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皮筋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游戏,趣味性强且富有挑战性。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偶然发现了皮筋,自发地玩起了跳皮筋的游戏。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并及时进行游戏的跟进,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创设情境,增加游戏的难度,不断丰富游戏的玩法,鼓励和引导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和学习。
初次接触跳皮筋游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尝试了跳皮筋的初级玩法,但玩法较为单一,重复几次后孩子们逐渐感觉乏味。于是教师采用故事与音乐《马兰开花》相结合的方法,创设一次身临其境的冒险情境,激发孩子们对跳皮筋游戏的兴趣。每完成一次跳跃,就意味着他们成功地越过了一个障碍。教师利用情境有效地将游戏活动转变为一次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冒险,孩子们不仅能够在玩乐中锻炼身体,还在想象中得到心灵的愉悦,大大满足了游戏体验感,加入跳皮筋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随着孩子们对跳皮筋游戏的逐渐熟练,他们结合音乐节奏对动作进行了大胆创编。音乐开始,卉卉并拢双脚跳起将身体旋转180°在皮筋外侧,然后配合音乐节奏跳到皮筋的另一边,卉卉开心地对同伴说:“我发明了一种新的跳法!”游戏分享环节,教师请卉卉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创编的动作,于是游戏中出现了许多自创的跳跃动作,如转身、连续跳或者单脚跳,孩子们还给动作取上好听的名字,例如“小兔跳”“旋风转”等。组合动作不仅考验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也增加了游戏的复杂性和互动性。通过学习新动作,孩子们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思考空间,游戏也玩得更有意义了。
为了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加入游戏,教师利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游戏。大班的孩子会主动为年龄小的孩子示范跳皮筋的正确方法,解释游戏规则,在跳皮筋的过程中还会进行鼓励和动作指导,这充分调动了小班与中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商量不断改变着游戏的玩法与规则,例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轮流进行撑绳,由单根皮筋转变为多种组合皮筋并伴随多种造型的变化等。孩子们根据游戏需求,在沟通、讨论中不仅完善了游戏规则,感受到了更多的参与感,丰富了游戏玩法,而且充分激发了自主性与创造性。
通过跳皮筋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健康水平,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与社交技能,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精心设计与有效引导,才能够实现游戏中的教育价值,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得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