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财务会计制度作为会计准则的最新版本,决定了企业会计核算水平。文章将探讨新财务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企业会计核算,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3-014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3.036
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其准确性和真实性是保证决策正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则对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核算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会计制度,对其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加工、分析、汇总、报告和监督的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为企业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规划和控制。企业会计核算包括财务会计,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企业内外部各方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成本会计中要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进行核算,为企业管理提供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的依据。税务会计是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对企业应纳税款进行核算,为企业缴纳税款提供基础数据;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分析、预测和评价,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控制的依据。风险管理会计针对的是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加强评估和管理,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的信息。企业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了解企业成本和收益情况,提高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现良性发展。
2"新财务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2.1"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修订了部分核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例如,新财务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处理方式和会计核算原则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强化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会计政策披露要求、会计核算过程披露要求等,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2"新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方面也进行了重要的修订和完善,对无形资产的核算进行了规范和明确,提高了无形资产的会计准确性和可比性,增强了无形资产的信息价值。新财务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界定、初始确认、计量、摊销、减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新财务会计制度明确了借款费用,提高了借款费用的会计准确性和可比性,明确提出了借款费用的确定和计量、摊销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保证了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质量和准确性。新财务会计制度中确认了职工薪酬核算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职工薪酬的会计准确性和可比性,使职工薪酬的计量、确认、支付等方面的规定更具体、更全面[1]。
2.3"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
新财务会计制度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特殊交易事项中,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对部分重要的交易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产生了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一种基于市场价格的计量方法,会计核算需要参考市场价格来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这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存在差异。因此,企业需要根据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调整自己的会计核算方法,以适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要求,同时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新财务会计制度对财务信息披露产生了影响
新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了报表披露的内容、范围和时间,这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产生了影响,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财务信息进行更加详尽和全面的披露,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重要交易和事件等方面,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新财务会计制度还规定了报表披露的时间要求,要求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财务信息披露工作,以保证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企业的财务信息。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产生了影响,企业需要根据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工作,以满足新制度的要求[2]。
3"新财务会计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策略
3.1"加强会计账簿管理,审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为了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需要加强会计账簿管理,确保会计记录真实可靠、完整准确,建立完善的会计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会计账簿、凭证、报表和其他会计档案等。会计记录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建立,每一笔交易都需要有凭证支持,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和归档,以便日后查证和审计。企业还需要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检索和销毁等程序,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企业还需要规范会计账簿的维护,包括账簿的年度结转、月度调整和月末结账等程序,确保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强化会计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对财务信息进行更加详尽和全面的披露,包括财务报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财务报表需要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和披露,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需要按照规范要求披露,包括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估计的重要性等,保证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比性,以便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评估。
原始凭证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是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最直接的资料,为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原始凭证管理制度,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查和管理。制定详细的原始凭证管理制度,包括原始凭证的种类、编号、存储、保管、审查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原始凭证的安全、准确和完整。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查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原始凭证审查机制,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查,防范会计作假、造假行为,建立完善的原始凭证存储和保管制度,保证原始凭证的安全、可追溯和可检索。定期进行原始凭证清查,确保企业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制度中明确清查的时间、方式和内容,提高原始凭证的管理水平。企业需要规范原始凭证的使用流程,防止原始凭证的遗失和滥用,建立完善的原始凭证使用记录,对原始凭证的使用情况加强跟踪和监控,确保原始凭证的正确使用和保护[3]。
3.2"强化会计管理职能,深加工与处理会计信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企业加强会计管理职能,深加工与处理会计信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加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和管理效率。以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为目标,企业还需要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建立高效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实时管理。加强资产分类、计量、评估和折旧等方面的管理,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资产分类时,要考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资产计量,包括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等。加强资产评估,包括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等,资产折旧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其中涵盖直线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和减余价值法等。
企业要建立高效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实时管理,资产管理系统包括资产档案管理、资产清查、资产盘点和资产报废等功能,确保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资产档案中,包括资产基本信息、购置凭证和资产卡片等都是重点管理内容,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资产盘点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盘点等,资产报废管理中,应按照规范要求,在资产报废申请和资产报废审批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优化资产配置和使用,确保资产的充分利用和降低资产闲置率。企业要优化资产结构和布局,对资产加强有效利用,针对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4]。
3.3"建设信息化平台,提高成本核算的数据共享水平
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成本核算的质量和精度,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数据共享水平。建设信息化平台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交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等。在这些系统基础上,企业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和传输,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建设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平台,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设信息化平台,将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等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优化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方法,通过信息化平台,优化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方法,如采用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数据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控制机制,对成本核算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成本核算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3.4"保证财务内容全面性,完善固有资产监管系统
为了遵守新财务会计制度对财务内容披露的要求,企业需要保证财务内容的全面性,这就要求企业尽可能填补核算制度中的漏洞,确保财务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全面的财务报告体系,包括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预算报告等,报告可以向股东、投资者、政府监管机构等各方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提高固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建立固有资产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引入专门的软件或系统,用于集中管理固有资产的信息和流程,该系统可以包括固有资产的登记、分类、计量、存档、维护、保养、折旧和报废等功能,以实现对固有资产的全面监管。完善固有资产登记和分类,对所有固有资产进行登记,并根据其性质、用途、价值等进行分类,确保每个固有资产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并记录其相关信息,如购置日期、原值、预期使用寿命等。强化固有资产的存档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对固有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维修记录、保养计划等重要文件进行存档管理,方便查找和核对固有资产的相关信息,并为审计和报告提供必要的支持。制定固有资产的定期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固有资产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采取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等措施,减少固有资产的故障率和损坏,提高资产的可靠性和效率。
完善固有资产折旧计算,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制定合理的固有资产折旧政策,确保固有资产的折旧计算准确无误,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同时遵守财务会计的准则和要求。加强对固有资产报废和处置的管理,建立固有资产报废和处置的程序和规定,确保资产管理有效性。企业应明确固有资产报废和处置的标准和条件,包括资产的年限、技术陈旧程度、维修成本超过资产价值、无法再利用等因素,此类标准应基于公司的政策和业务需求,并符合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建立资产报废和处置的流程,制定明确的程序,确保固有资产的报废和处置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包括确定报废申请的途径和审批流程,以及确定资产处置的方式(例如出售、捐赠、报废等)。在识别出不再使用或已损坏的固有资产后,进行资产评估以确定其价值,包括内部评估、专业评估或与相关方的协商,基于评估结果,进行决策,确定是继续使用、修复、处置还是报废该资产。如果决定报废或处置资产,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做好报废申请准备工作,在审批报废申请、移交资产至专门的处置部门、准备处置文件和相关凭证等环节,遵循有关程序,提高处置效果。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价值,选择恰当的处置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公开拍卖、私下出售、捐赠给慈善机构或回收处理等方式进行资产处置,确保选择的方式符合公司政策和法规要求,并在合规的情况下获取最大回报。在整个报废和处置过程中,确保准确记录和报告相关信息,记录包括资产报废申请、评估结果、处置决策、处置合同和相关文件等,促进内部追溯和审计,依据此类信息,还可以用于财务报告和披露。加强监督和审核,建立监督和审核机制,确保资产报废和处置程序的有效执行,发现潜在的问题或改进机会,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加强固有资产的监控,定期对固有资产进行评估,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价值变化和维护需求,发现潜在问题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固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创造理想的资产价值[5]。
3.5"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选择合适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并不断完善和优化核算流程,以提高核算效率和质量。常见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分批法、作业成本法、品种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等。分批法适合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作业成本法适合生产过程中有多道工序需要分别核算成本的产品,品种法适合生产种类较多的产品,逐步结转分步法适合生产周期较短、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企业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成本会计核算流程,以提高核算效率和质量,核算流程需要包括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如成本信息的收集、成本分配、成本核算和成本汇总等。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成本会计制度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核算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管理,优化成本结构,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控制销售费用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加强对成本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方向,以实现成本控制和盈利增长的双重目标。
3.6"与审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企业应积极与审计机构进行沟通与合作,确保会计核算符合审计机构的要求和期望,解决审计机构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加强与审计机构的配合与合作,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与审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企业可以了解审计机构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和期望,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提高会计核算可靠性,在与审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中,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对企业的发展和融资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应与审计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交流,通过定期的会议、电话沟通、邮件等方式与审计机构保持沟通联系。及时沟通问题和意见,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来源的问题和各种意见,这时应及时与审计机构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审计机构也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企业应及时做好记录和反馈,并进行改进。企业应主动配合审计机构开展工作,审计活动的实施需要企业的配合,由企业提供相关的会计凭证、报表、账簿等信息,企业应持积极态度,为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应接受审计机构的监督和审查,配合审计机构对会计核算的审计工作,当审计机构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审计时,企业应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其相互配合,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企业可以通过与审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学习和借鉴审计机构的经验和做法,提升自身的会计核算水平和质量。做好预防性沟通,共同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预防性沟通有助于减少后期审计中的纠纷和误解。
及时解决审计问题和意见。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提出问题和意见,均是双方沟通的关键点,企业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回应和解决,如果存在差异或争议,应积极与审计机构进行沟通,理解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由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企业应确保提供给审计机构的信息和数据准确无误,以避免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性或误导,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始终按照审计程序,积极配合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展开审计程序,提供必要的文件、凭证和解释,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可以指派专人协助审计工作,为审计机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企业应从与审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机制,通过与审计机构的互动,了解行业最佳实践和法规要求,并及时调整自身的会计核算方式[6]。
4"结论
综上所述,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较大的影响,企业应对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采取优化策略,加强财务分析等,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闫茵,何兰兰,陈秉谱."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运行规范化影响因素[J]."开发研究,2020(5):155-160.
[2]施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阐释[J]."中国集体经济,2020(4):150-151.
[3]王吕蓉."新时期的国内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85,93.
[4]焦薇."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和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20(15):66,68.
[5]匡晓波."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制度的变革路径[J]."投资与创业,2020,31(13):82-83.
[6]蒋萍."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对会计核算及财务指标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7):178-179.
[作者简介]崔晓璐(1989—),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