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育“登高精神”,构建学校文化新生态

2024-09-05 00:00:00刘自成
天津教育·上 2024年7期

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形象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隐形课程的重要来源。它展示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背景和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北辰区北仓小学全力打造健康、向上、丰富的学校文化,努力创设以杨连第“登高精神”为引领的学校文化,以提高学生人文道德素养。

一、北仓小学文化建设的历史沿革

北仓小学创建于公元1902年,史称“北仓蒙养小学堂”,几经更名后,于1951年改称为“北仓小学”。2004年,由于北仓村旧村改造,北仓小学和延吉道小学合并为新的北仓小学,并延续至今。

百年的历史积淀赋予北仓小学丰富的文化底蕴。学校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但这个文化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在不同时期为学校指明持续向前发展的方向。

2004年,原北仓小学和延吉道小学合并,建立新的北仓小学。为了使两所学校的教师尽快融合,增强凝聚力,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整,组织一系列促进教师融合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和谐、奋进、共享、共荣的文化氛围,并将其提炼整理为“激情家文化”。“激情”就是工作积极主动,充满激情;而“家文化”就是要把学校当作一个大家庭,把年级组和教研组等小组织当作小家庭,以开展团队活动和建立团队评价制度为抓手,使人人树立起“校荣我荣,校辱我辱”的思想,逐步形成“我是北小人”的共识。

近年来,学校在“激情家文化”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文化体系——生活自立、学习自主、纪律自律、人格自强、事业自成的“五自”文化初见雏形。如今的北仓小学以“办一所和谐自然的学校,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办学目标,以“和谐自然,健康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进取和奉献精神的健康少年”为育人目标,秉持杨连第“不断攀登,永不言败”的“登高精神”,奋力谱写学校发展新华章。

二、“登高精神”赋予的时代内涵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杨连第(1919年—1952年5月15日),天津北仓人,曾就读于北仓小学。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表现突出,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5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光荣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他所在连队为杨连第连。他同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为了纪念他,我国铁道部将陇海铁路8号桥命名为杨连第桥。

在革命战火中形成的杨连第精神,是北仓小学宝贵的精神财富。“登高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学校探寻杨连第精神的精髓,深入学习其精神,大力弘扬其风格,并与时俱进、追求创新,践行心中梦想,牢记时代使命,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学校把杨连第“不断攀登,永不言败”的精神作为校训,成立杨连第志愿服务队,评选杨连第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采用多种形式传承“登高精神”,师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三、传承“登高精神”,打造温馨校园

在传承“登高精神”的过程中,北仓小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教育意义和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重点打造楼道环境文化建设,为师生提供整洁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在教学楼内利用电子宣传屏播放杨连第珍贵的影音资料,利用走廊展板展示杨连第生活、工作中的崇高形象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进入教学楼即被德育氛围所感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浸润人心的学校文化

北仓小学精心打造每一面墙壁,把校园建设成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个性、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教学楼内个性化的墙壁上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变迁和“登高英雄”杨连第的英雄事迹。结合每个楼层的特点进行特色创建:一楼风筝文化、二楼英语天地、三楼科技长廊、四楼国学经典,每层楼都为学生营造不同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为加强对“登高精神”的传承,学校于2011年建成“运河乡情展馆”,该场馆被确立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把改善校容校貌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在杨连第志愿服务队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共同绘制校园文化墙壁,以丰子恺漫画装点校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美的教育、善的教育。在草坪中设置简洁有力的格言、主题鲜明的图案;在校园内设置分类垃圾箱,加强废品回收,引导学生对校园进行自主管理,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校园环境文化的提升,让学校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二)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补充,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北仓小学不断提升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不断优化班风、班训、班徽、班歌等班级文化元素,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每个班建有德育活动展区,集中展示班级每学期、每学年的德育活动、德育效果等。每间教室门口都有电子班牌,它如同一张亮丽的班级名片,向众人展示班级风采。走进教室,展示班级荣誉的园地闪耀着不同的名字:“雄鹰中队”“向阳中队”……各班教室外的展板上,布置学校“五自”文化宣传内容,还有杨连第英雄故事系列宣传材料。各班还征求学生意见,设置一系列专栏,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各班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平等和谐的学生文化

弘扬杨连第的“登高精神”,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为此,学校为学生创造在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实施“自主探究,互助导学”教学模式。它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法宝”。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营造了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学生们积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参加公益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学校自2004年成立三级红领巾示范岗,选树优秀学生干部,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学校通过举办“快乐环保,畅想六一”“装点绿色世界,绽放绚丽风采”“校园绿色益跑”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认真体验,促进学生文化的发展。

(四)缤纷多彩的社团文化

社团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结合学生特点,开设涵盖国学、艺体、非遗、心理、脑力开发等领域的40多个社团,借助课后服务时间,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学校配备各种专用教育场地和设备,成立舞蹈队、合唱团、评剧团、民乐团等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艺术交流的舞台。学校社团的设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行社团选课形式,始终坚持从学生兴趣和特长出发,坚持做好社团课程的顶层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学校成立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备课审核制和校长巡课制,检查授课内容、活动形式、课堂纪律、活动档案等情况,努力提高每一节社团课的效果。

学校每个学期都组织文艺汇演,借助元旦、六一两个时间节点,开展优秀社团展示活动,如班级合唱比赛、主持人选拔赛、书画作品展、手抄报展、魔方大赛、飞叠杯大赛等,让学生站到舞台中间,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北小达人”评选,更是让有特长的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此外,学校每年度都评选艺体教育先进工作者,对在艺体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

传统节日也是传承“登高精神”的有力抓手。学校重点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讲述杨连第英雄故事,以爱心帮扶为纽带,传递友爱、助人为乐、回报社会,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坚定学生学英雄的决心。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北仓小学浓厚的校园文化,不仅丰富了文明活动,更带动家庭投身到创建文明活动中,助力学校成为一所和谐发展的文明学校。学校将继续以昂扬的姿态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开拓创新,努力让“登高精神”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柳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