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数学内容更加抽象,对空间观念的要求愈来愈强,导致许多学生学习非常吃力。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装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以及平板电脑的引进,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了以动思静、化静为动;在重难点教学环节实现了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解题上建立了以数解形,以形助数;课堂教学效果实时反馈,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最后建立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借网络,躬行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装备;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8-081-02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其逻辑性与抽象性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尤其小学阶段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传统课堂靠教师讲解、板书板演的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装备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推广,只有合理应用教育装备,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感悟、创新实践等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1]。
以动思静、化静为动——平板电脑助力课堂教学中的动静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好的教学设计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一节课的成功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使用,实现了教学中的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形象,化隐晦为直观,实现了数学知识过程的可视化。
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一课时,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观察玩具熊,并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摄玩具熊的照片,在小组里交流各方位拍摄的照片有何特点,进而对比前后拍摄照片和左右拍摄照片的异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随后让组内一名学生拍一拍自己喜欢的玩具,小组同学猜一猜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并说出理由。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从立体图形中提取出平面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动静结合,学习内容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长时间有效记忆。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巧用教育装备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尤其在高年级更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2]。在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只靠板书以及讲解很难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理解困难。多媒体以及电子白板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借助动画课件将抽象的过程具体、清晰地展现给学生,降低了理解难度,深入剖析数学本质规律,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探究思路是将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行公式的推导,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圆与长方形的转化及关系。传统的方法是先让学生将圆6等分、12等分、32等分之后进行拼接,由于实际操作的局限性,学生看到拼接后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且很难理解“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接后越接近长方形”。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动画,利用脚本设置将圆等分成4份、8份、16份、32份、64份……再进行拼接,在这个动画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清晰地观察到分的份数越多,所拼接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再进行提问,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圆的什么有关?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以及教师的提问,圆面积公式的得出就十分容易了。
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电子白板教学实现数形结合的清晰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句话道出了数形结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会因为测量数值的不精确而使得最终结果有误差,降低了数学的严谨性与准确性。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主要以学生探究为主,一般会出现两种方法,一种是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后再拼在一起变为平角,另一种则是分别度量三个角的度数再相加。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量角器的误差,三个角相加的结果往往大于或小于180°,影响了结论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利用了白板进行教学,通过几何画板中量角器的使用,实现了数值的精确化,同时制作三个与已知角相同的角并拖动,拼成平角,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
实时反馈、个性化学习——借平板电脑精准把握课堂动态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基本以讲解与练习为主,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人数众多,很难做到当堂批改,这就导致教师无法直接了解本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等课下花大量时间批改作业之后才能在下节课对学生认识的误区进行纠正,有时甚至要等到第二天才能进行统一讲解,导致错误的观念在学生头脑中可能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引入平板教学之后,教师在课前预设本节课的练习并在系统中编辑好答案,课堂上教师通过教学平板将练习推送给每位学生,学生在平板上完成并提交答案。教师用平板能实时统计已交和未交学生人数,便于把控教学进度。同时后台统计出学生的正确率,通过平板可以看到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互动。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师能清晰地把握每位学生的学情,做到教学“无死角”,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巧借网络,躬行创新—— 整合网络资源,在实践中得以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可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仅仅是来自书本与有限的生活经验,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能获得信息的途径广泛而丰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3]。如在进行“认识千米”的教学时,学生对于1千米的长度没有具体的感知,因此教师事先让学生搜集常见的以千米为单位的距离,并在课堂开始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板进行简短的展示,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千米的长度感知,另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知识要来源于课本,更要积极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之后,教师设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利用平板在网络上搜集当前地球的水资源现状,以及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了解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并在小组中进行试验,测试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利用EXCEL软件绘制填写表格,并绘制曲线图,计算出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量,进而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结 语
总之,教育装备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方便,也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走出来,将传统教学与教育装备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参考文献
刘晓飞. 例谈教育装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
王春侠. 巧用平板电脑 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异彩[J].中国新通信,2018(9).
叶柱. 凸显技术张力 促进深度学习:谈小学数学平板电脑教学要点[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1).
张爱青. 平板电脑助力翻转课堂“边玩边学”创高效学习[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2).
编 辑: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