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南京社工冲上了热搜!
2024年南京雨花台区公开招聘98名专职社区工作者,引来1.2万余人报名,报录比超过122∶1,并且大多求职者是本科及以上学历。
近年来,南京社工事业发展可谓“蒸蒸日上”,分布在全市1253个社区(村)的1.6万名社工,在推动城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工被居民亲切的称为“小巷总理”。南京社工,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原因何在?
让“有为”者“有位”
曾经,提到社工,很多人会将之与义工混淆,甚至把社工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归为一类。
事实上,社工虽然也以“助人”为宗旨,但与义工、社区志愿者大不相同,他们是以更专业的方式,帮扶处于困境中的社会成员,借以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的一个群体。在某种意义上,社工是实现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刚需”。
因此,我们要给盼头、送甜头、添劲头,只有让社工“有为”更“有位”,才能持续提高社工工作的吸引力。
首先,从横向价值内涵上,如今的社工不再是以往“义工”的角色,他们是政府部门的助手,往往需要从事大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一线工作。
为了给社工的职业定位提供官方保障,南京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更多专业社会组织进驻并扎根基层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开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吸引专业社工提供强有力支撑。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释放出了鲜明信号:社工是一门有望比肩老师、医生、警察的专业社会职业。
南京也在不断营造有利于社工岗位的认同舆论,每年开展评选“最美社会工作者”的活动,凸显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存在价值,这不仅提升了社工的社会整体认可度,更好地发挥了社工扶贫济困助弱的乘数效应,也让更多社工意识到这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在价值认同中产生情感共鸣,带来的驱动力将不亚于一个“编制”。
其次,在纵向上升尺度上,南京也是诚意满满。
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南京推动资源下沉、开展常态练兵、落实松绑减负、坚持多元保障,采取灵活的晋升渠道,进一步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比如,市、区跨级下沉45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使得社工群体能够类似于公务员一样在机关中工作;在编制分配时,推动编制资源向街道、乡镇倾斜,拿出公务员岗位面向社区书记定向招录,为社工发展搭建“专车道”。
2022年、2023年,南京先后完成了两批203人事业编入编定级工作。2023年,面向年轻社区(村)书记(主任)定向招录公务员19名,上升渠道畅通了,队伍活力更足了。与2021年相比,全市社工2023年报考人数增加85.5%,离职人数减少67.7%。
此外,南京还充分考虑到了社工未来的工作职业规划,以更长远的眼光换位思考,强化对社区专职工作者激励,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加大面向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居(村)委会主任定向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对于有志于从事事业单位工作、公务员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也可以为来来的工作积攒宝贵基层经验。
如今,在南京做社工,既有价值实现,又有上升通道,还有持续“充电”赋能的机会,工作有了盼头,也就有了奔头。
让“小巷总理”
留得住,干得好
这两年,随着社区服务功能增强、社会认可度提高,社工的稳定性、亲民性等优势显现出来,吸引着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如何留住这些年轻社工呢?
一方面,完善的培养体系是“杀手锏”。
2022年10月,南京市成立城市基层治理学院,聘请194名基层治理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专业人才,组建“师资库”“智囊团”,开设理论基础、专业技能、素质拓展、实践观摩等领域241个课程专题,帮助新社工快速进入角色。
开展以来,学院累计培训社区主任、骨干7000多人次。据统计,将一名新入职的“小白”社工培养成熟至少要3年,具备副职能力则要6—8年。
以实战为导向,区、街两级也开展了相应探索。鼓楼区小市街道社工成长营已连办9年,社区书记、新老社工之间“师徒结对”,高校教授、党校讲师、媒体记者助阵,授课内容包括社区治理、政策法规等宏观课程,以及舆情处置等社工实务,还有团建集训、心理关爱等趣味活动,覆盖一名社工成长成熟的全过程,累计开展系列活动百余场。
另一方面,科学的薪资保障也是关键一点。
其实,早在2018年,南京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给从事社区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划定了“最低工资线”,让“小巷总理”留得住,干得好。
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保障薪酬福利待遇,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报酬(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五险一金”)不低于上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实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待遇,并实现自然增长;其他社区工作者报酬,玄武、秦淮、建邺、鼓楼、栖霞、雨花台区不低于其80%,江北新区、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区不低于其70%的标准,合理设定社区工作者的薪资水平。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行基本报酬加绩效报酬,基本报酬由区统筹、不低于上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其他农村社区工作者报酬,按照一定比例确定。
2022年,南京市召开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暨社区工作会议,会议出台基层治理“1+2”文件,即《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南京市社区(村)星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立足为基层赋能、提质、减负、增效,在人员配备、待遇薪酬、发展空间等方面突破优化。
其中,构建了“三岗十八级”建立岗位薪酬体系,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因素,让不同等级享受不同薪酬待遇,还规定了工资增长机制和岗位晋升机制。
这不仅给年轻社工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为社区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让社工可以心无旁骛,扑下身子服务群众、融入群众。
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社区是城市的“神经末梢”,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拥有青春力量、四射活力的年轻人进入社区工作,是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其中,南京各区也开展了一些特色做法。
南京鼓楼区多渠道引才用才助推社区善治善为,一是开展“片区联盟”行动,13个街道分为6个片区进行结盟,搭建街道工委间的工作交流平台,打造“1+1>2”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开展“双挂双促”,让党建示范社区与工作基础较薄弱的社区跨街道对挂,其专职副书记或党务工作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双向脱产挂职锻炼,以“跟班学习”“传经送宝”的形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现结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双提升双促进;三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区书记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从大学生社工、群团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优一批党务工作后备人才,对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分别推荐和表彰为“两代表一委员”“劳模候选人”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在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1名公务员,打通上升通道,形成积极正向的工作导向。
南京玄武区红山街道红山社区以“红色物业”引领“美好家园”建设。社区与辖区物业共建物业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红邻管家”“红色跑腿员”“全职馨妈”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功能,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体提供跑腿、代办等服务;打造“红山益家”综合服务驿站,提供饮水、充电、爱心药箱等暖心服务,成为新就业群体冬避寒夏纳凉、可休憩可充能的爱“新”补给站。同时,考虑到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性质,社区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为孩子提供作业辅导、创意手工等服务,为新就业群体减轻育儿负担;吸纳新就业群体力量加入到“红色物业”队伍中,发展新就业群体成为“网格宣传员”和“网格前哨”,利用其“在网上、在路上”的独特优势,开展“随手拍、顺手办”活动,让社区对违规宣传、人员群租、消防通道堵塞、飞线充电、危墙危树、广告牌倾斜、窨井盖丢失等信息可以及时知晓,尽快处理。
社区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大熔炉”,可以淬炼他们的真本领。在社区基层走过、看过、做过,会让年轻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