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教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的教育要求,进行课程设计。项目式学习能够深度契合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项目实践角度出发,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路径,希望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项目式学习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项目实施;信息技术课程;课例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8-061-02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式,提倡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具体的项目任务中,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完成任务、攻克问题,亲自探索、主动实践。学生在经历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后,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知识的意义与价值,也能更自主地实现意义的建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基于项目实施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例设计路径
1.结合课标和教材要求,做好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指导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重要基础[1]。课程标准以学科大概念为主线,指出教师在项目式学习实践中要能够选取符合课标要求的内容,结合当前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数据算法、信息系统等大概念,围绕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思维、核心素养,展开内容安排;要结合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突出展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更好地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课标要求,也要结合教材内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部分涉及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等相关内容,教师要结合不同模块的任务要求进行项目统筹,要立足于教材整体做好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有机整合,理清学科内容的整体架构[2]。例如,在必修1《数据与计算》的第1章“认识数据与大数据”这一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具体的项目为例,做好内容拆解。如可以结合当前的健康中国战略,结合运动数据搜集的相关案例,带领学生开展“体质数据促健康”的主题学习项目实践。从项目设计到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总结,层层递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加深对数据和大数据等相关知识的深入认识。再如,教师可以结合“数据与计算”模块中第2章“算法与程序实现”的内容,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高铁抢票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模拟高铁售票系统。在真实情境下,学生完整地体验程序设计、算法实践等核心知识,更直观地理解算法、程序设计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做好项目整体规划,开展活动探究
以高铁售票系统为例,教师在选定项目主题后,还要进一步考虑本班学生的能力基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项目的整体规划。例如,高铁售票系统属于必修1第2章“算法与程序实现”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本身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生活常识,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相关领域的知识还缺乏了解[3]。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利用程序语言实现具体的功能。在本次项目规划中,教师可以设计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总体目标是在项目实践中指导学生了解程序的三种结构的基本特点、主要流程和程序设计的方法,带领学生掌握算法的概念特点,并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和结构来简单地表示算法[4]。在总任务的指引下,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小任务,如带领学生进一步拆解想要实现高铁售票需要包括哪些基本功能,如登录、验证、账号锁定等。
3.进行项目反思实现进步提升
在任务结束后,教师需要结合项目中各部分内容进行整体评价。在评价时,教师可以以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通过评价指导学生进一步反思在本次项目实践中学习到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心得体会。例如,在参与本次项目实践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活动是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如果再安排你参与项目学习,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设计一个自助售货程序”课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也要结合生活情境。例如,可以将必修1《数据与计算》中第3章、第4章的内容整合起来,设计成一个项目,带领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完整地经历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教师可以以校园里的自动售货机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自助售货的程序。这种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进行的项目安排,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完整过程[5]。在本次项目实践中,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具体包括描述算法的方式、算法的基本结构,并能够设计一些简单算法,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2.分段实施,明确设计要素
教师可以以“你想要设计一个怎样的符合校园生活的自助机、你设计的自助机应该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和特点”为任务,驱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探讨和实践。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头脑风暴,进一步讨论自助售货程序应该具有哪些基础功能。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将小组讨论中收获的成果进一步集中起来,利用流程图梳理自助售货系统的运营流程。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体验基础的算法设计过程,在相关软件上实现程序的调试与优化。
3.搭建支架,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地方便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体验校园内的自助机,或者利用导入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结合自助饮料机、自助文印机等体验各种自助机器,建立基础的认知支架。其间,教师还可以以项目导学案、数字化学习工具、思维导图、绘制工具、协同编辑文档等作为辅助,方便学生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最后,教师要设计若干个具有针对性的任务,结合新课标中关于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例如,基础性任务包括设计的自助机程序要有基本的文字提示语,要保证客户能够结合提示进行操作并达成预期的目标;在设计的自助售货程序中,还要有输入数据的功能,方便客户选择购买商品的数量。进阶性要求设计的程序要能够进一步判断库存,判断支付金额是否与实际相符合,并且要能够满足同时购买多种商品的需要。这种分层设计的方式,也能更好地契合不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实践需求,既能够保障全体学生掌握算法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也能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学习指导。
结 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结合项目实践进行内容安排,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情境设计,鼓励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创设问题,在实践分析中探究提升,努力发展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带领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技术,更进一步地提升能力、增强素养,实现高质量学习。
参考文献
张李. 高中信息技术单元项目式教学融合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探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3): 61-63.
邵芳芳.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型学习项目设计与实施[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0): 55-58.
毛黎莉. 基于项目实施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例设计策略探究:以“网络故障排除小能手”为例[J]. 现代教学,2022(21): 23-24.
陈智敏,黄细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挑战与应对:以《认识算法与程序设计:设计购买物品的最佳方案》项目的实践为例[J]. 中小学电教,2021(Z2): 25-26.
刘晓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1.
编 辑:徐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