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语言领域总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想要在学前教育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真正落实幼儿语言领域总目标,教师要着眼于幼儿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提升这两方面,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活动。绘本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在幼儿语言学习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而阅读则作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需要教师提起高度重视。绘本中含有大量精美、生动的配图,能够通过视觉艺术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经验。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充分发挥绘本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应用作用,使其成为语言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优化与提高。
一、绘本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意义与优势
(一)为幼儿创设语言表达的中心话题
在语言教育中,表达与交流是推动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正因如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交流、积极表达。然而,结合当前幼儿语言教育情况来看,单一化的语言练习情况是语言教育的主要方式,幼儿缺乏与教师以及同伴互动交流的动力与契机,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训练自然难以得到保障。而绘本的应用能够为幼儿的语言表达提供依托与载体,既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又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创设了中心话题。幼儿绘本内容多样,贴近幼儿生活,其中的故事更是具有启发性与探讨价值,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语言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表达的素材、主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让幼儿结合绘本内容进行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表达。
(二)为幼儿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经验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正处于系统化进行语言学习的初级时期,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儿童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就导致他们的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清晰性与系统性,难以明确阐述自己的需求与感受。而绘本具有文学语言特征,不仅内容有趣,而且语言表达简明生动,既符合当前幼儿语言学习的趋势与规律,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幼儿的词汇量,让幼儿在绘本学习中逐步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尝试运用更有创造性与丰富性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绘本所涵盖的内容广泛、类型众多,在绘本学习中幼儿不仅能够感受世界的千姿百态,而且能够理解沟通规则与道德规范,实现认知水平的提高。绘本中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让幼儿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例如:我们告诉幼儿:“希望他人给自己帮忙时要说‘请’。”幼儿可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与模仿,而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个相关的绘本故事,让幼儿明白礼貌用语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印象,而且能够让幼儿从被动重复转化为主动应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三)调动多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阅读是幼儿认识与探索周遭世界的重要路径,更是幼儿知识学习的关键媒介。绘本中包含着精彩的图片、丰富有趣的内容、简洁生动的语言,通过绘本学习幼儿能够调动多重感官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成果。首先,在自主翻阅绘本时,绘本中色彩丰富、艺术感强的图画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绘本的图画有助于对故事情节与内容进行表达,幼儿能够充分调动视觉,加强对绘本内容中语言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其次,在绘本学习中,不少教师会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音频资料,在听绘本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情感,加强对语言的认知能力。最后,随着学前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绘本的设计也花样百出,除了传统形式的绘本以外,立体形式绘本也应运而生,其中会应用一些具有气味、可以触碰的材料,调动幼儿的触觉与嗅觉,从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绘本中的语言内容,提高幼儿的表达力,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
二、绘本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究
(一)围绕具体情况,关注教育目标,合理选择绘本
将绘本阅读应用于幼儿语言教育中,想要发挥理想化的教育成果,合理科学地选择合适的绘本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当前,市面上的绘本种类多、内容杂,如果教师盲目选择,可能会出现幼儿对绘本提不起兴趣、绘本内容不适宜幼儿当前的语言发展状况以及绘本无法满足语言教育目标等情况,从而导致绘本难以促进语言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绘本选择中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思考,关注绘本的内容、画面以及思想内涵,从系统性考量的角度出发,就绘本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语言发展状况以及绘本是否能满足教育目标两方面进行评判,以此来保证绘本的选择更合适,且更具备针对性,在保障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成效。
首先,从幼儿具体情况的角度出发,教师要关注以绘本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童趣的图画书。”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就儿童语言教育提出了“引导幼儿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绘本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绘本的选择工作中教师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为中班幼儿选择绘本为例,结合这一阶段幼儿的特点,我们需要选择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且与幼儿生活实际相契合的绘本。例如:《妈妈的礼物》这一绘本诙谐幽默、形象鲜明生动,能够激发起幼儿对语言符号的兴趣;《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贴合,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鸭子骑车记》情节简单明了,色彩明亮生动,符合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求。
其次,从教育目标的角度而言,教师要关注绘本是否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在绘本选择中,教师要以语言教育目标为绘本选择的导向,让绘本作为适合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且能够推动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例如:《种子长大了》这一绘本为幼儿讲述了种子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柚子的过程,这一绘本内容有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幼儿通过讲述柚子生长的过程能够为大班语言教育中“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的语言目标形成奠定基础。再如:《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中,“嗯嗯”是幼儿经常会应用的语言内容,但是“嗯嗯”所指代的内容却并不相同,有时候代表“同意”,有时候代表“赞扬”,而这里的“嗯嗯”则代表了“粑粑”的意思,有助于让幼儿产生对文字符号的思考。
(二)结合学段要求,运用故事元素,强化语言组织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教师在语言教育中需要关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要求为绘本教学奠定了方向,绘本中故事元素是绘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中的故事元素,结合不同学段的语言能力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育活动,以此来强化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幼儿能够通过绘本学习实现语言构建。
在小班语言教育课程中,小班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表述不清晰都是他们的具体特点,在沟通时习惯于用单个词汇、简单句,语序也存在着较强的并列行,因此,在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幼儿对画面元素的叙述,并引导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共读的方式复述故事,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以绘本故事《爱哭的猫头鹰》为例。在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幼儿关注绘本封面,并且说一说自己在封面上看到了哪些元素。通过观察,幼儿纷纷说出了封面上正在哭泣的猫头鹰、探头探脑的小老鼠、草地、树丛等元素。在幼儿说出这些故事元素后,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将这些元素串联起来,推测绘本封面所展现的具体场景,如“有一只猫头鹰站在草地上伤心地哭,一只小老鼠从树丛中探出头来关切地看着他……”幼儿不仅可以提炼出了封面中的故事元素,而且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串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构建能力。
在中班语言教育课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阶段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有所提升,语言表达也更为清晰具体了,但是语言的连贯性有待提升,难以将完整的事件或故事串联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抓住绘本故事中关键性元素的变化,开展教育活动。以绘本《种子长大了》为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颗在秋天成熟的种子变成柚子的故事,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种子生长的各个阶段,以“成长”为线索,梳理故事元素。在完成故事阅读后,教师可以给幼儿出示“小种子”与“柚子”的图片,带领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当幼儿在此情况下难以完整地讲述故事情节时,我们可以一一展现“小种子”“开花”“结果”“果实”的颜色及大小变化的画面,让幼儿通过串联故事元素表述故事情节,在自由表达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在大班语言教育课程中,结合这一阶段幼儿的特点,我们发现,不仅加强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词汇应用更丰富,而且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遮挡住部分文字,让幼儿通过画面元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发挥想象与联想的能力。例如:在《小老鼠裁缝店》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到小老鼠给周围的老鼠做衣服后,可以遮盖住文字,让幼儿看到小老鼠丽丝与老鼠一家沟通的画面,让幼儿根据故事元素猜测故事内容。有的幼儿说:“小老鼠丽丝在问它的顾客满不满意!”有的幼儿说:“顾客在邀请小老鼠丽丝给自己的孩子做衣服!”还有的幼儿说:“顾客告诉丽丝自己的孩子不需要新衣服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能够调动幼儿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幼儿构建与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关注文本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语言积累
想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要丰富幼儿的语言积累,从而让幼儿能够运用合适精准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巧妙的词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幼儿园教学生涯中,我们经常会听见幼儿童言无忌的话。例如:有一次幼儿园户外春游,教师说如果小朋友走累了要及时告诉他,一个小班的幼儿说:“老师我不累,可是我的脚要死了。”有一位家长曾经跟我说,孩子在家里一直喊着“饱了,饱了”,家长很疑惑因为孩子也没有继续吃东西,过了一小会儿孩子吐了。这些天真烂漫的童言童语为我们带来了欢笑,但是也证明了幼儿因为缺乏语言积累而难以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与想法。绘本阅读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词汇、理解叙事结构,还能够让幼儿丰富语言表达方式,不断积累词汇并明确其应用路径,最终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绘本展开语言教育时,也需要关注绘本中的词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运用,以此来丰富其语言积累。
以绘本《鸭子骑车记》为例,这个绘本讲述了一只鸭子决定学骑车的故事,包含了很多生动有趣的词汇,让故事更为诙谐幽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幼儿不理解的词汇,以此为基础丰富幼儿的语言积累。在故事的开头,小鸭子冒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学骑车。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疯狂是什么意思?”有的幼儿说:“疯狂就是发疯!”还有的幼儿说:“我怕,觉得疯狂就是疯了!”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那我们看后续的故事,小鸭子发疯了吗?”幼儿纷纷回答:“没有。”然后,教师让幼儿根据上下文猜测“疯狂”的意思,幼儿说:“疯狂的想法就是不符合实际的,感觉不可能的想法!”还有的幼儿说:“疯狂的想法就是很冒险的想法!”最后,教师可以继续发问:“你们有什么疯狂的想法吗?”一个幼儿说:“我想从幼儿园跑步回家,这是个疯狂的想法。”另一个幼儿说:“我想学会飞翔,这是个疯狂的想法。”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