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电子亲人”?

2024-09-03 00:00:00黄鹤权
知识窗 2024年8期

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类特殊的账号。这些账号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乃至爸爸妈妈自称,不仅分享质朴的生活哲学,还将古老智慧与当代技能巧妙地融合,与万千网友情感互动,展开一次次跨越代际的心灵对话。如此真挚而深入的互动,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被不少网友认证为“电子亲人”。

比如,有的账号打造“爷爷的平行世界”,更新爷爷奶奶的日常,几分老派、几分有爱的言谈举止,让许多网友直呼看到了自家爷爷奶奶的影子。有的账号以妈妈话家常的口吻,缓缓讲述“如何洗净沾满泥土的蔬菜”“处理鲜虾的小窍门”,这些简单至极却又饱含关怀的分享,就像妈妈在耳边轻声叮咛,字字句句皆是家的味道,常常令观者不经意间便湿润了眼眶。

当我们浏览这些“电子亲人”账号时,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共性。首先是熟悉的温度。无论是“爷爷的菜园日记”,还是“奶奶的针织课堂”,这些账号都以温柔而坚定的爱复现了我们记忆中与长辈相处的温馨画面。其次是情感的共鸣与传承。比起攀登的成就高峰,“电子亲人”更愿成为我们心灵低谷时的温柔守望者,它们会心系我们的健康、平安与情绪波动,并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

这些“电子亲人”展现了平等与尊重,它们往往没有什么“爹味”,取而代之的是朋友般的亲密与理解,用同理心的温柔触角悄悄完成一次盛大的疗愈。前段时间,演员张颂文在评论里安慰网友的事情冲上热搜,网友纷纷列举他在社交媒体上的细腻回复。张颂文的回复是一种成熟而纯粹的安慰,既无多余的责备,又非空洞的鸡汤。由此,张颂文在众多网友心中悄然树立起“电子爸爸”的形象,当很多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去他的社交账号留言倾诉。

所以,当有人感慨“电子亲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打败了部分亲生爸妈时,我不难理解其背后的深意。这样的视频互动,确实超越了单纯的信息传递,成为深情联结的纽带,使得冷硬的数字界面被一股暖流浸润,散发满载人情味的馨香。

我不由想起《人民日报》近期的精辟评论,里面便曾巧妙地提及“电子亲人”宛如情绪充电宝、心灵加油站,它与近年来流行的“自我养育”话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承载着年轻人对亲情关系、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探求,且同样能反哺现实世界,让人们心中升腾起向好的希望,生发出改变的力量,去建构更有温度的、更有力量的支持系统。

当然,也有人怀疑这份连接的真实性,担心这份依赖过于虚幻,甚至有人认为很多账号其实是通过抓住年轻群体的情绪痛点打造虚拟人设,其本质是获取流量,谋求利益。也许这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正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虽然遥不可及,却能引领有心灵创伤的朋友找到方向。纵使这些“电子亲人”构建于虚构的框架内,它们却实实在在地为心灵世界带来了疗愈与安慰。

从“听劝体”的温暖慰藉到“电子亲人”的温馨陪伴,互联网不断孕育出新的情感生态,它无不在诉说着这个虚拟世界隐藏的温情与善意。正是这份善意,这抹不灭的光,提醒我们在人生的单行道上,即使四周寂静无声,也有人愿意倾听,愿意理解,即使它只能以数据的形式存在。

行文至此,我渐渐醒悟,并发现真正的主动权其实紧握在每个人的手心里。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完美,更多时候真正美好的情感是共同的成长。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清明之心,不过度因为虚拟世界的完美而苛责现实生活的不完美,便能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既享受“电子亲人”带来的慰藉与信任,又不遗余力地滋养有笑有泪的真实生活,让它们在同一片天空下共生共荣,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所以,转变观念,鼓起勇气,迈出勇敢的第一步吧!与亲人肩并肩,相互支撑,一同前行。共同学习“电子亲人”的陪伴方式或者生活方式,用心感受每一次相聚的珍贵,用行动勾勒出家的温馨轮廓;共同借鉴“电子亲人”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生活方式,将每一次亲人相聚视若珍宝,用每一个行动细细描摹出家的温馨画面。

更进一步,我们应打开思路,将这份对亲近与理解的渴望延展至友情与爱情的领地,在与朋友、爱人的日常交往里,大胆宣告:“你就是那个像亲人一样带给我力量的人。”

毕竟,最为坚实的承诺源自行动。网络上再多的千言万语终不及现实中一个深情拥抱的温暖实在,爱还是要落在现实的土壤之中才能茁壮成长,绽放出繁花似锦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