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古典舞强调肢体动作与表演神态的有机结合,姿态优美但没有情感难以传递舞蹈所要表达的内涵,情感充沛但姿态不到位也谈不上美感。在舞蹈表演当中,每个姿态都要做到身动神动。只有表演和动作都完美流畅,才能展示出舞蹈所要传递的情感。因此,在进行古典舞表演时,不但要掌握每个舞蹈姿势,要在形态上做到准确,还要感悟舞蹈的内外神韵,并且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方能把古典舞蹈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关键词:古典舞表演;肢体语言;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6-00-03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表现形式,中国古典舞凝聚了数千年的中国舞蹈文化精神,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在古典舞蹈表演中,舞者主要以舞蹈动作、神态表情为媒介,通过对舞蹈空间和时间的把控及释放情感,增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张力。我国的古典舞是在传统文化浸润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其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趣,并且古典舞还借鉴了很多其他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中的表演形式,中华武术中的各种动作等,经过长久的吸收与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和气韵的古典舞。因此,古典舞既具备传统审美的特别节奏和形态,同时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只有将内外这两种气韵协调一致,才能完整地显示出古典舞的传统风格。本文将对古典舞表演中的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一、舞蹈肢体语言的内涵及其特点
语言,是每一个物种之间相互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肢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和沟通方式。
肢体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肢体语言指的就是用四肢和身体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广义的肢体语言,不但包括狭义肢体语言的内容,还将人的面部表情也纳入其中。人的肢体语言所能表达的情绪是极为丰富的。比如,当开心兴奋的时候,人会跳跃、拍掌;当情绪低落时,人会垂头;人在痛苦的时候还会捶胸顿足。舞蹈的肢体语言就是将人类的肢体语言进行艺术化,在表演中用来传递舞蹈人物的情感。相同的肢体语言也会由于人物的角色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肢体语言在舞蹈角色塑造上有着重要的意义[1]。
我国古典舞中的肢体动作传承了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其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理念。“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序》里已经表明,肢体语言在表达情感时,其效果要远高于普通的语言。把传统的审美理念、文化内涵等融入古典舞的肢体动作当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舞蹈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会让古典舞的风格更加鲜明,所以,在进行功能训练的时候,必须在舞蹈的肢体语言当中加入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让传统文化以古典舞的形式发扬光大,也让古典舞蹈在情感表达时更富有传统文化气质。
二、中国古典舞肢体表达的情感特性
我国的古典舞蹈在表达情感的时候,通常是以演员带动身体运动的形式来完成的。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性,二是统一性,三是从一性。呈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将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体验整体化地融入表演者的整个身体当中,让表演者在进行身体运动时,也会带动情感的变化。换句话说就是,身体的运动和情感的变化是一致的,比如,当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上升性的时候,那么表演者就会带动自己的呼吸和身体向前方或向上方进行运动,而当表达的情感是下沉性的时候,表演者则会带动身体向下进行运动。表演者用这种方法来确保古典舞的动作和情感是统一的。单一的肢体语言动作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一的,如兴奋、愤怒、沮丧、失落等,但是随着表演者的呼吸的变化,不同的肢体语言动作可以通过连贯、协调的变化,转化成为另一种情感,这就使得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可以顺畅地进行情感的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变化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即从一性,所有单一的肢体动作最终都是为了表达整个舞蹈作品的复杂情感而服务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而言,我国古典舞当中的整体性、统一性、从一性三者是有机的,都是为了保证表演者的情感和肢体动作统一协调,以传递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2]。
三、如何实现中国古典舞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为了实现中国古典舞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的统一,我们需要理解舞蹈内涵,奠定情感基础;强化基本功训练,促进肢体语言发展与提升;利用肢体动作展示舞蹈情感;做到“内外相合”。下面,我们分别对这几点展开论述。
(一)理解舞蹈内涵,奠定情感基础
理解舞蹈内涵是舞者在表演中国古典舞时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不仅要求舞者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舞蹈情感的感悟。为此,舞者需要把握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主题情感分析,进行情感体验和共鸣,提升文化修养[3]。
1.把握文化背景知识
中国古典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历史知识、传统艺术、哲学思想等。要理解舞蹈内涵,就必须把握文化背景知识,通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背景来理解特定舞蹈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与中国古典舞的紧密联系更好地把握舞蹈的风格和意境;通过舞蹈蕴含着的道家、儒家、等哲学思想来理解这些思想所传达出的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4]。
2.进行主题情感分析
古典舞有着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舞者需要深入了解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了解舞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舞蹈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线索和主题意蕴。同时,要分析舞蹈的各个部分情感基调和动作的含义,厘清舞蹈的情感线索和发展脉络,明确情感的起伏变化和高潮部分;分析伴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色彩,理解音乐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舞蹈的情感内容,使自己的表演更加生动和感人。
3.进行情感体验和共鸣
理解舞蹈的情感内涵,需要舞者结合自身的经历或情感体验来找到与舞蹈的情感共鸣点,将自己想象成为舞蹈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从而更加真实和自然地表达舞蹈的情感[5]。
4.提升文化修养
为了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舞者应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讲座、展览、演出等,能够开阔视野,丰富文化内涵还可以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培养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从而在表演中更好地控制情感,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6]。
通过以上方法,舞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背景和主题情感,从而在表演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实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强化基本功训练,促进肢体语言发展
要在古典舞中完成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的统一,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加强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因为只有基本功扎实了,在单个肢体语言上做到十分标准,才能谈及如何进行情感表达,如果只是去空想式地体验舞蹈作品当中的内涵,却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无法准确地进行表达。所以,作为舞者,为了更好地诠释人物、展现故事,就必须做好基本的舞蹈训练。首先,要加强力量感。古典舞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刚柔并济,舞者的肢体非常柔美、优雅,却又充满了力量感,所以,舞者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必须关注力量感,对肌肉控制、站立转身等基本动作一定要做到位,并且还要通过其他方面的训练去强化自我肌肉的耐力。其次,在进行基本舞蹈动作训练的时候,舞者必须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知道自己的薄弱之处,并且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可以通过录制的方式观看自己表演、训练的过程,从中找到自己所欠缺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此外,还可以让老师陪同自己一起观看,发现在肢体动作中所表现出的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并请老师进行指导。舞者在训练的时候也要多和同伴交流,共同进步[7]。
(三)利用肢体动作展示舞蹈情感
肢体动作是传递舞蹈情感内涵的最直接手段,在古典舞的表演当中,强大的肢体动作可以有效地将舞蹈中的情感内涵展示给观众,从而让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表演者在肢体动作上要准确、有力、丰富,从而表达出古典舞的神韵和气质。在具体的表演当中,表演者要展示出挺拔的体态,要让身体既有力量感,又带有柔美的气质。在表演开始之后,表演的手指、手臂、腿部、脚都要在气息的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的运动,表现或激烈或柔和,或兴奋或悲伤的情感,在情感表达的时候,要细腻到位,配合着面部表情、眼神等,在伸展、跳跃、托举等各种姿势当中,将舞蹈人物的内心完全表现出来。同时,身姿既要轻盈又要有力,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跳跃、旋转,要让每个肢体动作都成为整体作品情感当中的重要环节,从而在舞台上更加投入,转化成舞蹈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外化表演者。例如,《秦俑魂》,这是一个单人舞节目,由黄豆豆表演。这个舞蹈作品就是舞蹈肢体动作传递情感的优秀案例。舞蹈的创作灵感是兵马俑,以秦王朝军队的浩大气势为背景,在编排当中,还加入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很多动作,情感基调是中华好男儿不畏艰难、刚强无畏的好武精神,既有果敢强悍的刚,又有机智沉稳的柔,刚柔并济。表演者在演绎作品过程中,使用了很多高难度的舞蹈语言,比如,空中腾跃劈腿、横移空中转身变叉等,这些动作的使用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要表达秦将士能征善战、勇往无畏的精神气质,在表演当中,黄豆豆用超一流的舞蹈技巧,完美地演绎了秦俑的个性特征,极为洒脱自如,营造了虚实交集的境界,让观众感受到舞蹈作品中所传递的尚武精神,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8]。
(四)做到“内外相合”
我国古典舞当中,对于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的统一表现在“内外相合”,这也是传统审美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内外相合表现为六合,也就是内三合与外三合。所谓的内三合,指的是思想情感上的各个部分的统一,心意相合、意气相合、气力相合。所谓的外三合,指的是外在的肢体动作的协调,手脚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内三合强调的是人的内心、气息、力量的融合,当人产生意念的时候,心意做出决定,然后通过气来表达意念。所以,人的动作、行为都是由心意指导,同时通过心意、气力的结合而完成的,内三合是运用肢体动作传达心意的内在方法。外三合中的手、脚、肘、膝、肩、胯都是人体的肢体部位,它们的相互配合可以完成心意需要的肢体动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也被称为三节。总体而言就是六合三节。三节指的是整个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各个节点。每个身体部位都有稍节、中节、根节之分。身体整体的三节为头、腰、脚。而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分为三节,如对手臂而言,指、肘、肩就是三节;对于腿而言,脚、膝盖、胯就是三节。三节六合是古典舞肢体动作训练的基本理念,对古典舞情感与肢体的统一有着重要意义。在古典舞当中,每一个肢体动作都必须做到各个部位的协调,又要配合舞蹈作品完成有机统一,其也是人物表演和情感表达的基础。运用好这个训练理念,可以在古典舞的训练、表演当中更加准确地捕捉到所要呈现的人物的气质,并通过准确、协调的肢体动作传递给观众[9]。
总之,中国古典舞的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舞者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技巧,从而在舞台上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风采,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本文中,笔者对舞蹈肢体语言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探究,对中国古典舞肢体表达的情感特性展开了研究,并对如何实现中国古典舞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的统一展开了分析。中国古典舞以其丰富的身体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实现中国古典舞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的统一,舞者需要在理解舞蹈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和情感体验,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只有当舞者真正理解了舞蹈的情感内涵,并通过肢体语言自然地表达出来,才能使观众感受到舞蹈的真正魅力。
参考文献:
[1]马佳.中国古典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J].艺海,2023(12):52-55.
[2]陈晴.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23(06):145-148.
[3]王珊.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23.
[4]廖青.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价值研究[J].参花(下),2023(01):56-58.
[5]蒋小刚.中国古典舞表演与实践中的自我转化思路[J].黄河之声,2018(22):134.
[6]黄子薇.中国古典舞肢体语言风格的构成[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7,2(04):118-124.
[7]翁婷.中国不同地区古典舞身体动作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形式[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4(03):139-141.
[8]何碧波.由“这一类”到“这一个”——中国古典舞人物表演初探[D].北京舞蹈学院,2015.
[9]苏超.舞蹈教学中“语言”的魅力——论中国古典舞身韵[J].中国文艺家,2019(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