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26日,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湖南举行。论坛以“携手现代化,共谋新发展:凝聚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民间力量”为主题,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南省委共同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来自50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机构的政要、前政要、政党和青年领导人及非政府组织、智库代表等200余人齐聚长沙,共话新时代中非合作和中非友谊美好明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非洲各国领导人同心同向、高瞻远瞩,为中非关系作出战略谋划,科学引领前进方向,构建了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倍加珍惜和努力呵护来之不易的中非友好关系,亲自擘画推动中非人民分享日益丰硕的中非合作成果,殷切期望中非民间论坛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亲自出席第二届中非民间论坛并发表主旨讲话,分别向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中非双方共同努力,把中非民间论坛办成加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纽带、促进中非人民心灵相通的桥梁、践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共同开创中非民间友好合作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为新时代中非关系继往开来、不断实现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办好本届论坛提供了行动指南。
本次活动是中非民间论坛与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分别成功召开六届之后首次联合举办。通过套开互嵌,有力吸纳更多中非各界人士特别是青年领导人支持和参与中非友好事业,为深化中非民间尤其是青年群体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广阔平台。李鸿忠指出,今年是中非关系大年,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峰会将在北京举行,中非领导人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共商未来合作大计。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论坛应当积极发挥加强中非关系的纽带作用、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作用,聚焦携手现代化、共谋新发展,为推动落实中非领导人共识、传承发展中非友好、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凝聚更广泛深厚的合作基础和民心力量。
论坛开幕式上,非洲在华留学生分享了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复信的故事,热烈表达对习近平总书记深厚人民情怀的赞佩之情。塞舌尔联合塞舌尔党副主席范尼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真正的实干家,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他的勇气、智慧、担当和领导能力都让我非常钦佩,值得深入学习。非盟委员会卫生、人道主义和社会发展事务委员西索马表示,本届论坛汇聚了政党、青年、民间力量,对于加强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领袖之间的沟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非洲人民高度赞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帮助非洲在经济、文化等许多领域取得重要进步,推动中非共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尼日利亚全体进步大会党全国青年领袖阿卜杜伊拉表示,非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年轻人数量众多。我们需要本届论坛这样的广泛交流机会和高端合作平台,与中国朋友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合作,达成更多合作共识,将非洲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发展机eMoA1kUdrXTTFSDrfu7VUg==遇,充分释放中非合作潜能。
论坛开幕式前,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介会,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面阐释三中全会核心要义和世界意义,强调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非洲提供加快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
与会非方人士高度评价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取得的丰硕成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总书记姆波夫表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钦佩的巨大发展成就,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在于中国强大制度优势,保证政策的高效决策和坚决落实。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党中央委员费萨尔表示,改革开放使中国实现快速发展,为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改革根植于本国国情,不盲目套用西方路径,为非洲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摩洛哥真实性与现代党全国委员会委员、众议院第一副议长萨巴里认为,宣介会恰逢其时,有助于帮助国际社会第一时间了解中国的大政方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外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表明中国正走在正确道路上。突尼斯突中友好协会主席热巴利提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让非洲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全球南方”应团结起来,坚定站在世界公平正义的一边,为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诚友好、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中非关系的本质特征。”非洲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方。截至2023年6月,已有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盟委员会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这一合作框架下,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全方位和互利共赢的中非合作,始终遵循真实亲诚理念,秉持正确义利观,帮助非洲筑巢引凤、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共圆发展振兴之梦。
在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本次论坛不仅满载非洲朋友对传承发展中非友好的真挚情谊、笃定信念,也满载着非洲国家对中非携手迈向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和期盼。论坛开幕后,在长沙、益阳、娄底、郴州、张家界举办9场平行论坛,议题涵盖“国际志愿服务”“公益慈善与中非减贫合作”“中非人文交流合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务合作”“中非经贸合作与企业社会责任”等,为中非携手迈向现代化进一步筑牢社会基础。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负责人丹尼斯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前所未有发展,也给非洲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希望,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对实现非洲《2063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大大加快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我们愿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非中合作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坦桑尼亚坦中友协秘书长卡哈马认为,中国产品质优价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当地人都负担得起。中国在坦桑尼亚投资巨大,为当地提供了14万个工作岗位。中国企业帮助了很多非洲国家和人民,真真切切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些年,地方对非合作大显身手,造就了跨越万里的双向奔赴。地方企业承建的路桥基建、医院学校享誉非洲,菌草水井、杂交稻技术帮助非洲人民改善生活、端稳饭碗。各地方派出的医疗队通过临床带教、手术演示、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与多个非洲国家医院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支持非洲国家建立重点专科中心,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顺利推进,为非洲培养各类急需人才。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中非文化交流中心等地方对非合作品牌平台纷纷建立,进一步深化了中非互利合作,为巩固传统友谊、促进经贸合作、深化青年交往、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地方智慧和力量。
这些年,湘非合作跨越山海,成为中非互利共赢的闪亮名片。2019年,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长沙,有力推动了更多非洲优质产品进军中国市场:非洲咖啡豆香飘长江南北并形成完整品牌供应链;肯尼亚农场直采鲜花通过直航和“绿色通道”,仅需13小时便能装扮长沙市民的花篮;可可油、榆木果油等“稀罕物”通过丝路电商走近中国消费者;马达加斯加海鲜、卢旺达辣椒丰富了中国百姓餐桌……目前,中非经贸博览会已举办三届,签约合作项目336个、金额533亿美元。2020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三大战略任务之一。2024年6月,中非经贸总部大厦在长沙启动使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有30余家对非经贸合作企业和商协会组织入驻。
在论坛期间举办的经贸对接洽谈会上,湖南建投、三一重工、铁建重工等50多家国内企业设置小型展台,展示核心产品和海外服务能力,涉及机械制造、能源电力、基建路桥、农业种业、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行业。非方嘉宾有的专程赶来,有的在展台前流连驻足、交换名片、探讨合作,围绕经贸、文化、医疗等领域深入交流,对接一批合作项目。
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使命任务、共同的发展目标让中非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好伙伴。这些年,中方通过各种方式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帮助,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重;非洲兄弟也急中国之所急,帮助中方抗震救灾、在中国边远山区建设学校,赢得了中国人民共情共鸣。中非关系亲上加亲,人民友谊好上加好,离不开根深叶茂的民间交往、民生合作,离不开中非民间力量同舟共济、命运与共,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走深走实。近年来,中国社会组织、医院学校、基金会等民间力量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民生合作,在助力提升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振经济活跃度、加速绿色转型、改善医疗卫生管理、提升民生福祉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国之交的宏大画卷,在民相亲的细腻笔触中得到充分呈现。为促进中非民间务实合作,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面向中非民间组织、媒体、智库、企业等广泛征集务实合作成果规划,从数百项成果中筛选了89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纳入本次论坛成果文件《丝路心相通——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24-2026)》。未来三年,中非民间各界将围绕建设务实管用的平台机制、实施“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聚焦青年、减贫、教育、科技、卫生、环保等重要领域,切实提升中非民生福祉,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论坛期间,双方相关部门和民间组织共同启动“丝路心相通”国际志愿服务专项计划。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发布未来五年对非合作计划,实施一系列“小而美”合作项目。
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故事讲述、沉浸展示是本届论坛的亮点。论坛期间举办非遗文化体验、民生合作工坊和中非文化交流展。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靳东代表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演职团队,讲述中国援非医疗队的故事,畅叙“中非医疗情”。中国乒乓球学院特聘副教授张怡宁在人文交流合作平行论坛上与阿尔及利亚运动员切磋球技。中国志愿者代表讲述在非洲开展应急救援、援建学校、援外医疗、举办“村超”足球赛等经历,非洲志愿者分享在中国参与志愿服务的故事,河北美术学院的非洲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代表共同演绎了舞台剧《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非洲学生跨越万水千山,在中国追求艺术梦想的感人故事。丰富多彩的演出和展示不仅加深了中非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也彰显了中非人民携手并进、共创辉煌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