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视角看日本“光环”褪色

2024-08-30 00:00:00龚荣
世界知识 2024年16期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风靡全球,日本家电、汽车、日料、药妆成为高品质的象征,日本国家形象在层层“洗白”“粉饰”之下俨然“和平无害”“文明先进”。然而,近年来日本制造业、食品安全领域丑闻迭出,危害全球环境和地区安全稳定的举动不断,日本头上的“光环”正在褪色。

从“工匠精神”到“躬匠精神”

长期以来,日本自诩专注某一领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近年日企曝出造假事件之多、涉事行业之广、时间跨度之久,触目惊心,“工匠精神”反成“躬匠精神”(日本企业面对产品质量问题时频繁鞠躬道歉、但缺乏实际行动和真正悔改的态度)。

车企大规模造假。2024年6月,日本国土交通省通报,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铃木五家车企在量产认证申请过程中存在违规和舞弊行为,包括碰撞数据造假、发动机功率测试舞弊、刹车测试成绩造假等。神户制钢、曙光制动、日立安斯泰莫等零部件厂商也接连曝出造假丑闻。

高铁车厢质检造假。2021年5月,英国部分高铁被发现车厢底部存在长达28.5厘米的裂缝,引发大面积停运。这些投入使用仅三年的车厢均为“日立800”型列车。日立承认质检造假,包括直接篡改检查结果、变更检查条件、不按客户规定进行检查等,且造假行为“至少存在30年”。

IHI、日立等企业船舶发动机数据造假。2024年4月,日本大型重工企业IHI公司承认,其子公司IHI原动机曾篡改发动机数据,20多年间,该公司生产的5537台船舶等设备发动机中4361台涉及造假,占比达79%。2024年7月,日立造船的子公司日立造船海洋发动机公司和IMEX公司被曝出,自1999年以来,两家公司在发动机试运行中燃油消耗率数据与实际不符,生产的1366台船舶用发动机中1364台存在数据篡改问题,占比近100%,且95%涉及海外市场。

从“亚洲头雁”到“泯然众人”

作为二战后亚洲首个跻身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日本长期以科技和产业先进形象示人,上世纪80年代构建“雁型模式”,俨然亚洲发展的领路人。但21世纪以来,日本科技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引领创新风光不再。

传统优势产业衰落,竞争力下滑。日在全球500强企业榜单中的数量从1995年巅峰的149家减少到目前的41家。曾独霸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在“盟友”美国打压下一蹶不振,仅剩原材料和制造设备等部分产业链。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相对滞后,日系车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上几无存在感,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头衔也于2023年易主中国。曾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造船业在2023年完工量仅占全球份额14%。

互联网时代动能不足。作为全球首个为手机提供上网和移动支付服务的国家,日本在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却无足轻重,也未能培育与经济体量相匹配的科创企业,数字市场被欧美占领。

高铁出海碰壁。作为全球首个开通运行高速铁路的国家,日本高铁出海却屡屡碰壁。据报道,早在2006年,日本和越南就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连接胡志明市和河内的南北高铁提上议程,但由于成本太高等因素,在2010年被越国会否决。在泰国,原计划由日承建的曼谷至清迈高铁线于2015年签订了第一阶段合作备忘录,但直至今日开工仍遥遥无期。日在印度高铁项目于2017年动工,其后五年却仅修建了10公里。

从“绿色环保”到“排污入海”

“绿色”“环保”是日本刻意营造的印象之一,以带动主打“高品质”“安全”的农水产品和药妆保健品畅销。但鲜为人知的是,日本是全球使用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国内食品安全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滥用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根据世界粮农组织调查报告,日每公顷土地农药使用量高达11.2千克,是美国(2.9千克)和中国(1.9千克)的数倍。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儿童自闭症病发率最高的就是农药使用量最多的日本和韩国。日允许使用被多国禁止的新烟碱类农药、杀虫剂毒死蜱等,后者即使极小摄入量也可能损害儿童大脑。日本普遍将添加剂笼统标记为“香料”“调味料”,其国内使用食品添加剂达1500种以上,远超其他国家,包括世界上普遍禁用的多种添加剂,如可能引发肾脏疾病及癌症的保湿剂丙二醇和膨化剂溴酸钾,以及用于家畜的生长促进剂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等。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打破日本食物安全、高质量神话。2024年,日国内连续发生服用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患肾脏疾病住院甚至死亡的案例,截至7月已接到来自249名死亡消费者家属的咨询。该公司一度否认死亡事件与其产品相关,后调查发现红曲培养罐中有青霉附着并放任不管。

2024年3月30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及大阪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小林制药公司曾用于生产红曲原料的大阪工厂进行了现场调查。

日本还冒天下之大不韪祸害全世界,将太平洋当作“下水道”,向全球转嫁核污染风险。2023年8月,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强行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而且负责处理核事故和排放核污染水的主体——东京电力公司更是屡屡造假、频频瞒报。

2007年东电公司承认,自1977年起,在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等199次例行检查中篡改检测数据、隐瞒反应堆故障。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续处置过程中,该公司基于种种理由应对迟缓。核事故发生后一周,专家就已判断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到3号机组已发生堆芯熔毁,但东电拒不承认,而是以“堆芯损伤”来粉饰。2013年8月,在公众的质疑声中东电公司承认,福岛第一核电站大约有300吨高浓度核污染水从钢槽中漏出,部分可能已经漏入了太平洋。2021年4月,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污染水储存罐泄漏事件,导致大量放射性污染水漏入大海。2022年10月,东电又被曝出用有问题的辐射检测仪误导参观者。在展示所谓净化处理的核污染水安全性时,东电使用了难以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检测仪器。

从“和平无害”到“灾源祸源”

曾发动侵略战争戕害亚洲的日本在战后承诺“专守防卫”,但事实上并未真正反省历史,而且近年来右倾化加速发展,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引狼入室”,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突破和平宪法,发展进攻性军事力量。日本千方百计突破和平宪法约束,国防预算连续12年增长,并计划将战后长期不超过GDP1%的国防预算翻倍至2%。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谋求突破性军力发展。2015年安倍晋三政府强行解禁集体自卫权,2022年岸田文雄政府强行通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三份政策文件,谋求获得“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令宪法对自卫队活动范围和不得拥有进攻性武器的约束消失。日本还引进美国“战斧”巡航导弹,不顾人民反对强行武装冲绳等西南岛屿。

搞“小圈子”阵营对抗,将祸源引入亚洲。作为负有侵略历史罪责的国家,日本非但不思考如何同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环境,反而主动绑定美国“印太”战略,长期炒作“中国威胁”,加入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及“五眼联盟”(由五个英语国家所组成的情报共享联盟,成员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加大勾连,充当北约亚太化“急先锋”,将冷战遗存和全球最大军事集团“祸水东引”。

2024年3月11日晚,大批日本民众聚集在东京电力公司门前举行抗议活动,强烈谴责核污染水入海。

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试图挑动对抗。日本曾长期殖民台湾,对中国人民犯下罄竹难书的历史罪行,理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然而日本非但不反省,反而在台湾问题上消极动作频出,持续鼓噪“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荒谬且危险的论调,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日方所作承诺。

在保守自利的内外政策、错误史观和偏狭的现实世界观的作用下,日本苦心孤诣营造的幻想注定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作者为国际问题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