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无疑为学校教学管理开辟了新赛道。大数据的融入已经将数智技术作为教学管理决策的核心,可以大大提升决策科学化、分析精准化、管理精细化,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系统性跃迁。
一、运用数据导航精确教学管理
数据导航,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数据采集、挖掘与分析,帮助管理者更深入了解教学现状,发现教学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施教策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管理效益,实现教学高质量发展。
图1为2022—2023学年度我校使用智学网情况。
在大数据视角下,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不仅可以对教师日常教学动态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握与分析,还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他们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能力优势和薄弱环节等。这有助于教师制定更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措施,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总之,我校一直致力于以大数据技术破解常态教学管理中仅凭表面现象或主观经验来分析教、学情的局限,诠释大数据技术改进教学管理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之道,实现用“数据”读懂学情、用“数据”导航教学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实测数据的分析诊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数据导航教学管理、提质增效,已成为创新教学管理的有效路径。运用数据技术分析,为我们教学的科学化指导、科学化决策和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面,以我校2023届毕业年级九年(2)班为例,具体谈谈我们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学情变化,改善教学管理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为便于连续追踪和前后对照,我们把班级总均分处理为均分比(总均分比值=班级总均分/年级总均分)。
图2为2023届八下期末考试各班总均分比值的对比。
我们从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造成2班总均分比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学业A、B等学生比例偏低,而D等学生比例过高。因此,若要整体提高2班总均分比,就要减少D等学生占比,增加D等以上各等级学生占比。
为此,我们在学业等级B中选取1位,C中选取2位,D中选取4位,另外还有1位虽然本次缺考,但极具潜质,合计8位学生,作为日后重点追踪突破晋级的促优帮扶对象(表1)。
我们采取如下促优帮扶措施:1.一对一建立学业追踪档案,随时了解其日常学业表现;2.依据日常学业表现及各学科等级分布,确定其薄弱学科及异常类型,学科教师重点关注跟进,个性定制施教策略及推送适配资源;3.定期综合协同诊断,及时改善促优帮扶策略与措施;4.加强师长沟通、家校共育,合力助其学业等级晋级。
通过近一学年的促优帮扶巩固,我们惊喜地发现,学期初选定的8位促优帮困对象,有6位学业等级成功晋级。其中,2位由B等晋至A等,1位由C等晋至B等,3位由D等晋至C等,较为圆满地完成以数据技术追踪学情变化,以精准施策提升教学质量的预期目标。(图4)
通过近一年的持续追踪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考试学业等级曲线大抵可分为四种类型:区间稳定型、上升型、下降型、跳跃波动型,而我们管理工作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后两种类型上,密切关注,掌握动态,及时跟进。
一年促优帮扶工作的成效可从图5明显地看到,2班D等级以上学生占比由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的73.17%增加至中考的80%;D等由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的24.39%下降至中考的17.78%。
从图6中,我们可以更明显地看出2班通过基于数据追踪,准确把握学情分析,以精准施策、优化管理、重点帮扶,实现了班级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班级总均分比由最初年级最后跃居至年级第三,充分发挥了数据技术赋能教学管理的精准定位与精确导航的作用。
据此,我们总结归纳了应用数据导航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一般程式:1.采集数据。采集原始数据,并经过二次开发处理,形成可视化学情分析报告。2.分析诊断。依据学情分析与诊断,结合日常学业表现,经班级任课教师综合研判,锁定精准促优帮扶对象。3.精准施策。一对一建立学业追踪档案,确定其薄弱学科与异常类型,个性定制施教策略及推送适配资源。4.追踪巩固。持续追踪变化,调整人选,改善策略,巩固进步成效。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可视化追踪与跟进,我们可以精准地查找问题点、发现变化点、选好改进点、提高增长点,充分发挥数据分析的诊断性、调研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基于此,我们将更积极探索和实践数据导航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为教学管理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虽然数据导航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数据采集与整合: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收集和处理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分析结果,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2.决策制定与实施:管理者运用数据分析结果来制定决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需对实施效果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动态调整、优化和完善数据导航系统,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3.信息安全与保护:在数据导航的应用中,我们需要确保采集和处理的数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学生隐私和权益,以确保数据合法使用。
注: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初中生学情分析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HE210113)的研究成果。
(柳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