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和慧”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

2024-09-05 00:00:00杨丽萍
天津教育·上 2024年7期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双减”政策,目的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让教育回归本真。“双减”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还蕴含着指向育人过程和质量的优化提高。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是必然之路。学校围绕“和力教育”办学理念,以“核心素养”培育为载体,以“和慧”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深刻领悟课改新理念,制定“和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加强作业研究,完善校本教研,为师生共同发展搭设舞台,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树立课堂教学新理念

(一)教师是育人主力军

在“双减”背景下,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课堂是课改主渠道,教师是育人主力军。如今的课堂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在学科中育人,培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教师需要转变理念、创新教法,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构建师生共成长的智慧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探索落实“和慧”新课堂理念

学校探索落实“和慧”新课堂理念。“和慧”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教师智慧地教,学生聪慧地学,从生本课堂到学本课堂,旨在以“慧”达“会”。教师授人以渔,师生共同成长、共同收获,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以“和”修身、以“和”达“慧”,体现“以生为本,慧享成长”教学理念。

学校依据“和慧”课堂理念,开展“3455教学模式”研究:遵循“三规律”,课堂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科规律以及成长规律。教师在规律中摸清学生学情,锚定教学目标,找准教学切入点,制定合情合理的教学设计。实行“四原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多维互动、多元评价。课堂中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材施教,分层辅导,精准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扩大课堂容量。制定“五标准”,具体为德育渗透、知识构建、主动学习、生成方法、发展核心素养五项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用好激励教育措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学会学习、快乐学习。教学“五环节”,要求教师备课要深入、上课要实效、作业要梯度、辅导要耐心、评价要准确。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促使教师人人去听课、时时能做课、精准会评课,在共研、共学、共享中提高专业能力。

二、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只重视智育发展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方式的滞后,与“‘五育并举’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新理念相悖。鉴于此,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明确落实举措,发挥评价作用。

下面,以我校语文学科课堂评价表为例,加以说明。

在教务处的带领下,学科教师开展研讨,以“新课标”为基准,在分析校情、师情、生情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校学科特点的评价表,利于教师对标对表,操作性强,便于实施。

三、加强作业研究

“双减”背景下,“作业”将是学校面临的新课题,这个话题给教师带来更为深刻的思考。和苑附小在“怎么留作业、留什么形式的作业、如何体现作业的分层设计”“三问”中带领教师深入研究,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想办法、出招法。

在减轻作业负担方面,我们重点研究“减什么”和“怎么减”。为此,学校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在备、教、研上下功夫,严格把控,做好指导,确保实施有质量、有深度的课堂教学。

(一)修订管理制度,建立作业公示栏

本学期,学校先后修订两项制度,新增五项作业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作业公示栏和作业协商制度,建立班级作业公示栏。教师每天布置作业后进行公示,并标注作业时长,严控作业量。建立健全校长负责、教务处落实、年级组统筹、学科组审核、班主任协调、家长配合的作业管理机制。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作业布置研究。学校定期组织学科组优秀作业交流活动。

(二)注重面向全体,关注分层作业

教师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迁移到作业管理上,注重作业设计的梯度性、趣味性、开放性,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我们按照年级特点,布置内容广泛的作业,涵盖红色教育、学科知识、科普常识等;按照年龄特点,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低年级采用动手实践、读课录音、家务劳动等形式,中高年级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巩固练习;按照学科特点,布置各具特色的作业,如观察、收集资料、个别访谈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按照学情特点,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不落下一个学生。

四、实施深度校本教研

(一)建立学习研究机制,在引领理念上做文章

1.学校实现理论学习交流化、实践活动丰盈化。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组织开展“学课标、讲课标、用课标”宣讲、研究、应用活动;以观课、议课活动为载体,带领教师学习区、市、国家级优秀课例,在议课中交流各级名师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丰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校每学期开展全员参与“主题式”做课活动,收集整理做课素材,形成校本教研资源库。

2.借力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宝贵资源,主动邀请教研员深入学校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每学年不少于2次。借助教育集团办学优势,在现有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集团内部的教育研究优势,在集团中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推进学科建设,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让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有机衔接。

(二)精心谋划实施策略,在深度教研上下功夫

1.自我反思,建设教研文化。学校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依据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加强基于学校特色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行为、育人方式变革等方面的校本研究,以“问题”为引领,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6次的组本教研、不少于2次的学段交流活动。

2.加强管理,打造智慧团队。学校指导教师在真备、实备、精备上下功夫,明确备课要求,细化备课环节,提升备课质量。形成六级备课管理闭环模式,即个人主备—组本教研—二次备课—校级检查—组级整改—个人落实的由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备课管理闭环模式。依据“和力教育”办学理念,围绕“和慧”课堂标准,学校每学年开展教育教学开放日、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能手评选和特色作业展览等活动,引领全体教师人人聚焦专业发展、人人追求专业提升、人人打造自己的智慧课堂,从而形成和苑附小智慧团队。

当今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育人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育人功能更加突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落实好“双减”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保障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柳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