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

2024-09-03 00:00:00梁水源
知识窗 2024年8期

时光流转,在历史的沙漏中,总有一些故事如同被埋藏的珍珠,等待着被发现的那一刻。林徽因的故事便是这样一颗被埋藏的珍珠,她的才华、坚韧与遗憾,共同编织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来到英国。那时的她正值青春年华,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憧憬。她漫步于伦敦街头巷尾的古老建筑之间,那些历经风雨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古迹,让她感受到了建筑的魅力。她惊叹于设计师的巧思与匠心,心中不禁萌生了一个梦想——成为一个建筑师。

回国后,林徽因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梁思成,他们一起讨论建筑学的理念,一起构想未来的蓝图。在梁思成的影响下,林徽因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建筑师的决心。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怀着对建筑学的热爱,决定一同前往美国深造。可是,他们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抵达宾夕法尼亚大学时,被告知建筑系不招收女生。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他们的头上,让他们感到无比失望和沮丧。

面对这样的困境,林徽因没有放弃,她选择进入美术系学习,同时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在美术系的学习过程中,她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才华,不仅完成了美术系的课程要求,还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获取建筑学学士学位所需的大部分课程。虽然林徽因的才华和努力赢得了师生的尊重与赞誉,但受限于当时的社会观念,她始终未能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这个遗憾一直伴随着她。

然而,林徽因并未因此气馁。她坚信,只要心中有梦,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毕业后,她与梁思成一同回国,投身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调研工作。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探寻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古迹,记录下无数珍贵的建筑资料。在实地调查中,林徽因展现出了作为建筑师的才华和敏锐,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建筑的独特之处。她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工作填补了中国建筑学的空白,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调研工作,还建立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研究系统。这个系统为后世的建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建筑学逐渐走向成熟和独立。

后来,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她积极参与我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为设计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林徽因始终有一个遗憾,她未能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学士学位。

2024年5月,林徽因的遗憾终于得到了弥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举办的毕业典礼上,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代表她领取了迟到近百年的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这个荣誉的颁发,不仅是对林徽因个人才华的肯定,还是对她为中国建筑学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