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猪是一种中小型偶蹄目动物,因眼睛下方的皮肤上长有醒目的大疣而得名。疣猪的颜值实在太低,不仅脸上有尖疣,脑袋与身体的比例还严重失调,再加上头部装备的四枚獠牙,背部生出的一道灰色鬃毛,尽显狰狞之态。然而,能够在狮子、花豹、鬣狗等猛兽横行的地盘上顽强地繁衍生息,疣猪自有生存之道。
疣猪是善假于物的高手。
由于身材矮小,在预警方面有着无法克服的劣势,所以疣猪常常借力于斑羚羊等动物,在这些食草动物群体活动的区域内觅食青草和块茎植物。体型相对高大、听觉极为灵敏的公斑羚羊就像高分辨率的监测雷达,无意中为疣猪提供了免费的预警服务,使疣猪能尽早意识到危险的靠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疣猪还是天生的谨慎者。
在外出觅食的时候,即便发3/ZximtApyfsswWHK9wHZw==现一只已经死去多时的、个体比自己小的花豹幼崽,疣猪也会表现得非常警惕,往往会在安全地带观察一阵子,然后慢慢靠近,再试探性地用獠牙触碰死尸。无论对方是生是死,最终它们都会放弃食用腐肉,选择离开。
对于一些无法准确判断的事情,疣猪的处世哲学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控制过多的欲望,放弃冒险的做法,意味着远离危险。
在通常情况下,幼年的疣猪是不会轻易离开洞穴的。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里,长度可达三米的洞穴为它们的成长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避难之所。
在进洞穴时,成年疣猪表现得相当谨慎。它们总是采用“倒车入库”的进洞方式,后半身先进去,前面锋利的獠牙随时准备对付可能到来的捕食者,同时还能侦察是否有未能甩掉的可怕“尾巴”跟随而来。在出洞时,疣猪则会先积蓄力气,选择好时机,然后快速地直冲出去。这样一来,即使有花豹等猛兽在洞口附近等待,疣猪也能增加逃生的概率。
谨慎意味着冷静,而并非胆小。有时候,已经退入洞穴的疣猪会面临母狮挖掘洞穴的威胁。母狮一旦捉到疣猪,就会果断使用强力把它摁倒,然后紧紧咬住它的咽喉,让疣猪无法逃脱,窒息而死。
在生死存亡之际,疣猪会用大脑袋顶着土向洞口的捕食者奋力扬去,以期让这“炸药包”给对方的行动带来干扰。不过,这种做法伤害性小,对于铁了心要彻底捣毁巢穴的多头母狮而言,作用不大。这时候,疣猪还有其他的应对之策,那就是施展挖洞绝学,迅速开辟出一条新的通道,从新洞口处猛然蹿出,以期能够绝处逢生。
疣猪的生存之道启示我们:巧于借力、保持谨慎、灵活应对,永远是在处于弱势之时和命运抗争、与强者周旋的必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