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提升公交卡文创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本文探究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公交卡文创设计的可行性方案。本研究从理论方法、实际应用、视觉美感等层面分析并提取地域元素,并结合文创类公交卡的实际运用案例和公交卡的芯片结构,研究其合理适当的运用办法和造型创意。以江苏常州的地域文化为例,斟酌地域元素在公交卡文创设计中的使用。根据设计方案的推广及考察调研,表明从理论方法、实际应用、视觉美感等层面分析并提取地域元素并将其与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能够实现地域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物品的理想状态,为实物公共交通卡的外形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地域文化;文创设计;公共交通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6-00-03
一、地域文化与文创设计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由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自然与生态环境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它会经过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且特色鲜明的文化类型。[1]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痕迹,是一种古今对话的媒介,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桥梁和索道。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及文化背景,这是一种一代传一代的血脉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进行了大范围的融合,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色彩却日渐暗淡,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表面上显得有些刻意,但实际却是背负着文化血脉的重要性。在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会使设计变得有温度,给人一种家乡的归属感。
(二)地域文化与文创设计结合的优势
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人的智慧、想法 思维、技能形成的文化寄托载体,一般在现有的事物基础上进行创新,并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开发出具有额外附加值的产品。[2]它的产生本源于人们希望通过将文化的意义寄托在产品上,以实现文化的传播。因此,文创产品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可视化体现方式,帮助人们更容易地达到文化理解以及文化传播的目的。地域文化也是文化的区域性的体现,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文创产品的特性包括文化性、艺术性、地域性、民族性、实用性、纪念性、经济性、时代性等,可见,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融合理所应当,并且完美契合。在普通的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也许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侧重于某些特性,但地域元素的应用常常不会被首要考虑。但是对于公交卡这种具有地方局限性的产品设计来说,地域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公交卡文创产品的现状
(一)现有的公交卡文创产品
公交卡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年轻人群和老年人群占比较大,而这两类人群对公交卡的使用方面会有一定要求。在电子公交卡流行的当下,传统的公交卡依然普遍存在,一般都在市民卡中心销售。一是因为实体公交卡的充值会带来优惠,这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是一项很优惠的选择,再就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电子产品的操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便利,反而是实体的公交卡更为简单方便。市民卡中心所售卖的公交卡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公交卡,呈卡片状,这种类型的公交卡在使用的时候会有遗失的风险,且卡片造型单一,功能单薄,从地域文化的宣传角度来讲,仅能在卡面上印刷当地的具有代表性地标类的图案,宣传效果甚微。二是挂件类的公交卡产品,相比卡片式的公交卡比较少有,也仅是图案上的创新,外形为圆形,装饰性弱,文化的传播效果也是微乎其微,仅仅降低了遗失风险。可见,一个具有地域文化宣传效果的挂件类公交卡文创产品仍然是缺乏的(见图1)。
(二)公交卡使用者对公交卡外形的改造
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可用材料以及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公交卡进行一系列的改造:这些改造者是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他们大多将公交卡中的芯片拆出,通过滴胶的方式将公交卡芯片置入已经做好的既定模型中,以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还能使公交卡的外部造型得到改善和美化(见图2)。
使用者对公交卡的改造恰恰说明了公交卡造型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缺乏,从而印证了挂件类公交卡文创产品的需求与前景。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也许一个花哨的公交卡造型并不是很重要,其首要考虑的可能是遗失风险的规避,以及拿取和携带的便利。老年人对公交卡的改造可能更加简单:他们常常在公交卡的边缘打孔,穿在钥匙扣上,或是放在卡包里挂在脖子上、系在腰间等。这也恰好体现了目前公交卡产品设计的不足之处。
(三)现有的公交卡文创产品的案例
图3中列举了融合地域文化的公交卡文创设计的几个案例。长安通虎符公交卡和玉玺公交卡都参照了陕西博物馆中的文物造型。陕西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当地文物众多,因此,将玉玺、虎符这种极具历史文化特征的形象作为原型进行设计是恰如其分的。紧接着,陕西又推出了扇子系列的公交卡,这些卡片更薄更轻,增加了更多实用功能,但由于材质是宣纸与木骨架,增加了损坏的风险。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在历史文化方面也是当仁不让,南京的公交卡设计也采用了玉玺造型,符合六朝古都的特点。河南洛阳则是采用牡丹的造型,以挂饰的形式来制作公交卡文创,不仅提升了装饰性,还进一步吸引了旁观者的眼球,达到了较强的宣传效果。但是,这些公交卡文创设计大多与历史文化相关,与市民的生活贴合度还不够,对于地域性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还不够,对民间的传统元素的提取还不够充分。
三、地域化公交卡文创设计的创新策略
(一)图形转译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符号元素,主要以平面图形为主,分为三种类型:人、动物及抽象图案元素。[3]在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地域元素的提取,主要依靠以下两点:图案色彩和材质特性。
1.图案色彩
图案艺术在广义上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后,称为图案。有些器物,如某些木器家具,除了造型结构外并无别无装饰纹样,亦属图案艺术的范畴。因此,狭义上的图案艺术是将器物上的花卉、树石、禽兽等自然物形象进行规则的艺术概括和加工,组成独立或一组的平面构成或立体的装饰纹样和色彩的艺术形式。[4]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利用图案来进行装饰,而不同地域所使用的纹样各不相同。比如,形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中持续时间最长、势力最强的一支。仰韶文化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半坡类型地处黄河中游地区,出土的陶器作品上的纹样以鱼纹为主;而南方两湖地区的庙底沟类型所出土的陶器上的纹样以花瓣纹为主。由此可见,早在几千年前,文化就已经因地域而有所划分,形成了地域文化百花齐放的奇妙景象。
2.材质特性
公交卡文创材质应具备坚固性、耐用性、轻便性等特点,因此,在材质选择上要尽量规避易破的材质,与此同时,由于是每天要用的物品,掉色掉漆的问题也要避免。
(二)增强体验美学
公交卡的文创产品设计既要满足实用性,更要满足美观性,在视觉审美舒适的情况下,依然兼具实用性,是公交卡文创产品设计的关键要义。
1.实用性
作为每天需要使用的公交卡,实用性是其首要特性。在兼顾外形的同时,是否能够准确快速地刷卡也尤为重要。根据陕西目前的地域化公交卡的使用情况来看,刷不上卡、反应慢等问题似乎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公交卡中的芯片感应距离的问题。因此,针对独特的公交卡文创设计,在芯片方面需要做到感应阈值的加大和感应速度的加强。如果芯片的改变成本较大、难度较高,那么在公交卡的外部造型上就要提供一定的感应提示区。比如,陕西的玉玺公交卡,芯片应置于玉玺的底部,在完成“盖章”的同时即可刷卡成功。还有团扇公交卡,本身就是扁平的造型,将扇面轻轻触碰刷卡感应区即可完成刷卡,具有古风仪式感,给人一种不同的刷卡体验。
2.美观性
人们时常会探讨美观性与实用性何者更为重要的问题。在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下,这个答案本可能会有所不同。愚以为,实用性与美观性何者更重要其实没有标准答案,适合当代的才是正确的。美观性是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实用性是满足人的使用需求,两者都是为人服务的。在现代,明确地划分实用性与美观性似乎已经过时了。放眼当下的设计,只具备其一的已很少见,几乎所有的设计都在传达实用性与美观性相融合的现状。在公交卡文创设计的既定实用性下,美观性的研究与发展成为当前较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四、地域化公交卡文创设计的应用——以常州为例
(一)常州地域元素的提取
俗语讲:“苏常熟,天下足。”在古代,苏州、常州等苏南地区是主要的粮食产地,如果这两地粮食成熟大丰收,就可以供给天下人。由此,水稻的图案就可以作为常州的地域元素之一。再者,据地方文献记载,常州梳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制作工艺在明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生产的梳篦被选为宫廷贡品,享有“宫梳名篦”的美誉。常州梳篦制品主要包括梳篦和木梳两个种类。梳篦也称“篦箕”,以毛竹、牛骨、生漆等为原料,经七十多道工序制成;木梳以黄杨木、石楠木为原料,整个生产过程有28道工序。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之精、水平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可以考证的。梳篦恪守“天然材料,手工制作”之特色,以选料精细、工艺考究著称。可见,梳篦的图案元素也可作为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一项素材。
(二)常州地域文创产品体验美学的设计
根据江苏常州的地域文化,如果要制作公交卡文创产品,首先可以考虑梳子的造型。由于梳子多为木质或牛角材质,由此,材质的选择就指向了木材或是塑料滴胶等耐用不易掉色的材料。江苏常州的特产梳篦本身就是扁平型,可将芯片置于把手位置,尾部穿绳可挂。不同材质决定了梳篦的颜色差异,虽材质有异,但天然的木色总给人简单质朴的美感。若采用滴胶工艺,颜色则更具多样性,应选择令人舒适的色彩。在造型美方面,应注重流畅的外形、精细的做工和考究的比例等。同时,光板的梳篦显然不如具有装饰纹样的梳篦更具地域文化的传播性。在梳篦之上,手艺人常以花卉、树石、女子形象、蝴蝶、蝙蝠作为基本元素,因此,在梳篦造型的公交卡文创产品上,也可适当运用这些元素,以实现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消费者对地域性文创产品的需求日趋增加,设计师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使其可视化。从不同的地域文化的特点出发,可有效解决现有公交卡产品的形式单一、功能简单、文化传达力弱等问题,并设计出优秀的地域化公交卡文创产品,提升各地地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重视性,有助于更好地继承与弘扬地域文化。
设计师通过整合地域资源,更好地理解和传播地域文化,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融入文创产品中。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可以为使用者打造更具表现力的地域文化产品。结合地域文化要素,融合创新产物展现地域文化的新鲜面貌,设计出实用性、美观性、地域性兼备的文创产品,让用户更深入地感受和体验所处地域的文化艺术魅力,以此助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郁燕飞.浅谈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66-67.
[2]全国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联盟“品牌发展计划”启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02):31.
[3]曾静.海南黎族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6):91-94.
[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彩图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