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师工作室赋能京津冀教师专业发展

2024-09-05 00:00:00张宏丽
天津教育·上 2024年7期

张宏丽,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曾荣获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首届“杰出教师”等荣誉称号;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天津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教育部美国东西方中心访问学者,教育部双名工程学员,教育部在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京津冀教育高质量发展,天津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运行了八个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加强优质培训资源的开发、汇聚和共享,将提升教师校长的数字化素养贯穿培养全过程,实现名师名校长研修资源云端共享、数字共研。这些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以名师名校长为主体,以专业引领为重心,充分发挥工作室研修培养和引领带动的双重作用,携手京冀两地教师,共绘发展“同心圆”,共创教育“新赛道”,助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本文以小学英语在线名师工作室为例,探讨名师工作室如何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作贡献。

一、在线名师工作室发展现状

天津市小学英语在线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72名,本市及其他省份学员百余人。不到两年时间里,在汇聚资源、推动协同发展、促进均衡发展、赋能京津冀教师专业发展上发挥作用。

一是发挥聚宝盆作用。在线名师工作室依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培训,汇聚出版社和全国高校教育资源,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组织多场面向京津冀地区的培训活动。先后邀请课标修订组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全国优质课点评专家、全国教学名师、教育期刊主编在内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线上开展培训,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能够现身说法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从而加速了课标落地实践的进程。在线名师工作室面向全国直播,以天津市小学英语教研为主体,携手北京特级教师工作室和河北省部分地区教育局开展教研活动,活动中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进行课例点评,深入浅出,大道至简,专业点评让工作室蓬荜生辉,让活动有了高期待,提升了工作室的品质,激励了一线教师。利用在线名师工作室开展的远程培训打破地域限制,扩大了教育服务覆盖面,为京津冀地区的教师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学习平台,为聚合优质教育资源助力。

二是发挥催化剂作用。在线名师工作室在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方面,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与出版社合作,成功在津举办“赋能绘本阅读,转变育人方式,助推新课标落地”京津冀地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和京津冀(雄)主题丛视域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中,在线名师工作室承担策划、组织、协调、共研、课例指导等工作,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教研活动助力,加强了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建设。三地教师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逐步实现三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这种共享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与发挥,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助力。

三是发挥播种机作用。京津冀三地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和人才的培养。在线名师工作室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通过开展教育扶贫、支教、承接带教项目等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河北省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帮助这些地区和学校提升教育水平,逐步缩小教育差距。在线名师工作室与河北省部分地市教育局签订帮扶名师骨干班名师培养协议,走进河北师范大学、廊坊师范学院、保定师范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等服务“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利用寒暑假期赴当地开展工作坊项目,让教师在看中学、思中学、做中学,引导一批名师逐步成长。在2024年4月10日京津冀(雄)主题丛视域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教学研讨会上,在线名师工作室带教学员班的学员、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黄河路小学青年教师张静带着共研共享的学习收获进行课例展示,短短40分钟将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创新实践的设想尽显课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画上浓重一笔。沧州市运河区骨干教师代表河北省在京津冀(雄)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上崭露头角,提振了团队士气,将教师专业发展引向新高度,成为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线名师工作室是教育理念、教育创新和教师成长的播种机,为河北省部分地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

四是发挥导航仪作用。在线名师工作室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定期发布义教课标解读类论文、微课等资源,并面向全国开展直播讲座和直播教研活动,加强与全国各地英语一线教师的互动,专业“发声”,服务课标落地落实。工作室从默默无闻到引起教育部教育技术与教育资源中心关注,中心领导亲临天津参与并指导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线下线上教研直播活动,工作室主持人受邀代表全国在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做研修应用典型案例分享,今年4月被推荐到学习强国,接受强国号专访。

二、数字教育背景下在线名师工作室面临的挑战

在线名师工作室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网上研修空间,解决了三地教师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恶劣天气、集中调课困难等无法参与教研活动的现实问题。

然而,在线名师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单从在线优质资源共享上,面临资源版权问题、资源质量问题、信息发布问题、互动交流问题等。此外,教育生态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也给在线名师工作室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在线名师工作室建设机制需要从“管”走向“理”

在线名师工作室建设在接受上级部门监督考核管理的同时,必须从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模式转向工作室主持人领衔的自主式管理模式,去行政化、功利化,成为一个能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内部组织。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将教学教研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数字技术如何对工作室开展活动进行有效评估等,这些都是在线名师工作室从“管”走向“理”面临的挑战。

(二)在线名师工作室模式需要从静态走向动态

在线名师工作室在定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成果展示的同时,有必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数据为依据、教师用户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实践和教研中各种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分析并对其进行挖掘,将挖掘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来发现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开展动态互动在线研讨,是利用新媒体开展数字化教研活动的挑战。

三、在线名师工作室实践对策

(一)双线联通双向发力,促协同发展

单一的线下工作室和线上工作室在开展活动时均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深”与“实”“广”与“快”是各自的优点,也是相互的短板。双线联通使得工作室的活动,线下“深耕细作”重研究主题的规划与实施,线上“传播共享”重研究成果的共生与共享。

1.线下活动为线上活动提供研究主题与精品资源,解决资源持续更新、版权和传播问题。

(1)重视研究主题的规划。天津市小学英语主题丛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方案贯穿三年线上线下教研活动,研究成为一个系列,从语篇研读到单元育人蓝图规划,从确定目标体系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从立足学科的教学研究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可以利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会议室进行京津冀三地乃至更大范围线上说课研讨,线下进行实地课例展示交流,力求通过双线研究让义教新课标理念一一落实落地。

(2)重视研讨过程体验性。在线名师工作室可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聚焦研究主题,带领京津冀三地教师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名师工作室线上会议功能参与线上研讨,并定期邀请专家线上指导。在“边讲—边研”的基础上,以“边做—边展—边评”的方式,促成人人参与,全过程体验,共同形成线下阶段性研究成果。优秀课例被录制成精品课例,线下讲座录成短视频,通过在线工作室发布。

2.线上活动。

(1)活动前:重视预报与预习。活动前,提前在线上工作室发布教研信息,并提供相关教研素材,供活动前了解教研主题和具体内容。通过布置研训任务,让大家带着思考参加教研活动,切实做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数据为依据、教师用户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目的。

(2)活动中:重视导引与评论。教研活动中,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要有意识关注教师在互动评论区的评论,通过评论既让参加研讨的教师各抒己见,又能在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的评论引导下,帮助大家形成基本共识。互动区由最初的签到区变成了“西湖论道”之场,观点交锋,引人思辨,研究直观、立体且短平快。

(3)活动后:重视反思与小结。活动后,能否通过反思小结物化研究成果,是高质量开展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请教师复盘活动,直播回放进行课堂观察,特别是对评论区的评论进行研读,以写反思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教师的心得体会通过在线工作室发布,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从“管”到“理”,京津冀三地携手交流互鉴,共促教师专业发展

把在线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当作额外的一项任务,会加重主持人和教师负担,不利于各项工作开展,有时会事与愿违,为了完成工作室的各项评估指标而开展活动。如果工作室一切活动的开展能服务教师需求、学校需求和区域需求,直面教育的痛点、难点和拐点,将各项工作整合,并利用工作室优化,使之成为教育、教学、教研等工作的润滑剂,会起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把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工作室建设目标提出来,并在每一项工作中加以落实,实现了京津冀三地携手交流互鉴,共促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借项发展,优质资源共建。在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平日承担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工作,工作量较大。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满足其他地方研修需求的解决方案就是用好在线名师工作室,将区域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与线上工作室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在线名师工作室建设,搭建起线下研修与线上研讨的桥梁,增强京津冀的密切联系,生成优质研修资源,聆听域外之音,同频共振,相向而行,让时间和距离不再是问题,更好地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借力发展,优质资源共享。在线名师工作室问京借力,汇聚发展势能,利用工作之便,挖掘出版社教材培训和国培等资源,让广大一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和教材编者对话,和高校专家对话。此外,利用暑期线下培训的机会及时将工作室直播信息进行发布,让线上和线下、活动与活动之间有了递进关联,凸显了工作室的规划性。

四、在线名师工作室实践成效与展望

在线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以服务天津本市、河北省部分地区为主,发挥了一定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线上直播生成了教学、教研资源;二是直播评论等增强了教研的互动性;三是打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小学英语教研品牌;四是服务了特定的教师群体;五是定期发布主持人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发挥了名师优质资源辐射作用。目前,工作室总浏览量8.2万人次,位列全国第12名,与其他优秀在线名师工作室,特别是语文、数学学科名师工作室的浏览量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发挥好在线名师工作室的高位引领作用,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适当加强宣传力度,以工作室丰富的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工作室建立之初,本着先建好基础设施,再广纳群贤的思路,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做太多宣传。未来,应不断丰富有价值的资源,逐步打造精品工作室,适当加强宣传力度,如与北京、河北等地其他在线名师工作室共同开展活动,通过互推互粉、共享资源等方式扩大影响力;鼓励工作室成员在线直播,吸纳更多参与者;增设互动区、讨论区或留言区,增加教师用户的参与度和黏性,提高工作室的活跃度,以此让工作室优质资源服务京津冀和全国更多的一线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二)形成工作室建设机制,用好的机制护航工作室发展

工作室建设是长期的,不能一蹴而就。要想工作室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发挥作用,除了要有好的资源外,还要形成工作室建设机制,在“建—管—用—宣—评”五环节上下功夫。

1.建:建一支线下线上资源共建的数字型研究团队。在线名师工作室要培养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推进优秀教育资源的开发,发掘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精心制作教学资源,让资源系列化、课程化。、

2.管:确保工作室优质资源及时上传更新。在线名师工作室资源力求做到动态更新,紧跟研究关键问题,突出一个“新”字。资源上传层层把关,以发放证明等方式明确资源版权,让优质资源落户在线名师工作室。

3.用:利用工作室线上资源开展研修活动。要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直播教研、在线课堂、实时互动等数字化教学教研工具,将名师的教学艺术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传播,以便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教师受益。

4.宣:线上和线下及时发布团队教研信息。工作室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外出讲学、区域教研、参加研讨会、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工作室活动进行宣传,对近期直播等活动进行预告,引导更多教师用户通过关注工作室,参与工作室研讨活动。

5.评:定期开展自评活动,优化工作室资源。通过组织座谈、查看资源点击率等方式,分析当前教师用户的需求,评价并优化工作室线上资源。

(三)不断丰富人文内涵,注入家文化,静待有识之士成为重要家人

京津冀是一家,瓣瓣不同,瓣瓣同心。通过不断丰富工作室人文内涵,注入家文化,紧紧依靠工作室专家、成员和学员,以严谨的研究态度,带领教师深耕课堂、扎实研究,三地教师互学共进,形成更多高显示度的成果,让彼此成为重要的家人,静待更多有识之士成为重要家人,进一步打开工作室局面,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对于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京津冀三地英语教师承担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有必要通过依托在线名师工作室建立教研共同体这样的长效机制,推动三地教学研究合作的深入开展,为三地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线名师工作室将进一步探索工作室建设与实践的新路径,发挥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高端引领平台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带动京津冀三地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为京津冀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内在生长给养和外在支持空间,赋能京津冀教师专业发展。

(侯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