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草木摇曳。在故乡的小院里,我旁边的孩子目不转睛地望着几朵缓缓移动的游云,感叹道:“要是云能停下来就好了。”
仿佛是听到了孩子的呼唤,空中的云渐渐停下脚步。孩子立马拍着双手跳起来说道:“有座云山!有座云山!”我抬眼望去,山峰形状的一朵云仿佛耸立在湛蓝的苍穹上。这是自然的巧合,但孩子的话为这一幅骤然生成的画面增添了许多童趣,让人深感大自然的神奇,心生温暖。
谁能把云停下来呢?除了神通广大的、移山填海的仙人,便只有捉摸不定的风吧。风停,云就停了下来。不过,我转念一想,也不尽然。天真烂漫的心、婉转清丽的歌、洒脱散漫的人等一切美的东西,都可能让云驻足流连吧。
在战国时期,秦国的秦青擅长歌唱,以教歌为业。薛谭曾拜秦青为师,但未学完秦青的技艺就意得志满,告辞归家。秦青没有劝阻,只说送其一程。当行至郊野时,秦青引吭高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想必歌声太过美妙,天上三三两两的流云都闻声而定。薛谭大为惊异,遂向秦青道歉,终身再不言归。
后来,这朵停住的云就成了人间天籁的代名词。作曲家陈所闻在《双调新水令·齐王孙孟暗仲暗寿予西湖》套曲中唱道:“羡的是坡仙载月游,喜的是苏小停云唱。”歌声能留住的,岂止是云,更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
我喜欢在秋天时躺在山顶的草地上,看又轻又薄的云一动不动,天空像是被海水一寸寸清洗过的镜子,能照清人心。在那一瞬间,我胸中的悲伤会荡然无存,人生也好像变得无比通透。
“停云,思亲友也。”这是陶渊明的诗《停云》里的序。他的云积了雨,蔼蔼荫翳。雨来雨歇,云行云停,唯“停”字慈悲,可承载思念。南宋词人辛弃疾旧居失火,举家迁到瓢泉(今江西省铅山县),并修建了新居,为其题名“停云堂”。“万事随缘无所为,万法皆空无所思。惟有一条生死路,古今来往更何疑。”他把这首诗写在墙壁上,追随的是陶渊明的心境。
此时,辛弃疾已经身无官职,既然远离了官场,那么青山、草舍皆是风景,斜阳西下与牛羊同归又有何不妥呢?更何况,万事随缘,万法皆空,人生一世,不过是到处辗转。想到这些,辛弃疾便释然了。那云停住的风景给了他最深情的关照。
停云,这个从诗里款款而来的词,带着花的修辞、水的情意,仿佛一个执扇玉立的、风度翩翩的少年,越过风雨,跨过山海,抵达心间。唤一声“停云”,对面便走来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眉目俊朗,笑意盎然,多么雅致,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