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实现更科学的教学,就要改变传统单一化的作业设计模式,保障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综合解读新课标,创新作业设计模式,优化作业布局,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让作业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过多,重复率高
作业是数学课堂的有效延伸,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依旧习惯于使用“题海战术”,导致整个作业数量较多,这会让学生在繁杂、重复的作业中增加很多压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会针对同一个知识点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题,目的是通过反复训练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在面对这些重复的作业时,学生不仅无法加深印象,还会觉得作业索然无味,缺乏完成作业的动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会直接放弃大量的作业,敷衍对待;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负担会逐渐增大;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种作业会固化他们的思维,导致他们在遇到一些新颖的题目时无从下手,不利于其综合思维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目标就是让学生熟悉并巩固知识点,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作业多元化功能的展现,并没有结合学生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内容,导致整个作业过于泛化,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作业的接受程度,很容易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排斥、厌烦、消极等。随着作业内容的不断增多,学生日复一日地完成相似的作业,他们的情绪会不断地积累,久而久之,就会给身心造成极大的负担,这将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阻碍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基本以书面作业为主,很少创新作业类型,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无法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问题的解决以及深入思考,不利于各项能力与素养的发展。这种毫无新意的作业只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阻碍他们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统一布置,忽视个体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知识层次不同,作业训练模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一点,经常布置统一的作业内容,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这其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为教师统一布置作业,基本上是以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标准设计的,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困难和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主动性,从而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新课标下,教师有必要立足于班级学生群体,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一成不变的作业设计模式,尽可能以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为基础来设计作业,以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实效性。
(四)强调对错,评价落后
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后只是强调作业的对与错,却忽视了对整个作业内容的创新评价,这种传统单一的作业评价模式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和带动作用。从作业设计的本质来看,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随后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注重作业的科学合理评价,没能针对学生作业进行细致解剖,缺乏创新性的评价,导致学生只能在作业本里看到自己做错的内容,却并不知道错误原因,也没有得到教师鼓励的话语。这样的评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解决问题,也无法让他们借助作业评价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难以提升实际学习效果,最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目标
(一)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作业既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检查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明白整个作业设计的目标就是要检验课程效果,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从侧面反映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调整自己的思路,综合分析学生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这样才能让整个课程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强调个性特色,满足学生多元学习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对于数学课而言,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所以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利用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回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内容,提炼解题技巧,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当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掌握较为扎实的解题技巧之后,就可以反哺自身的课堂学习,从而使课堂学习积极性极大提升,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多元化思考。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整个课程的质量,专注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促使他们实现更科学且有效的课程学习目标。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适量:合理控制总量,让作业有精度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控制作业总量,让整个作业设计有精度,真正发挥作业的作用与效能。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研究作业设计策略。
一方面,教师要精心研究新课程标准,深入解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与效率。比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应该综合分析自身的课程教学情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地设计整个作业类型,将作业分类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以及拓展提升三类。复习巩固类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以及过程;综合运用类作业的目的是结合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综合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来展开作业训练。比如,将周长的计算与面积的计算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串联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拓展提升类作业的目的是为学生设计一些与面积探究相关的规律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对比大量数据,随后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归纳自己的计算方法,借此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精准地设计作业数量,一定要控制整个作业总量,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计不同难度且有梯度的作业内容。各个层次内的作业数量也应该有所控制,不管是计算题还是应用题,都应该控制在4—8道。这样,才能确保整个作业设计更精准,从而有效发挥作业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二)适情:内容丰富有趣,让作业有温度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结合特定的情境,让作业内容丰富有趣、彰显温度。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富有情境的作业类型,彰显学生的学科核心思维,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作业引领下完成对知识内容的综合性理解。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就应该充分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生活情景类作业。本课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初步认知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与作用。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操作类的作业,让他们带着数学问题到超市购物,选择自己想要的物品,并到收银台结账,仔细观察收银员在收到钱之后的操作及找零情况。在整个作业内容的呈现过程中,学生要记录自己所购商品的价格、收银员收钱和找零的过程、了解商品买卖过程中人民币的换算及加减法等,真正地将自身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让整个作业设计突显生活趣味。
总的来说,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去超市购物的作业,创设了较为真实的体验情境,使学生能够立足于自身认知展开实践操作,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游戏类的作业、绘画类的作业、实验类的作业等,这些都是立足于特定的情境展开的,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发散思维、创新思考,从而切实提升自身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样便能够让整个作业设计更有温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适度:形式多元创新,让作业有力度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多元、创新,能够从多个层面着手,设计更多元的作业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在作业实践中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有效应用,保证每一个作业都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引领学生实现更有效的课程学习。
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分层类的作业。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来设计整个作业内容。比如,在教学完“多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针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为他们设计直接套用公式的面积计算题;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为他们设计一些比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题;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为他们设计一些公式推导类的习题。这样一来,作业设计才能真正做到富有层次,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理念。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设计项目研究类的作业,从多个方面统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彰显学生的学科融合思维。例如,在教学完“营养午餐”之后,教师就可以融合学生已有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基础,将“我是小小营养师”作为主题项目,让学生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汇总,设计一个适合班上同学的菜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融合营养午餐的标准、配比及估算等知识,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操作实践等活动来完成项目主题,能够体会到数据分析的重要性。这样的模式让学生有了更强烈的体验感,他们在作业中激活自身思维,让整个作业的完成更有力度,彰显了学生学科核心思维的生成过程。
(四)适当:丰富诊断视角,让作业有效度
完成作业设计后,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教学诊断这一环节,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诊断模式提升作业效度,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彰显他们学科核心思维的生成过程。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完成作业诊断:
首先,教师要以指导为视角诊断作业,立足于新课标理念,综合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利用作业旁批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出错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认知心得、探究方法以及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使这一作业反馈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再创新和再创造。其次,教师应该以激励为目标诊断作业,满足学生的诉求,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写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他们可持续发展。最后,教师应该以赏识为重点诊断作业,赏识类的作业诊断能够满足学生进步与成功的诉求,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能动性,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
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业拿出来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传阅,利用课后时间来学习优秀的作业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对完成作业的学生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还能够对其他学生产生一种导向作用,让他们认真对待后续的作业实践,争取得到教师的肯定。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
四、结语
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是贯彻新课标理念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要认识到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目标,并采取有效的策略,科学合理地完成作业设计,保证作业真正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真正意义上做到“减负增效”,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