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打破“三明治困境”

2024-08-26 00:00:00尹洁
环球人物 2024年15期
关键词:林毅夫王勇新质

王勇

去年9月以来,“新质生产力”一词不断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迅速被大众所熟知。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社会热词,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新质生产力再次出现在全会公报中。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个热词,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新理论概念。”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在他看来,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形势使然,更是时代必然。

“因地制宜”特别重要

根据官方给出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围绕这个概念,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10多个产业领域,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低空经济、量子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不是农业升级为工业、工业升级为服务业的结构转型,它更加强调质态,而不是业态。即使是最传统的农业,如果能通过革命性的技术,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也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王勇说。比如传统农业,如果能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选种、育种、种植、收割、深加工,同样可以构成新质生产力的质态。

在已有论述的基础上,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对新质生产力展开了较多新论述,尤其是在具体操作层面。

王勇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新质生产力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二是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三是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这三方面都是以科技创新为根本特征的,而科技创新靠的是人才,人才培养又靠教育。因此,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论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外界普遍注意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改革”一词被反复提及,出现了50多次。

对于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王勇认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把经济领域的“堵点”“痛点”打通、打破,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释放。

2024年4月,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一款“太阳能树”吸引了采购商。

《决定》还特别提到“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在王勇看来,“因地制宜”这一点特别重要。去年以来,个别地方在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误以为只有高科技产业才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导致出现不顾本地实际情况,违反本地比较优势,盲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意味着放弃或忽略传统产业,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搞“一刀切”模式。

“目前,传统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高达85%,而且我们还有很多欠发达地区,当地经济都以传统产业为主。对这些地区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是通过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给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赋能,同时通过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王勇表示,只有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科学发展的态度,“此次‘因地制宜’正式写入《决定》,我觉得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

“双线作战,谋求突围”

在一些人看来,地缘政治的紧张局面,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前沿技术的限制和打压,是我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原因,王勇认为并非全然如此。

“地缘政治的变化只是外因,发挥主导作用的还是内因,也就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如果没有中美贸易摩擦,没有俄乌冲突,我们会不会转向高质量发展?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粗放型、高投入型的发展模式,已不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王勇说,“如果说过去我们要着力解决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问题,那么如今要解决从多到好、从粗到精的问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一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不断向外转移,因此有人担心中国也会走上美国产业空心化的老路。

对此,王勇向记者阐释了中国所面临的“三明治困境”:创新能力更强的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对我国有压制效应;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越南、印度,则对我国有追逐效应。“中国经济就像三明治的中间层,前有堵敌、后有追兵,需要双线作战,谋求突围。而突围的方式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通过科技创新进入原本由发达国家主导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二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本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避免其过早地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避免产业空心化。”

2023年,王勇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但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定力。

王勇认为,很多欧洲国家虽然在政治外交上跟随美国,但在经济上是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的,因此中国只有把经济蛋糕做得更大,内政外交才更有主动性。即使是跟那些主张遏制中国的美国政客打交道,也应该“斗而不破”,尽量团结更多可以团结的人,“当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时,美国想挡也挡不住”。

目前,中国北上广深和东部沿海的很多地区,已经达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具备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赛道上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条件,但更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还相对落后,传统产业的比重依旧较高。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赋能,提质增效。

“我们既不能错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也要警惕一窝蜂地大干快上,违反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相关产业,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重复配置,这样反而会损害我们经济的基本盘。”王勇说,“因此,各地政府清醒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中央对地方政府考核的科学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是“离不开”的存在

对于世界经济,王勇已经研究了20多年。“国际竞争”这项宏大的课题,不仅是他的研究对象,也是他的亲身经历。

2000年,王勇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本科毕业,免试直升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国家发展研究院)读硕士。3年后,他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

芝大经济系以淘汰率高著称,王勇那一届博士生共有24人入学,来自世界各地,都是本国最优秀的学生,但在一年后的博士资格考试中,直接被刷掉了10个人。

留学的6年,王勇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此之前,即使是备战高考,他也从来没有为了完成作业而熬夜,但在芝大,熬夜读书、看资料、写论文成了常态。

“班里每个人起初都万分自信,但一个月的课上下来,男生变得胡子拉碴,有人甚至剃光头,大家都沉默了,课业压力无声地蔓延开来。”王勇回忆道。

当时最难的课程之一是价格理论,为了完成作业,同学们经常熬通宵。王勇至今记得那段“一边完成作业,一边看着天空渐渐发白”的日子,“在芝大,不把全身力气用尽,是拿不到A的”。最终,在这门课的博士资格考试中,他拿了第一名。

芝大经济系常有研讨会,氛围从来不是一团和气的,教授们会尖锐地指出对方观点的错误或者不足,甚至有人被逼哭过。当老师们围着桌子讨论时,学生们就挤坐在后面的椅子上旁听。这种寻求真知、鼓励创新的精神极大地感染了王勇。

2008年,王勇尚未从芝大毕业,就接到了经济学家林毅夫的邀请,让他到世界银行从事研究工作。当时,林毅夫在世界银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王勇与其他学者合著的《新质生产力》。

在北大读书期间,王勇上过林毅夫的两门课,还获得了这两门课程的全班最高分,之后又跟随林毅夫写论文。王勇论文答辩时,林毅夫是其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后经林毅夫推荐,王勇进入芝大经济系深造,两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从2008年到2012年,王勇一直在世界银行担任咨询专家。入职北大前,他还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从中国南方到北方,从世界东方到西方,王勇一直走在学术道路上,以中国为起点,又回到中国,用他的话说:“大国逐鹿,都市喧嚣,我最喜欢的还是一方书桌、一片宁静、一份从容,期盼着那一点顿悟。”

多年来,王勇侧重于研究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回顾二战结束以来整个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思潮与现实实践,他发现,但凡是教条式地套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或是盲目听从那些看似标准、正确的政策建议,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效果都达不到预期,甚至比之前更加糟糕。

刚改革开放时,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人均水平的1/3,至1994年仍不到后者的平均水平,但现在,中国不仅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成功让8.5亿多人脱贫。

这一切使很多西方学者百思不得其解。对他们来说,中国是“看不懂”又“离不开”的存在。即使是一度叫嚣要与中国“脱钩”的美国,过去几年从中国直接进口的产品减少了,但间接进口的产品不仅没少,反而更多了。其原因在于,东南亚地区没有全产业链,当地工厂基本上从事的是组装、加工环节,零部件还是要从中国进口。

“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世界意义。我们基于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教训,不仅可以帮助中国,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王勇说,“一些令西方经济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中国经济学家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只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规范的方法去分析,就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

编辑"苏睿/美编 苑立荣/编审 张建魁

王勇

1978年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学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硕士、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曾在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世界银行任职,现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林毅夫王勇新质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生产力研究(2024年3期)2024-03-25 12:13:42
王勇智斗财主
王勇:我的想法就是“坚持”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44
MACROSCOPIC REGULARITY FOR THE BOLTZMANN EQUATION∗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王勇智斗财主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 03:40:54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