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封神”背后

2024-09-04 00:00:00
东方企业家 2024年9期

2024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上,郑钦文2:0击败维基奇夺得中国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 图/视觉中国

郑钦文赢了!

在法国巴黎的罗兰·加洛斯球场,被外界视为“第二个李娜”的中国女子网球新锐,成为首位在奥运会网球单打赛场登顶的亚洲人。

赢下奥运会决赛后,法网连发四条微博祝贺“Queen Wen”,称她心怀家国志,称这是属于她的金色年华。

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也第一时间发出“贺电”,“首次出战奥运便为中国带来第一枚网球项目单打金牌,恭喜钦文!”

网球人口世界第二

WTA真正看中的是郑钦文背后的中国巨大的网球市场。据国际网球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全球网球报告》,2021年全球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有8718万人,中国以2000万人成为全球网球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网球人口的22.9%。

同时,中国网球场的数量也为全球第二,达49767片。网球教练则以11350人位居全球第五。

在欧美国家的网球市场已经逐渐进入饱和阶段后,中国承载着各方的期许,被认为可能带来新的爆发性增长点。

根据博研咨询发布的2024年—2030年中国羽毛球和网球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分析,中国羽毛球和网球行业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450亿元,2020年达到了500亿元,2021年达到了560亿元,2022年达到了620亿元,2023年达到了680亿元,2024年预计将达到740亿元。

在近千亿蓝海下,网球相关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网球相关企业3746家,2023年全年注册相关企业227家,同比增长33.53%。2024年前7月注册12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家。

“疯狂”打球的中国人

实际上近几年打网球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一位深圳网球场的店长表示,“这几年打网球的人变多了,有五六岁的小朋友,也有初中生,另外还有一些大厂员工及金融从业者,他们起步早,技术也不错,目前深圳的网球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成熟的了。”

中国网球协会理事、弘金地体育CEO刘丰宁称,“深圳至少拥有2000片网球场,热门地区、热门时段的场地预订基本要靠‘抢’。单次场地使用费约在100元~500元区间,普通教练费用约在300元~600元区间,资深教练和外教收费甚至在千元以上。以中位数推算,按每周一次网球课加一次场地练习,一个月的费用就将达到28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装备消耗的费用”。

这是只是一个相对平均的消费价格。据上述深圳网球场的店长统计,他所在的球场大多数会员的每月花费约在3000元到10000元不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网球在中国体育消费领域,并不是“平易近人”的。

而郑钦文战绩也点燃了平时不打网球民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网球体验与培训参与人数也大幅上涨。

暑期运动培训班火热,少年冒暑热学网球 图/视觉中国

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网球”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60%。网球体验课、网球培训季度课包在平台热销,美团上网球运动相关团购订单量同比激增172%。

网球装备也火了

打球人士人数飙升,网球装备也在热卖。奥运会之前,有网球品类的运动品牌主要是安踏集团旗下亚玛芬集团的威尔胜品牌(Wilson)、而安踏集团旗下的两大主品牌之一的斐乐(FILA)品牌,也有一些网球服装。这其中,仅有威尔胜,有包括网球拍、网球和鞋服等全系列网球系列产品。

球拍品牌方面,目前国内市场主要是威尔胜和尤尼克斯(YONEX)的竞争,而全球主流球拍品牌如海德(HEAD)、王子(Prince)、白保力(Babolat)等,在中国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郑钦文夺冠后,其他品牌也开始宣布进军网球装备。比如8月6日,露露乐蒙(lululemon)宣布2024网球俱乐部(Tennis Club)系列正式发售,这一全新系列以球场配色为主,包括复古的灰桉色、传统绿色和简约白色,产品包括运动背心、卫衣、连衣裙、短裤等单品。

据媒体报道,郑钦文奥运夺冠后,某电商平台热搜第一名是“郑钦文创历史夺冠网球裙”,热度超2500万。7月至8月初,该平台网球裙销量同比增长91%。其中,95后购买的网球裙数量同比增长179%,00后购买的网球裙数量同比增长155%。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郑钦文夺得金牌,将会给中国网球运动在多个方面带来正面影响。在体育消费领域,郑钦文夺金将显著提升网球运动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球迷们可能会更加愿意购买网球装备、观看网球比赛、参与网球旅游等,这些都将为中国网球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网球运动的普及,相关的体育用品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商业化进程还远未成熟

虽然中国网球市场发展迅速,但中国网球的商业化进程还远未成熟。这主要表现在赛事收入、运动员奖金和国际顶级赛事存在差距。

目前国际四大网球满贯赛事运作非常成熟,赛事收入来源主要是赞助商、转播权、门票和周边产品。赛事收入高,总奖金也自然水涨船高,公开数据显示,温网2023年赛事总收入为4亿英镑,总奖金为4470万英镑(约合4.1亿元人民币)。

另外其他三大大满贯赛事总奖金也颇为丰厚,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美网赛事的总奖金额度6500万美元(约合4.6亿元人民币); 2023年法网的奖金总额达到了4960万欧元(约合3.9亿元人民币);2023年澳网的总奖金为7650万澳元(约合3.7亿元人民币)。

美网2024首轮,郑钦文手持威尔胜球拍 图/ Wilson威尔胜官微
标斐乐赞助球员克雷吉茨科娃 图/ @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

相比之下,国内两大顶级网球赛事的总奖金就显得相对较少,2023年上海大师赛的总奖金为880万美元(约合6285万元人民币),2023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总奖金为1175万美金(约合8392万元人民币)。

虽然中国网球赛事的观赛人数近些年持续增长。数据显示,两大国内顶级网球赛事中,2023年上海网球大师赛的观赛人数超19万人,较2019年的15万人有大幅增长;另一个在北京举行的2023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人数达到18.4万人次,票房收入比2019年(即上一届)翻一番多。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观众现场观看意愿仍较顶级赛事来的低。中国网球协会理事、弘金地体育CEO刘丰宁表示:“目前中国网球项目的普及和发展时间较短。成熟市场往往有更稳定的网球消费人口,并且有更强烈的观赛传统和习惯,这也使得他们的票房收入占比要远高于国内赛事票房收入的占比。”

2023中网首个正赛日现场 图/中网ChinaOpen官微

刘丰宁认为,当前中国众多网球爱好者尽管每月花费数千元去打网球,但是观看赛事的意愿仍然偏低。

而现场观赛意愿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土明星球员的缺乏,有分析认为,这就是WTA以及大满贯赛事乐于见到郑钦文这位新星诞生的原因。因为,只有更多的中国明星球员涌现,中国的网球赛事消费市场消费习惯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涌入。

有专业人士表示,WTA、ATP和大满贯赛事都在呼唤中国球员,只有超级明星提高知名度后,才会有更多的广告赞助商和资源进入到赛事运营中,从而真正破圈。

家里“砸锅卖铁”?

不过郑钦文高收入的背后,也离不开曾经的高投入。想在网球这项运动上取得成绩,除了运动员本人要有天赋,付出足够多的汗水之外,还需要巨大财富的支撑。

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女单夺冠后,有媒体报道称,郑钦文一家这么多年,培养她的费用或超2000万元,在郑钦文十四五岁的年纪,父亲为了供她打球,曾经打算卖掉家里的房子。

不过郑钦文的成长也并非全靠家里,实际上她在职业生涯的起点已收获了业内国际巨头的“青睐”。这不仅让她收获了一部分最直接的经济支援,也让她的职业生涯有了更系统化的规划。

2013年,郑钦文前往美国佛罗里达IMG(国际管理集团)学院参赛受训,比赛中她一鸣惊人,这也让这所冠军摇篮学院背后的IMG公司——这个曾经签下过费德勒、纳达尔、小威廉姆斯还有李娜的全球最大体育经纪公司,第一时间决定与11岁的郑钦文签约。

IMG网球事业部副总裁马里恩·巴尔对郑钦文青少年时期的印象很深:“她第一次参加IMG国际比赛时,完全不像一个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赛事的孩子,丝毫不怯场、不服输。所有的教练都来跟我说,那个中国女孩真是太棒了。”

体育界隐形巨头IMG在赛事运营上具备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在打造巨星上驾轻就熟。在IMG的介绍下,郑钦文13岁就获得了美国运动巨头耐克的赞助。随后,威尔胜、蚂蚁集团等全球最顶级赞助商也在这家经纪公司的运营下也早早进入当时还未收获过网球商业巡回赛大满贯奖杯的郑钦文的赞助商矩阵中。

郑钦文去年狂赚5000万元

在带火网球经济的同时,郑钦文个人商业价值甚至已经“火出圈”。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23年度体坛收入最高的女运动员榜单”显示,郑钦文以年收入720万美元(约合5160万元人民币)排名第15。

在该榜单中,谷爱凌以2210万美元的收入(包括场上收入10万美元和场外收入2200万美元)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的正是本次巴黎奥运会半决赛中被郑钦文击败的波兰网球名将斯维亚特克,其年收入为2390万美元。

手握大量代言的郑钦文

除了已代言蚂蚁、兰蔻、耐克等大众消费品中的顶尖品牌外,郑钦文的热度已经跨界至高级时尚圈。

五大刊之一《时尚芭莎》再次邀请她穿上巴黎世家(Balenciaga),并将她作为奥运会前的月刊封面人物,以《郑钦文:火一样的女孩》为名打造独家专题(见下图),郑钦文将网球拍随意放在鳄鱼皮包袋中,简单而不费力地展现“高级网球时尚”,这也是本次“郑钦文 x Balenciaga”在赛后被人们广泛关注、种草许多女生的关键所在。

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左)和孙甜甜拿下女子双打金牌

孙晋芳大胆改革:不同的培养模式

造就郑钦文奇迹的背后,也是因为她赶上了好时候,恰逢网球培养模式大胆改革。

早在20年前,中国组合李婷/孙甜甜就拿下了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子双打金牌。不过那时的中国网球培养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奥运会、亚运会成绩为主要目标的举国体制。

2003年,传奇排球女将孙晋芳调任体育总局的网球管理中心。刚到那的时候,她得知网球管理中心一年的经费才 400万元出头,赞助商能给的也就100万元。

在国际上,网球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之一,运动员平常训练、比赛需要很多钱,比如李娜团队一年的训练费,就要用到500万元。

孙晋芳决定大胆搞改革,给选手放权,允许他们自己出去“找饭吃”。她鼓励李娜、郑洁、晏紫、彭帅等好苗子“单飞”,享受一定程度的教练自由、奖金自由、参赛自由。

终于在2009年,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放开“单飞”模式,运动员可以自己管理训练和比赛,相应的奖金和商业收入绝大部分归运动员所有,实现自负盈亏。

“单飞”后,一些网球运动员的成绩取得了更大突破,比如李娜拿下了两个大满贯赛事女子单打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赢得网球大满贯单打项目冠军的运动员。

2006年温网,郑洁(左)、晏紫首次捧起温布尔登女双冠军 图/视觉中国

“单飞”是一场豪赌

不过,个人参与职业化市场“单飞”的运动员,所承受压力可能也更大,因为脱离集体后,运动员需要支付教练和个人团队,以及机票、住宿等杂项的成本。

湖北省队的一位教练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长期在欧洲和美国训练的运动员想组建一个包括稳定教练员和训练师、康复师的团队,每年至少需要300万元。

有媒体测算过,国家和家庭培养一个像张之臻这样打进世界前100名的网球选手大约要花费2000万元人民币。

卖房子去支持子女的运动员事业,本质上是一场豪赌。毕竟,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拿下奖牌的概率实在太低,一旦失败,可能多年成本的零头都赚不回来。

武汉体育学院网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柯勇表示,“当下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路径更多地还是依靠系统内,也有一些家长和孩子进行自主培养”。

柯勇认为,“是否走系统外的道路,抉择权在于家长。走体制外的职业化路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筹建教练和保障团队,可以在年幼时就接受到先进的训练体系和方法。但选择体制外,也就意味着,训练、参赛、供养团队的费用大都需要自行负担,经济门槛往往是父母和孩子最难跨越的一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