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终将闪耀

2024-09-03 00:00:00刘征胜
知识窗 2024年8期

1

第一次模拟考试的答题卡发下来了。

答题卡是倒扣在书桌上的,我战战兢兢掀开一角,眼角的余光扫到一串鲜红的数字,心霎时跌到谷底。在一个排满课的下午,我丝毫没有进入状态,失败的阴影笼罩在我的心头。是进,还是退,我心里开始打鼓。

3个月前,我下定决心挑战考研,瞄准了适合在职攻读的管理类硕士。为稳妥起见,我报名参加了一家考研辅导机构举办的培训班。此时,辅导班已开课2个月了。是“插班”赌一把,还是稳妥地选择来年,我选择了前者。我是有底气的,除了外语是多年不碰,需要恶补的科目之外,综合能力中的数学、逻辑和写作这三大板块都是我学生时代的长项。虽然时过久远,但重拾起来,我还是信心十足的。

此刻,我却踌躇了。3个月的火力全开,并没有换来我想要的成绩。我第一次模拟考试的分值在50多人的培训班里位于中下游,低出班级平均分近10分,较上一年国家复试线低了近30分。我瞄准的目标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它是自划复试分数线的,历年比国家线高出20分以上。这所大学曾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多年来未能入读的心结一直缠绕着我,近乎成为一种执念。眼看研究生招生报名箭在弦上,第一次模拟考试的失利不啻给了我一记闷棍。

2

晚上,我照例伏案刷题,笔始终停留在那一页,心却如脱缰的野马,不自觉地拨弄手机,刷动微信好友列表,手指停在一个熟悉的微信昵称上。他是远在陕西的“老铁”秧秧。我们好久没有联系了。

我和秧秧聊了起来。我向秧秧诉说了我的苦闷,委婉地流露出畏缩的念头。

经过一番劝慰后,秧秧给我发来一个链接,来源是《人民日报》公众号。

这是一篇网络推文,题目叫《我知道你终将闪耀》,作者伊心。我粗读前半部,了解到这是一个叫桑雨的女孩考研两次失利三战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的励志叙事,虽然文章情真意切,但我总觉得有几分不吉之兆。

秧秧似乎心有灵犀,说道:“不是让你去‘二战’‘三战’,而是希望你不抛弃,不放弃,要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我细细品读起这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文章叙写的是两个女孩因共同的考研梦想相遇后,各自选择不同的赛道追逐梦想的故事。一个是作者本人,一个是她的考友桑雨。她们的共同目标是清华大学,遗憾的是,两人均以数分之差落榜。而后,作者选择了调剂,桑雨选择了重新来过,并在第三年得偿所愿。作者对她表示由衷的祝贺和钦佩,并在桑雨的感染下演绎了一段出彩的人生故事。

3

我陷入了沉思。一个女孩为了梦想赌上3年的时光,前路未卜,踽踽独行,周遭的压力紧紧将她包围,这需要多大的意志与勇气!作者在文中如是描写:“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复习强度。”“没有暖气的冬天,独自一人在出租房里抱着热水袋看书做题。”“那些黑漆漆的夜里睁大着眼睛寻找希望的孤寂。” 这如若炼狱的过程正是在为涅槃积蓄能量。我的心剧烈地震颤起来,我没有理由半途而废,必须迎难而上。

“倒计时72天,”我在心中默念道,“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也许阳光真的藏在风雨后。”我将微信号的个性签名修改成“犯其至难,图其致远”。这八字正是桑雨之于作者“为什么抱定清华大学”的坚定回答。

4

我对应考形势进行了研判。培训课程是采用模块化推进的,依次为基础复习、系统复习、巩固突破和强化冲刺四个阶段,其间穿插三次模拟考试。由于我“轮空”了基础阶段,这使得系统复习的压力很大,时常跟不上节奏。在巩固和冲刺阶段,我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补回前期的“跳空缺口”。我重新规划了备考方案,不再亦步亦趋地跟着培训课程走,而是腾出时间来夯实基础,对照考试大纲,逐一排查每门课程的薄弱环节,按照时段的余缺和精力的峰谷匹配最佳的复习时段,落实到每一个知识要点、每一道典型例题,争取“弯道超车”。

我屏蔽了一切外界的喧嚣,在意念中与桑雨赛跑。不知道多少次崩溃后又坚强起来,不知道多少次落泪后又咽下去,每当奋战到子夜时,我习惯性地抬头仰望浩瀚穹宇,总觉得有一颗闪耀的星辰属于素昧平生的她,她在鞭策我,去争分夺秒地攻克一座又一座堡垒,蹚过一条又一条冰河,全身心地拥抱对未来最恳切的希望。

5

很快,我迎来了第二次模拟考试。这一次的难度堪称空前,很多同学颓丧地走出考场。就在我独自缓释这份挫折和焦虑的时候,成绩却给了我不小的抚慰。在班级整体平均分比第一次模拟考试下降9分的情况下,我的分数高出平均分18分,跃至班级中上方阵。我看到了微微曙光。

我及时总结了第二次模拟考试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优化应考攻略。在巩固知识点、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我着眼于速度的提高和技巧的运用。我开启了疯狂的刷题模式。在高峰时期,1天1套模拟试卷,坚持了整整1周。

第三次模拟考试是在考研前2周进行的,难易程度与真题相当。我考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就在我全力冲刺的时候,一只猝不及防的“幺蛾子”突然降临。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流行性感冒。我不住地流鼻涕,嗓音变得沙哑,而后开始高烧。流感在冬季很常见,但偏偏在即将走向考场的节骨眼上,我的情绪变得焦躁不安。在考前的那天晚上,月朗星稀,从薄薄的云雾中,我依旧觉得有一颗星星在眨着眼睛,为我守候,为我祈祷。

我拖着病躯走进考场,以极大的意志力完成了全部的答题。当结束的铃声响起,如释重负的我热泪盈眶。

6

二月中旬,考研成绩出来了,我破天荒地闯进了班级前八。按照老师的预估,进入复试已经没有太大悬念,可以提前准备了。

我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即将面临的,是一所名校淘汰率不低的复试,成败在此一举。我无法接受自己在最后的关头折戟沉沙,必须一鼓作气,慎终如始。

我从多渠道了解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年来该专业复试的相关政策,开始关注当前的时事政治和财经热点,整理起近年来的学术成果和奖励证书。三月的一天,我接到招生老师的电话,告知了复试的相关事宜。我重现了数月前备考的“炼狱”场景。

临近端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招生信息平台上,我终于看到自己的动态信息,由“复试待定”切换至“拟录取”。我终于和桑雨一样,心怀赤诚,一路跋涉,撞过了梦想的终点线。

7

我第一时间与秧秧连线,分享我的喜悦,感恩那篇推文在至暗时刻给予我的感动和力量。秧秧秒回了八个字,外加两个标点符号:“我知道,你终将闪耀!”然后便是满屏的礼花。同时,秧秧告诉我,他曾将这篇推文转发给了他的“发小”和大学同窗,他们也都成功“上岸”了。

我心头一热,原来这篇推文的受益者不独属于我,它在更多的执着向上的人的心湖激荡起涟漪。它的内核属于青春,属于拼搏,属于踔厉奋发的你我他,属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甲乙丙丁。我相信,每一个被它治愈的人终将闪耀,“如日光投射辽阔原野,如流星之于无垠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