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品德养成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幼儿园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和社会性发展需求出发,寻找适合的教育内容,制订恰当的教育目标,灵活运用生动的教育策略和多样的教育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贴近生活的体验参与,把提高品德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本文以“体验参与式”幼儿园品德教育策略为切入点,围绕提升园所品德教育质量、提高教师品德教育方法策略运用、促进对幼儿良好品行可持续发展开展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体验参与式”幼儿园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一、创设赋予美的德育环境,形成幼儿园品德教育体验参与氛围
(一)创造和谐温馨、平等向上的德育精神环境
第一,师幼互动充分体现尊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态度温和、语气语调愉悦、语言文明有分寸,时刻从平等的角度倾听幼儿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即使批评也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尊重、理解、关爱和包容。
第二,教师品行做到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将师德养成渗透到教师全方位的培养中,注重教师形成优雅的举止、自信的态度、专业的理念。幼儿园以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引领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觉读书—思考问题—自省总结”的学习提升习惯,“严谨认真—细致观察—大胆创新”的教育工作习惯,以及“尊重同事—和谐相处—共同分享”的同伴相处习惯,让教师的良好品行浸润幼儿品德养成。
(二)打造丰富多彩、寓教于美的德育园所环境
将美的感受和德育内容融入环境创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园所品德氛围,让幼儿融入其中,助推品德健康发展。
第一,创设体验性的整体环境。教师从幼儿的心理感受和品德需求出发,为幼儿创设温馨的“海洋波浪”“丛林探秘”“天空翱翔”楼道主题环境,将家长和幼儿亲手制作的水中动物、快乐鸟窝、星际飞船悬挂在不同主题环境中。环境创设充分体现出创造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充分体现了绿色、自然、和谐、环保的品德教育理念。
第二,创设参与性的教育专栏。幼儿园创设“品德故事长廊”,从不同年龄幼儿特点出发,精选出《幸福的大桌子》《我喜欢书》《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既呈现品德绘本的经典画面,又运用信息技术将故事讲述生成二维码,做到随时、随机地倾听与感受。班级创设“德育之星”栏目,在不同班级创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礼貌的好宝宝”“光盘行动我最行”等栏目,通过每天的回顾分享,为幼儿的良好行为积星集赞,将潜在、向上的品德教育要求转化成幼儿内在的需要。
第三,创设互动性的生活环境。班级生活区域用图示、图画等形式提示自理要点,引导幼儿自理能力养成;自主游戏区,设计图文结合的活动公约,助推幼儿规则意识形成;室内外种植区,通过饲养、种植的观察劳作记录,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参与劳动的自主品质;公共环境里,幼儿自主设计的图示标记传递出品德行为的规范要求。无处不在的环境将抽象的行为规范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引导幼儿不断规范行为,陶冶情操。
二、运用“体验参与式”德育策略,促进幼儿品德认知行为养成
(一)多元化创设德育情境——激发幼儿自主体验
第一,动感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自主体验动力。教师结合品德活动内容创设多种让幼儿“动”起来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激发兴趣。在《我们都是好朋友》中“合作运球”游戏、《小蚂蚁过河》中“挑战过河”游戏,结合品德教育中“合作”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的“动”中融入角色、融入情境,对活动充满了兴趣并产生自主的内生动力。
第二,灵动的“感受情境”引导幼儿投入生动体验。灵动、艺术的感受情境让幼儿的德育体验更加直观、生动,直击心灵。《妈妈抱抱我》活动中,教师播放温柔的《摇篮曲》、适时拉上的窗帘、暖暖的柔和光线营造出优美、温存的情境,让幼儿沉浸其中充分感受妈妈的爱;在“爱祖国”教育活动中,教师用歌曲《我爱你中国》配合祖国大好河山的视听情境,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地大物博和风景秀丽。
(二)多通道参与德育体验——支持幼儿移情理解
教师以“看、听、说(唱)、演(动)、画”等丰富的多通道方法参与德育体验,有效支持幼儿主动体验、移情理解、参与表达。
第一,有效地引导幼儿“看”。幼儿园将德育活动按照载体不同分类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直接拍摄幼儿身边的人和事,让幼儿身临其境,产生极强的代入感;对于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直接表达、意境鲜明的视频作品,以此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现和直抒胸臆的表达;以绘本故事为载体的内容,制作幻灯片、动态视频,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字的表达。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有效地引领幼儿“看”懂内容,运用整体观察、局部放大观察、对比观察、回顾观察等多种观察方式引领幼儿体验内容和情感。
第二,动情地支持幼儿“听”。在德育活动中,幼儿往往通过“听”参与理解德育的内容、感受表达的情感。教师结合幼儿理解接受特点,以及活动需求,提供配乐讲述的诗歌作品、生动趣味的故事作品、赋予情境的音乐作品、悠扬传承的曲艺作品等。教师要声情并茂、生动有趣、情真意切、抑扬顿挫地讲述,吸引幼儿倾听的兴趣。
第三,积极地鼓励幼儿“说(唱)”。幼儿的说(唱)是表达自己理解、认知想法的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在问题引领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理解和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两人交流、分享回答、分组辩论等多种“说”的形式,调动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唱”中关注情感的表达和宣泄,引领幼儿带着情感,自然地加入动作演唱,体现出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第四,大胆地进行现场“演(动)”。在现场演(动)中,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情神态表达自己的理解,用游戏、交往合作的行为内化品德认知。表演时,幼儿们变成了《一根羽毛也不能动》中不断坚持重视友情的大白鹅、《下雨的时候》中乐于助人的小白兔;游戏时,成为“玩具大家玩”中互相谦让轮流有序的好伙伴、“送垃圾回家”中垃圾分类的小达人。“演(动)”增加了品德教学的活力,提升了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参与和表达,助推了幼儿品德认知向品德行为的有效转化。
第五,创意地支持幼儿“画”。“画”是幼儿表达想法、表现情感、表达思路的重要语言。教师可以运用图示绘画、创意添画、连环四宫格等多种形式,支持幼儿大胆地创意品德表达。在“家乡的明信片”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用剪贴涂色的方式制作独属于天津的明信片,表达爱家乡的情感;在“认识我的情绪”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用图示画出应对坏情绪的方法,提升对情绪疏导的认知。“画”作为另一种语言,能够支持幼儿在品德活动中的多元表达和多维度理解。
三、拓展多领域融合德育平台,强化品德教育有效行为转化
(一)以德育元素为切入点的主题方案活动,拓展品德教育内容
以品德教育为切入点进行延伸,拓宽德育的视野和内容,开展主题方案活动。小班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切入点开展“手是我的好朋友”主题,中班以爱惜粮食为切入点开展“光盘行动小达人”主题,大班以理想教育为切入点开展“我的航天梦”主题。主题方案活动注重师幼共同生成新的话题、共同建构推进主题网络,发挥品德教育与各领域的融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以德育养成为切入点的主题社会游戏,促进品德行为发展
幼儿园开展德育养成主题社会游戏实践,初步形成了“快乐星球”主题社会游戏,开设了创意星工坊、快乐星书吧、梦想星剧场、智慧星乐园、建筑星工厂等共享社会游戏区角,让“分享”品德教育主线在游戏中发挥作用。教师通过增加情景化道具、增设情境性角色,运用社会化场景创设、角色分工将游戏区变成社会交往、相互分享的游戏屋,让幼儿在自由、自选、自主的游戏中获得社会品行的发展。
未来,幼儿园将不断坚持开展“体验参与式”品德教育实践,丰富完善园所品德教育体系,营造和谐的品行养成氛围,使之成为助推园所文化建设的原生动力,成为促进教师立德树人和幼儿品行养成的最优途径!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