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2024-08-30 00:00代梦琪
互联网周刊 2024年14期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涌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高校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不足,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托“云-台-端”智能化学习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师生互动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使高校思政课走向智慧化、信息化、技术化的道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校思政课

引言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与教育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使传统教育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枯燥乏味,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依托“云-台-端”平台,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模式,有利于推进教育智能化、信息化进程,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1. “互联网+”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冲击

传统思政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智慧课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分析学生的视频浏览时间、浏览次数、课后习题参与度与正确率等有效信息,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数据,有益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思政课教师能够在智能化教学环境中创设诸如对话、情景模拟等系列新要素,让课堂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1]。

与传统课堂“讲台+黑板”教学环境不同,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的布局、形态等进行了重构,甚至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创建全新的课堂环境。这种课堂环境基于物联网、移动化智能终端、电子书包等核心软硬件技术,实现了学习环境的智能化。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各种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如学习通、课堂派等,使学习资源触手可及。而“云-台-端”信息化平台能够处理相关数据,分析学生差异化的学习情况,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教师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的理论基础

智慧课堂把学习活动、沟通交流以及科学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智能化、个性化学习空间,作为一种“云-台-端”智能化学习空间,已经具有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2]。“云-台-端”分别指智能云服务、教室智能平台、智能端。智能云服务提供了资源管理服务和MOOC/SPOC在线学习资源,该服务提供了浏览微课及评价功能,还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教研资源,有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备课和精准学情分析。教室智能平台由通信中枢、数据中心、能力中心、控制中心构成,具有多种交互、智能批改、语音搜索、课堂智能管控、智能推荐教学资源等功能。智能端包括教学管理终端和智能环境终端。教学终端可运用工具对智慧课堂进行数据采集,智能环境终端包括教学板、监控设备等智能设备。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思政知识与智慧课堂模式难以结合

智慧课堂模式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易使传统的知识教学沦为新媒体教学的附庸,教师在融合新旧两种方式时,容易忽视两者内在的联系,过于注重智慧课堂平台的功能,忽略知识本身的重要性,面临思政知识与智慧课堂模式难以结合的新困境。

3.2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职业素养不足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逐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掌握理工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因此各高校教师若缺少必备的技能,不但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教学进度,还会弱化资0FvA9zgNOBTfnriB13+wZfmAvb/XCfpLc/gU59W34Q8=源整合效率。此外,由于受到时代与年龄的限制,思政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思维方式单调,导致思政课氛围较为枯燥乏味。

3.3 “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方法配合不当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未普及的年代,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还未涌现,思政课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但在智慧课堂模式出现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教学方法时,并未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优点。对于不同的知识教学环节,应选择相应的技术辅助教学,“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方法配合不当,限制了思政课智慧课堂模式的开展[3]。

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实施策略

4.1 利用网络平台创建课程

从投屏技术、PPT演讲等方式走进课堂后,高校逐渐开启平台课程,而疫情使智慧课堂正式进入教学生活,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创建本门课的学习平台。由智能云服务、智能平台、智能端组成的“云-台-端”信息化平台为智慧课堂提供了数据、资源支撑,帮助教师建立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程编排,使课前准备、课中督学、课后评价等环节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具体实践架构图如图1所示。

4.1.1 课前准备

高校思政课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班级,学生的学科背景差异较大。首先,在学生加入课程后,发送问卷调查和课前习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其次,教师了解基本情况后,可以制作预习资料,如自制微课。微课是“互联网+”背景下涌现的新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有录屏工具录制,手机、相机拍摄,可汗学院模式等[3]。教师还能在“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学堂在线”“Udacity”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中,寻找免费、优质的课程。最后,将预习资料以课件形式上传至智慧课堂平台,让学生自主预习。平台可自动批改客观题部分,并且将正确率、错误选项等数据以图表形式呈现给教师,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高效安排教学任务,合理运用学习资源。教师的备课渠道也得到了拓宽,大幅提升了备课的时效性、准确性。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攻克薄弱环节,优化学习体验感,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4.1.2 课中督学

互联网的普及,可帮助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辅助高校思政课的开展。上课前,教师可以自行选择签到方式,包括二维码、手势、密码、GPS定位签到等;在课程导入过程中,智慧课堂模式有利于创设思政课的教学情境,与传统思政课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屏教学”,包括教师计算机设备、投影仪设备、学生移动设备等。教师发布相关题目,投影至大屏幕,学生现场作答,这样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传统课堂上,老师只能指定两到三个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板书,但在平台上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回答,并运用智能批改功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将参考答案投屏,与学生共同分析,学生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

4.1.3 课后评价

课程结束后,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课堂平台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作业推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后测试成绩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教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借助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课堂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动态分析,并且及时对课程实施情况作出评价总结。除此之外,智慧课堂模式还有录制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薄弱环节的教学回放进行观看,及时拾遗补阙。

4.2 全面加强师资“现代化建设”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入职、在职培训,上岗前对教师进行考核,要求熟练掌握雨课堂、超星学习通、课堂派、蓝墨云班课、Nearpod等智慧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智慧教学软件,积极与学生在课堂互动平台互动,利用课堂管理工具维持课堂秩序,还要学习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准备课件。教师自身也要提高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宽知识面,紧跟时代的步伐。

4.3 明确智慧课堂模式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智慧课堂模式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为“立德树人”,但传统课堂围绕学生的思政成绩评判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忽略了思政课的本质任务。因此在确立思政课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时,要使思政课教学与“大数据”“云-台-端”信息化平台等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4 充分利用智慧课堂教学评价功能

与传统思政课堂相比,智慧课堂具有更为客观的评价方式,因此高校思政智慧课堂教学应该以“大数据”为支撑,逐渐由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换,由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换,由人工评价向智能性评价过渡。“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技术,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数量庞大、维度丰富。若想收集、处理、分析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离不开智能化分析技术[4]。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化情况,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结合课后测试和课后作业情况,开展多元动态分析评价,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4.5 “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的应用

2022年,人类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元年,虚拟现实技术(VR)、情感计算、AI写作等使教育由“互联网+”迈向“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AIGC、物联网等尖端技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智能化。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如慕课、微课、VR实验室资源等,为高校思政课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模式进入高校思政课,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包括思政知识与智慧课堂模式难以结合、“互联网+”时代教师职业素养的不足、“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方法配合不当等。应利用网络平台创建课程,全面加强师资“现代化建设”,明确智慧课堂模式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智慧课堂教学评价功能,强化“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以切实增强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大虎.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6): 34-37.

[2]夏越.基于智慧课堂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3]王璐,孙晓东.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0):58-61.

[4]梅萍,韩静文.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政课评价的优势、困境及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32-35.

作者简介:代梦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