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后”小学生成长于信息及多媒体时代,ACGN已经成为当前小学生主流的娱乐活动方式,ACGN即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四个概念集合的英文缩写。动画表现方式灵活、漫画创意精彩绝伦、游戏引人入胜、小说构思精巧出奇,四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结构化阅读教学,不再拘泥于思维导图等扁平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对ACGN有着天然的熟悉及亲切感,结合外国文学文本阅读教学,创造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适应教材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选材数量、编排和多元文化价值取向上的一系列变化,从而消除小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的陌生感,并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一、当前小学外国文学阅读教学存在的缺陷
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主旨是:引导学生对国际共生理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打牢多元文化观念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的实现效果却不尽人意。学校目前在进行小学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的弊端和问题。
(一)未对外国文学阅读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优化
因中外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外国文学写作环境及作者的写作思维不同于国内,虽然已经过翻译及编辑的简化及优化,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但在当前实践中,教师往往采用中国传统文学的教育方式,进行零散的碎片化阅读教学,并未对外国文学的阅读教学进行相应的背景解说。导致阅读教学更多只停留在表面粗浅的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局限于对词汇及语法本身进行咬文嚼字,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度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无法对作者的一些表达表示出困惑,也无法解构作者在为了达成文章表达效果上所使用的表达方法。
语文统编教材在新一轮内容更新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等方面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外国文学教育教学发展滞后于教材的更新。教师在教材更迭后,未对新的课文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无法理解外国文化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学生情感体验单薄,无法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进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及学习效率。
(二)外国文学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刻板
部分教师认为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教语法以及词句,导致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教案也往往是照本宣科,根本无法训练学生的阅读素养。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为中心”,所偏重的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学生被当作单方面知识灌输的对象,也就是俗称的“填鸭式”教学。呆板的教育方式不重视学生的主观情感和心理需求,并未侧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课堂整体学习氛围差,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教师无法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学习情况调整自身的教学节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课前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对之前所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但是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无法动态、客观地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也难以实现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良好互动。特别是面对“10后”小学生群体,他们在短视频、快餐化信息时代中成长,传统的外国文学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刻板,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教师面对这样的学习主体时,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学生对教学方法多样性及趣味性的需求,导致授课教师成为单一的演讲者,学生成为毫无参与感的听众。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应用各式多媒体的教1ff394b2d3fd12d1e0618cf47a487a19学方式,打破黑白扁平的教学边界,使得教学方案立体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
(三)对外国文学教学深度挖掘不足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外国文学思想内涵的解读不够深入,备课及讲课都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往往浮于表面。外国文学的文本解读要做到精准而深刻,需要深入挖掘作者在编写文章时的时代背景及思想内涵。教师只有带领学生深度品味,分析鉴赏文章其中的思想内涵,才能让学生领略外国文学之美,从而提高语文学习及鉴赏能力。对外国文学文本的教学,要以深入理解文本思想内涵为前提,没有对文本深度挖掘及解读,仅停留在表面的碎片阅读只是空中楼阁,多元教学方式的实质上就是在文本意蕴的深度研究和发掘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发。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掌握能力的考查(比较注重语法及词汇知识传授目标的达成),却忽视对外国文学时代文化背景及文中人物情感深度分析能力和文学审美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与当前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目标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帮助学生在世界观构成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体会相应外国文学课程的思想、文化及美学价值。
二、ACGN思维下小学外国文学教育方式多元化
外国文学作品具有独特外文语境,包括由地域、时代、语言、民族等不同元素所组成的语境。小学生因成长环境不同,面对陌生的外国文化,如果还是墨守成规,照本宣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并容易产生抗拒学习的心理。因此,更迭传统中文文学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选择以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为基础的多元教学方式,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文本要求的教学方案,在穿插多种教学方式的课堂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对外国文学的教育目标,是目前教师所应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外国文学教学研究,可以为外国文学教学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因此,进行外国文学阅读的教学中,可采用ACGN思维构建科学高效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设计体系。
(一)通过动画电影进行课前引导
在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材有许多经典题材,如《乌鸦喝水》《鲁滨逊飘流记》《普罗米修斯》《威尼斯的小艇》等,这些经典外国文学已经被改编成了许多版本的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利用得当,可成为十分优秀的教学素材。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单调的讲述进行引入,这种方式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现在是信息社会,网络高度发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优秀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技能之一。
在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中,寻取并应用合适的动画电影资源是调动学生对于外国文学兴趣的教育方式之一。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且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将电影及动画作为娱乐方式之一,在课前播放相应的影视作品片段,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疲惫感及乏味感,为课堂的正式开始进行前期铺垫,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并在课前将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鲁滨逊飘流记》为例,教师可在课前播放法国版《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片段,利用电影讲述鲁滨逊在流落荒岛后如何通过养牧种植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求生。学生在观赏完影片片段后,对鲁滨逊的遭遇充满了好奇和共情,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开始引入课文内容,讲述鲁滨逊后面的遭遇,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欲望。电影及动画能展现出鲁滨逊恶劣生存环境丰富的细节,使学生更易共情,将学生带入孤岛求生的处境及心境,从故事内容、作者思想等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文本,感受文本蕴含的真正的思想及精神内涵。
(二)通过漫画在课堂中进行讲解辅助
外国文学作品阅读对小学生来说是较有难度的,由于不同国家具有风情各异的生活和文化,学生难以引发共鸣,甚至出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无法理解及认同文章所表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外国文学教学讲解是教师教研的重难点,小学生对于枯燥的文字讲解,往往不感兴趣,学生时常出现走神、开小差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解外国文学时,借助漫画的形式可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使外国文学的讲解过程更加生动。通过漫画对文本进行讲解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而且能使原本静态的文本,在学生脑中成为一个动态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传授—接收”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逐步实现教师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吸引力。以《小毛虫》为例,通过漫画的形式将小毛虫化茧成蝶的过程描绘出来,并将部分课文插入到漫画中。相较于黑白的文字,小学生对于漫画丰富的色彩更容易被关注,从而消除学生与外国文学作品之间的陌生感。在课堂中,学生通过漫画,不仅掌握了课文所需要学习的词句含义,而且能领悟到作者达芬奇想要通过文本传递给学生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内涵。
(三)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成为单一的知识输出者,而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往往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小学生正处于对游戏高度感兴趣的阶段,通过游戏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去思考与感悟外国文学的语言魅力。
教师在课堂游戏的组织方式方面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学习《普罗米修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种戏剧和语言类的文本时,可以帮助学生将戏剧和寓言通过游戏引导的形式表演出来,模拟文中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例如:《乌鸦喝水》这种寓言故事类文本,教师可以设计解谜类游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乌鸦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喝到水,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而不是拘泥于课本中方法,这才能达到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对于《池子与河流》这种具有两个强烈对比对象的课文,教师可以让班里的学生分组抢答,说出池子的缺点与河流的优点,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外国文学作品的研读之中。游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对于外国文学阅读的抵触情绪,消除学生心理上与外国文学作品之间的陌生感,而且在外国文学的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词汇及语法。多样化的教学游戏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新鲜感,促使学生对外国文学阅读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课后自行进行拓展阅读,从而提高外国文学的欣赏品位。
(四)通过小说建立教学方案骨架
当前小学外国文学文本的阅读多停留在碎片化阅读,而碎片化所对应的就是系统化。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外国文学史的年代和风格找出相关文章之间的共性,要求了解外国文学的历史脉络及时代背景。好比一篇小说,外国时代背景为小说主线,具体外国文学作品就像通过主线延伸出来的支线,而不是两者彻底分离,或者先有支线再写主线,让学生从具体文章的“点”上发展到历史的“线”上,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扩大到“面”的学习上,从而让学生从通过文章的时代脉络,多角度理解外国文学选文。
以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为例,教师在讲解正文前,应讲述文本故事所发生的环境为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贵族生活糜烂,但广大底层劳动者挣扎在贫困边缘。作者创作《穷人》时,正在经历了一场信仰危机和精神追求。他开始对权力、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意义产生怀疑,并逐渐转向了宗教和农民生活的研究。学生在了解了时代及创作背景后,对作者通过文章对劳苦大众所展现的悲天悯人的情感,以及文章中贫穷的桑娜夫妇身上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将学生从本文对穷人潦倒困苦生活的“点”的描写,延伸到对欧洲腐朽的封建资本主义这条“线”的批判性思考,进而拓展学习整个外国文学史的“面”。
三、结语
外国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重视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案及策略。通过合理利用ACGN思维,结合外国文学的时代背景及创作背景,使用多样化多媒体信息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自主对外国文学的学习由“点”出发,延伸至“线”并最终拓展到“面”,促进小学生初步构建外国文学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实现深度学习。在实施ACGN多元化外国文学教学策略之前,教师首先要吃透所教授的外国文学文本的逻辑关系及时代脉络,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课文的ACGN教学方案,在总体上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教学。
注: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小学外国文学单元结构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22219)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