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分析

2024-08-21 00:00:00郑玉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5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观众接收新闻的方式及偏好发生了显著变化,使得电视新闻制作和记者的采访模式也需相应调整。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更新传统采访方法和思维模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采访技巧,以期提升新闻记者的采访质量,为新闻报道提供良好支持。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5.025

新闻采访是记者的核心任务,涉及多变的对象及采访条件,因此要求记者需具备高超的采访技巧。为了生产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并扩大受众群体,记者必须持续提升自己的采访技能,有效地利用多种采访资源,提高采访质量。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观众的新闻接收渠道和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对于新闻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应对新媒体环境变化并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不断精进采访方法,探究更科学的采访技巧,以提升新闻采访质量。本文将探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应如何改进采访技巧,以应对信息传播的新挑战,并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旨在为电视新闻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要求

1.1 提高采访效率

新媒体的兴起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由此对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提高新闻敏感度,在新闻发生后迅速到达现场,熟练运用相关设备和技术,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并记录关键新闻信息。在采访前应进行充分准备,调查被采访者背景、预研采访话题,同时预设问题列表,挤压现场采访中的无效时间。此外,可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现场直播、即时剪辑等,缩短从采访到报道出街的时间。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应该迅速识别并抓取受众最关心的信息点,在现场快速做出判断,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避免无关紧要的内容占用宝贵的报道时间。

1.2 加大采访深度

随着信息传播加速、内容碎片化发展,观众对深度报道的需求愈发强烈,这就决定了读者们所想要了解的,并不仅仅是事件的表面,更渴望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影响及长远意义[2]。为了提高采访深度,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在采访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事件的背景、相关数据、前因后果进行详细研究,并设计出探究事件深层次问题的提问,以确保在采访过程中引导被采访者深入讨论问题,挖掘出更具深度的信息。而且,记者在采访中应采取开放式问题,鼓励被采访者展开详细回答而非简单回应,以获得更加真实且深入的视角,为观众提供全面且深刻的报道。此外,记者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进行多媒体展示、互动讨论等,进一步增强报道的影响力。

1.3 提高采访质量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此也就使得电视新闻记者必须不断提高采访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记者需及时更新自己的采访理念及技巧,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增强报道的视觉效果,例如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现场直播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实时互动,以更有效地与观众沟通,增DllhuTxnwQyXB3oXsrpcdiMXurTKJLztKlpeX+bT0K0=强新闻的吸引力,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3]。记者在采访中应注重与被采访者的互动交流,深入挖掘被采访者的情感观点,通过真诚的对话增加报道内容的丰富性,并运用恰当的提问技巧引导被采访者分享更多细节,进而丰富新闻内容。此外,新闻记者还应当积极引导观众参与新闻制作的环节,通过在线调查、观众评论互动等形式让受众提供反馈建议,提升新闻的互动性、趣味性。

2.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

2.1 做好前期采访准备

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信息爆炸、虚假信息泛滥的影响,前期采访准备成为保障新闻采访质量的基础支持[4]。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需要对即将报道的事件或话题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掌握新闻事件的背景信息、相关数据及前期舆论反应。例如在报道重大政策时,记者应深挖其对普通民众生活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探索民众关心的焦点,以便在采访中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同时有效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舆论引导和话题激发,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即将进行采访的预告,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提前感知公众的关注点,调整采访重点,确保内容与公众需求高度匹配。在制定采访计划时,记者应该设计详尽的采访提纲,确定采访目标、采访问题、预期答案及可能的追问。在此过程中,应明确采访的主题和目标,并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精心设计每一个采访问题,确保每个问题都能深入话题核心[5]。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技术故障、采访对象突然变更或取消、突发新闻事件等,记者也需有充分预案,以确保采访顺利进行。例如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零距离》栏目与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推出的新闻采访节目“全民投票查餐厅”,通过前期市民群众投票选出想要突击检查的餐厅或企业(学校)饭堂,记者提前做好采访规划和采访预案,与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对市民投票选出的餐厅进行突击检查和采访,检查组在按照规划内容开展常规采访活动的同时,也时刻准备好应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这样的模式大大提高了采访效率,也更真实地反映了市民关注的热点餐厅的相关情况。目前,本活动的采访方式和内容仍在逐步完善,每一期节目都能给受众带来最真实的感受和收获,“全民投票查餐厅”已经成为了中山市民比较喜爱和高度关注的电视新闻节目。

2.2 创新采访录播形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录播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为了适应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观众需求的多样性,必须采用创新高效的方法来进行新闻采集与报道[6]。随着智能设备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记者现场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进行采访、录制和即时发布已成为趋势,不仅能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也让新闻内容更加贴近普通受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实时直播,观众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事件现场,增强新闻的可信度。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如直播的评论、弹幕等,记者可以实时收集观众的反馈,将其融入正在进行的采访中,不仅能拉近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使新闻内容更加符合公众需求,从而提升观众的参与感。此外,记者应探索采用多媒体、多感官的表达方式,结合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元素,创新新闻呈现形式,以提供更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7]。在采访风格上,记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新闻主题和受众群体调整采访方式,例如在涉及较为严肃的社会问题时,应采用深入且富有同情心的访谈方式;而在报道轻松的生活话题时,则可以使用更为活泼、幽默的语言风格。在技术层面上,记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掌握快速剪辑、多平台发布等技巧,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推向市场,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2.3 深入了解被采访者

深入了解被采访者直接关系到新闻内容的报道深度,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前需要充分准备,通过多维度分析,确保采访能够精准高效地进行。在采访前,记者应对被采访者进行详尽的背景调查,了解被采访者的个人历史、职业生涯、公众形象及其在特定领域内的贡献等,以构建全面的人物画像,并根据这些信息设计采访问题,提高采访的针对性、深入性[8]。同时,记者应根据被采访者的性格和经历选择合适WNELn645ivAYu23WAc4cR0UsN21cqD4+skCdviLxdJk=的采访方式,对于开朗易于沟通的人物,可以采取开放、灵活的问答形式;而对于较为内向或敏感的被采访者,则需采用细腻、谨慎的交流方式,以使被采访者感到舒适,也能够帮助记者更有效地获取信息。为了适应碎片化阅读趋势,记者在设计采访内容时应保持语言精练直接,提出直击要害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新闻内容更加吸引人。记者还应该使用高超的沟通技巧和适当的心理关怀,引导被采访者分享更多深层次的信息。例如中山广播电视台香山文化频道的《香山说》栏目,便是邀请专家、学者及各行业优秀人士组建《香山说》讲师团,针对不同领域进行主题演讲,内容涉及文化、经济、家庭教育、社会热点等,将其打造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新平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针对每一位采访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掌握受访者的具体情况,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访问到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极大地促进了香山文化的传承,也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效果。

2.4 掌握采访提问技巧

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技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采访质量。为了优化采访提问技巧,记者应当在采访前充分准备,对采访主题有透彻的理解,构建结构清晰的提问提纲,涵盖所有关键点,按照逻辑顺序排列问题,以引导被采访者系统地展开回答,科学把控采访节奏,避免偏题或浪费时间。同时要运用多样的提问技巧,以适应不同的采访情境和被采访者的特点[9]。例如使用直接提问(正问)以迅速获得具体信息;侧面提问则适用于敏感或复杂的话题,帮助被采访者打开思路;反问可以激发被采访者的思考;而追问则用于深入挖掘更详细或补充信息,从而使采访内容更加丰富。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零距离》是一档民生新闻类栏目,栏目记者每天都会与不同的群众打交道,2023年年中,有群众反映其居住的小区加装电梯,承建方收钱不办事,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断加强沟通,让受访群众条理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想法以及诉求,最终促成了电梯的顺利动工和完工。采访技巧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的过程,还能促成事件向着群众乐于见到的方向发展。

2.5 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采访

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电视新闻记者应利用社交媒体、直播工具、移动应用等实现快速采访报道。例如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即时发布新闻动态,与观众进行互动,收集观众意见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内容,这能够极大地增强新闻的吸引力。而且,新媒体平台为记者提供了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条件下即可进行远程采访,并且通过视频通话或在线直播,记者可以同时连接多位被采访者,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仅能节省成本,也增加了报道的广度与深度。例如中山广播电视台每年春节、“五一”和“十一”长假期间,都会推出“乡村游”,报道中山各镇街的美食文化,记者实地走访各镇街的美食文化活动举办现场,通过直播形式向广大观众介绍中山各具特色、琳琅满目的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更是在线与观众互动,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由此使得广大观众对于中山的美食,以及各类美食文化节的举办时间、举办地点及展示的特色美食有了深入了解,大大提高了中山美食文化的传播效果。

2.6 重视新闻跟踪报道

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不仅要关注即时报道,更需重视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持续追踪,以便深化新闻内容,持续引导公众舆论,促进社会问题的深入讨论。在进行跟踪报道时,记者应建立全面的新闻事件档案,将初次报道的所有相关信息、后续发展及回访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使新闻内容持续更新,且便于随时提取回顾。同时可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远程视频采访,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还可以使受访者在舒适环境中接受采访,以便记者获得自然而真实的反馈[10]。在面对回避媒体采访的受访者时,记者需展示出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沟通技巧,充分尊重受访者的隐私,保证在获得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访,并在采访过程中提供充分的安全感,打破受访者的心理防线,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应运用心理学知识和谈判技巧,耐心倾听受访者的诉说,并进行适当的情感互动,促使受访者开放心扉,为采访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最终形成完善的新闻报道体系,确保新闻内容报道有始有终,也能够进一步引导受众思考新闻的社会价值。

3. 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记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对记者的采访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发展过程中,在执行新闻采访任务时,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聆听被采访者的意见,提高采访速度,并不断改进采访方法,做好持续的跟踪报道,以持续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及效率,进而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满足广大观众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提升采访艺术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24(04):188-189.

[2]王璐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02):86-88.

[3]王越.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的措施分析[J].新闻传播,2024(02):93-95.

[4]陈劲松,汪祥林.温度、深度、力度:新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新闻文化建设,2024(01):124-126.

[5]王璐璐.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模式创新[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01):93-95.

[6]谷峰.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探析[J].记者观察,2023(35):16-18.

[7]莫观林.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技巧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23):127-129.

[8]宁静.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新闻传播,2023(22):118-120.

[9]王琳.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探析[J].采写编,2023(07):67-69.

[10]张彦庆.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分析[J].采写编,2023(0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