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09-05 00:00:00张敬友
天津教育·上 2024年7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然成为教育教学的新方向。体育与健康学科肩负着落实学生体育的重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桎梏,长期以来体育学科受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模式较为刻板化与程式化,且由于课时少且分散,学生很难系统化地学习体育知识,难以掌握全面的体育学习技能,导致教学成果难以理想。在此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法凭借其整体性与任务性的特征,既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体育学科所面临的教学困境,成为体育学科教育教学者的重点研究内容。基于此,本文便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详细探讨小学体育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为其他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实效性的教学思路,推动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已然由传统的“知识论”发展为现今的“素养论”,因此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能够实现运动技能、健康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多重发展,让体育教学真正践行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基于核心素养视阈设计大单元教学,其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环节与活动的设计奠定方向。而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始终围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体育三至四年级第六章第一节《小篮球》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夯实基本的运球技术,还需要让学生通过篮球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激发运动激情,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仅如此,这一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制定还需要关注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锻炼,让大单元教学目标既体现出知识要求,更渗透了核心素养培养,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综合视角,整合学习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要求教师具备综合视角——既要考虑到教材的结构、内容与教学要求,又要充分分析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以此来保证学习内容的顺序安排与结构整合,在符合学科发展要求的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篮球》属于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共包含“熟悉球性,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直线运球”“行进间曲线运球”等九部分具体内容,体现了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乐趣以及体育品德的培养。其次,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性分析,我们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与学习基础,他们对篮球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兴趣的持续时间较短,在后续的反复训练中不少学生会丧失学习热情,认为篮球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体育运动。通过上述分析,教师就可以围绕教材的具体要求,创设出指向不同教学目标的课堂游戏、挑战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感受运动的快乐。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穿插对健康知识的讨论、讲解以及小组研究,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发展状况,在充分认识健康重要性的同时更好地参与篮球运动。最后,在完成基础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团队比赛、合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团队意识。

这一系列学习内容的安排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又充分结合了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彰显教学成果。

三、丰富教学路径,做好课前导入

大单元教学体量大、时间跨度长,是一个持续化与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因此想要保证大单元教学的质量与成果,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习兴趣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导入工作,通过丰富化与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以《小篮球》大单元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不应直接平铺直叙地阐述教学内容,而是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篮球明星的比赛精彩集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宣传篮球文化的影音视频、图片海报带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沉浸在篮球运动的情境中,体会篮球文化的内涵,为后续系统化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四、结合课时安排,细化教学任务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又不能忽视其基础知识的夯实情况。为保证大单元教学更具系统性与实效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时安排,将教学任务进行细化,以此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同时保证大单元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理想作用。

例如,《小篮球》大单元教学的教学任务设计如表1所示。

五、实现综合评价,培养体育品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不同,由于大单元体量大、综合性与整体性较强,因此教师需要推动教学评价的丰富化与全面化发展,让教学评价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估与判断。

以《小篮球》大单元教学为例,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评价目标进行确定与判断。继而教师需要选择评价内容,使其围绕核心素养而展开,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以判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关注学生在运用能力、健康行为与品德养成三方面的表现。因此,教师需要丰富评价方式,多设计过程性评价,结合具体的教学安排与需求,将口头评价、观察评价、展示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穿插运用,从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品格。比如:在“运球抢球游戏”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又需要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团队意识与体育精神,以此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最后,教师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丰富评价主体,开展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让大单元教学评价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后续学生取长补短、发展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顺应了当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因此,教师需要着眼于综合的角度,基于整体视角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学习内容、做好课前导入、细化教学任务、实现综合评价,让核心素养之花真正绽放于体育课堂,也让学生能够通过大单元学习更为全面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为未来的体育学习之路奠定基础、积蓄力量。

(李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