: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脉络将更加清晰,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更加顺利。再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其他相关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悲剧的美学价值。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展示一些舞台剧表演,并引导其进行模仿,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台本,通过演绎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刻板印象,同时有效的资源拓展丰富了学生的文学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以此为基础,教师后续的教学会更加顺利,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是数字化背景下高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但是就如今的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并辅以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更加紧密,帮助教师营造一个有效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这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注:本文系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研究”(课题编号:闽电教馆KT21128)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