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胡润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国独角兽新增数量从2022年的40家下降到2023年的15家。而美国独角兽企业2023年增加179家,是拥有独角兽最多的国家[1]。中国目前虽以总量316家在全球位居第二,但占全球总数之比仅为23%,而美国则为48%。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中美在独角兽等领域差距拉大,值得高度警惕。[2]分析起来,投资模式与新质生产力不匹配,“资本与创新不兼容”是一个重要原因。
六年前业界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中美独角兽发展得好,而欧洲独角兽发展得不好。本刊就曾提出:“欧洲人感到很困惑的地方是,他们为什么不能保护独角兽企业,而中国独角兽企业会层出不穷?”现在问题变成了“为什么美国独角兽发展得好,而中国独角兽发展得不如预期的好”?
从2013年到2018年,周刊与德本咨询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有两个主要发现,可供参考。
首要因素是资本的适配性。当时研究认为,适合独角兽的资本不是银行贷款,而是风险投资。原因是,银行投的主要是确定性(与低风险对应的低收益),而风险投资主要投的是不确定性(与高风险对应的高收益)。独角兽所做的科技创新,对应的是高不确定性、高风险。许小年说:“科技创新哪是银行干的事儿啊?”这是实情。2013年至2018年,中国香港意识到这个问题,投资模式开始从银行模式(同股同权)转向了VC模式(同股不同权),收到奇效。2018年独角兽形成狂潮,那时发生了什么呢?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发布IPO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即实施同股不同权。小米就是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创新试点企业。
政府主导独角兽,成功概率比银行还低。因为政府比银行更怕黑天鹅,而风险投资不怕,是亲黑天鹅型的。所以说,发展独角兽必须有与之匹配的投资模式。
其次是政策的适配性。我们注意到一个异常,“从欧盟对数字服务的研发投入看,大量集中于院校,所以孵化政策不错。但‘独角兽’成长到约10亿美元规模后,就自然死亡了。这同欧盟亲近中小企业、对大企业严厉有关,也导致企业一旦离开欧盟政策的温室,就很难生存” 。当时分析英法德等国独角兽不如中美,是因为“对大企业严厉”。内在逻辑是,独角兽都是向着大企业去的,一看大企业前景不妙,不仅投资人会撤,独角兽企业自己也会倾向于被收购,而不是做大。英国的Autonomy、True Knowledge,以及被美国人收购后做大的DeepMind,都是这种情况。
关于我国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我们有时会出台一些收缩性政策,导致企业不敢发展,最终形成的结果是,大家都愿意去做一些比较安全的事情,对于有风险的领域不敢投入”。[3]
当时周刊与德本咨询的分析结论认为,欧洲拥有创新的实力,各方面条件也很优越,在起跑线上不输给任何人,但如果不更加积极地拥抱风险投资和放松监管,仍有可能在起跑领先后被不断超越。
面向未来,我们多年前在独角兽热潮中居安思危提出的建议仍然有效,即从地缘经济角度讲,把中国的“纳斯达克”设在香港,比较合理。因为从互联网下一步走势看,马上就要到中美在技术经济上分道扬镳之时了。对当年上述建议再补充一句:不仅要靠VC,还要靠强大的为VC服务的数据服务产业集群(类似斯坦福周围)。中国香港发展这个,有100年做不完的事,赚不完的钱。
参考文献:
[1]胡润百富.2024全球独角兽榜[EB/OL].(2024-04-09)[2024-06-20].https://www.hurun.net/zh-CN/Rank/HsRankDetails?pagetype=unicorn.
[2]人大重阳.中宏论坛的这场“金融强国”研讨,极富学术价值[EB/OL].(2024-06-18)[2024-06-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204948725954206&wfr=spider&for=pc.
[3]陆铭:中国新增独角兽数量锐减,建议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EB/OL].(2024-03-05)[2024-06-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69736610447535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