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背景下初中化学单元整合教学实践

2024-09-05 00:00:00徐新静
天津教育·上 2024年7期

问题驱动主要是指教师围绕学科问题,利用问题导向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自主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与探讨。问题驱动法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以具体问题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同时,以问题驱动辅助单元整合教学,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本文就依托问题驱动背景,展开初中化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以多元化的问题设计优化单元教学,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问题驱动背景定义与设计原则

(一)问题驱动模式定义

问题驱动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它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问题驱动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驱动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第二,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实质、背景和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三,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实践操作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反思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第五,应用拓展。学生将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问题驱动设计原则

结合问题驱动展开课堂教学,教师要秉承设计原则,以原则引领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第一,问题选择:教师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问题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封闭的,但应尽可能贴近现实,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第二,问题呈现: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第三,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合作学习。教师提倡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驱动背景下初中化学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一)预习问题驱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开端f9e316de61d35f8edcbbff165876c41fb1ea09dcfcebea143560336b81ad8a51,教师要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合理依托预习问题驱动设计,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单元整合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模式时,应结合单元核心素养合理预设问题,以问题为引领,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在预习问题的引导下初步掌握单元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要重视预习,耐心、正确地引导学生,提前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记,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问,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做好预习,从预习中培养发散思维,并结合问题驱动思考单元教学目标,以辅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全面发展其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在“探秘水世界”单元教学中,本单元以“水”为主题,包括“运动的水分子”“水分子的变化”等内容。教师可以基于预习问题设计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以目标与问题为引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知识。首先,设计预习问题:硬水与软水有什么区别?水有哪三态变化?生活中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物质有哪些微粒性?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有哪些作用?其次,以具体预习问题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掌握水的组成,并认识纯水、自来水、硬水、软水之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的常用方法;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最后,借助微课视频的形式,将预习问题与单元目标展示出来,将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探究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二)课堂问题驱动,突破单元学习难点

基于问题驱动背景展开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师除了要进行预习问题设计,还要注重课堂问题驱动模式的开展,借助问题帮助学生突破单元学习重难点,以具体问题驱动引领学生学习成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综合问题分析能力。此外,教师需要围绕本单元目标,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合理地将问题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以此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不断启发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从具体问题设计中掌握化学重难点,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定义问题时要确保问题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借助问题帮助学生辨析化学难点,以实践问题为引领,实现对单元教学目标的优化,为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的具体方向。

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中,本单元以“空气”为主题,包括“空气的成分”“氧气”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课堂问题设计总结单元教学重难点,以问题分析重难点内容,实现学生化学核心知识的掌握。首先,教师结合单元重点设计课堂问题,以问题驱动为学生明确单元学习方向,如空气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空气中都存在哪些物质呢?怎样通过实验准确检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呢?怎样借助实验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呢?氧气与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其次,结合具体问题设计单元性质的教学活动,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空气”的发现史,并通过视频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的制取过程。最后,以网络教学为依托,引导学生认识空气质量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三)生活问题驱动,促进单元知识掌握

化学学科知识内容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通过具体生活问题驱动模式实施,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活素材,以生活引领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解决化学重难点。同时,生活是真实、有效的,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有趣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恰当地设计问题驱动模式内容,以提升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促进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以生活问题驱动加强学生单元知识的掌握,发展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生活情境为引领优化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驱动下高效掌握化学知识,提高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中,本单元以“燃烧”为主题,包括“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等内容,教师可以依托生活问题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首先,结合生活元素设计问题,以生活问题为引领,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如燃料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火灾?化石燃料对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影响?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是什么?其次,以具体生活问题创设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灭火原理,并通过消防视频拓展,帮助学生掌握燃烧方法。同时,为学生动态化展示爆炸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爆炸依据。最后,借助网络资源拓展化石燃料燃烧以及综合运用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深入分析“燃烧与燃料”相关内容。

(四)情境问题驱动,加强单元学习体验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以真实场景为基础,通过情景模拟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将情境问题驱动运用到初中化学单元教学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情境问题驱动还能将初中化学单元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提供更生动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深入探索情境式问题驱动学习法在初中化学单元学习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情境问题驱动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环境。以具体情境问题驱动为引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单元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例如,在“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教学中,本单元以“海水”为主题,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海水‘晒盐’”等内容,教师要借助多元化情境的创设,以情境问题为引领,有效增强学生的单元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首先,结合“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知识展开情境问题创设:借助海洋图片拓展提出“海水中有哪些化学资源可供开发利用”问题;借助生活情境引领提出“海水是怎样‘晒盐’的”问题;借助实验情境提出“应该怎样从海水中提纯粗盐”问题。其次,借助生活情境、实验情境、信息情境,结合问题展开教学模式创新,以帮助学生在实验与生活的引领下,理解饱和溶液和结晶概念,掌握纯碱的化学性质,知道工业制法。

(五)互动问题驱动,提升单元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工作的主体包含教师与学生,需要教师与学生完全统一。在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明确探究内容,对于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学习方式偏离既定主题的学生,应当及时给予其正确引导,使其切实体验到化学任务的实践乐趣。因此,基于问题驱动背景展开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实施互动问题驱动设计,有效提升单元教学效果,以具体的互动问题为引领,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分析化学知识。同时,以具体学习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共同完成化学学习任务,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深入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中,本单元以“酸、碱”为主题,包括“酸及其性质”“碱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教师可以开展师生问题互动或小组问题互动,以问题驱动提升单元教学效果。首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设计小组探究问题:盐酸、硫酸有哪些性质与用途?酸、碱的化学性质是什么?怎样使用指示剂和pH试纸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其次,给予学生小组互动空间,引导学生借助教材、网络资源等展开具体问题的探究。最后,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小组互动中,通过具体问题分析与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化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单元学习效果。

(六)多样问题驱动,实现单元知识探究

问题驱动教学法对于问题本身,要突出多样性,契合初中生的心智特点,引领学生参与化学知识探究。每个学生在认识化学问题时,其想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特点以及差异,合理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实现教学驱动,并整合单元知识设计问题内容,以具体问题为引领,帮助学生深入探索化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要依托多样化、层次化、针对化的问题驱动,加强学生的单元知识探究,以具体问题驱动为引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在问题的探究中领悟化学学科的魅力,从而有效提高化学知识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单元整体结构的建立。

例如,在“金属”单元教学中,本单元以“金属”为主题,包括“常见的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钢铁的锈蚀与防护”等内容,教师可以依托多样化的问题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差异与学习需求,通过对多样问题的探索实现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探究。首先,教师设计层次化的问题,以层次问题引领学生夯实基础。如基础问题: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拔高问题:合金是怎样产生的?炼铁的基本原理有哪些?核心问题:我国现代金属工业生产状况如何?你认为金属有哪些共性?其次,教师针对学生层次合理分配问题,以保证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水平。

三、结语

总的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领,基于问题驱动背景展开初中化学单元整合教学,教师需要通过问题设置将“教”与“学”衔接起来,同时,以单元整合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问题与单元整合中认识化学、理解化学、掌握化学,合理借助问题引发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思考。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深入掌握初中化学单元知识,从问题解决过程中习得化学原理,锻炼知识分析与整合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提高个人素质与化学素养。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